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新闻 >社会新闻

胡鑫宇自缢死亡的背后释放了哪些信号?心理咨询师:要观察孩子的“变”与“不变”

2023

/ 02/0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佃潇

手机查看

  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北京报道

  从2022年10月14日胡鑫宇离校失踪,到2023年2月2日被认定系自缢死亡,胡鑫宇事件进入大众视野以来,引起了社会广泛讨论。其背后涉及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也备受社会关注。

  胡鑫宇事件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思考?青少年情绪背后在释放哪些信号?当青少年的情绪出现异常时,家长及老师该怎么做?基于大众目前比较关心的问题,海报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家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卫生系统主管心理治疗师尤佳以及深圳健康产业协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周旭。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更易出现心理问题

  据胡鑫宇事件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经心理专家访谈、分析,结合胡鑫宇失踪前行为,认为胡鑫宇性格内向温和、孤独,在意他人看法,少与人做深入的思想情感沟通,情感支持缺失,缺少情绪宣泄渠道,常有避世想法,具有随时随地在书本上记录自已情绪、想法的习惯。

  2022年9月到致远中学就读后,因学习成绩不佳造成心理落差,加之人际关系、青春期冲动带来的压力,造成了胡鑫宇失踪前心理状态失衡,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醒后难以再入睡等睡眠问题,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困难等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内疚自责、痛苦无力无助无望感、无意义感等情绪问题,进食出现异常,有明确的厌世表现和轻生倾向。

  青少年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如何造成的呢?尤佳告诉记者,当今社会,青少年承受着来自学习、父母、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而在日常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却缺少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这让很多孩子在遇到一些心理问题或情绪困扰时,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处理和应对,甚至不知道该向谁寻求帮助。

  “尤其是处在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的孩子,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更容易出现情绪和心理问题。”尤佳说。

  观察孩子的“变”与“不变”

  家长及老师如何甄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对此,尤佳表示:应留意和观察孩子的“变”与“不变”。据尤佳分析,“变”就是一种信号,例如情绪变化、行为变化、身体变化以及异常反应等。情绪变化如,以前无忧无虑,现在却心事重重,变得特别敏感。行为变化如,产生厌学情绪,一去学校就头晕、难受,学习成绩大幅下降。身体变化如,变得不爱吃饭,体重下降;或暴饮暴食,体重突然增加,睡眠不好等。

  “还有一种情况特别需要重视和关注,那就是不明原因的疼痛。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喊‘这疼、那疼’,去医院检查后什么问题也没有。这时候家长就要注意了,孩子此时要么是真正的身体疼痛,要么就是在撒谎以求关注或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情况都可能是心理问题的征兆。”尤佳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关注孩子身上是否有受伤的地方,尤其是手腕、手臂处,很多出现自伤、自残行为的孩子会在身上留下伤痕。

  何为“不变”?尤佳称,如果上述提到的这些变化,孩子已经超过两周甚至更长时间还不能自行缓解,并因此感到痛苦,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就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总之,孩子若出现一些我们常人都能感受到的异常反应,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精神科、心理科就诊。”

  读懂孩子情绪背后的信号,接纳孩子有情绪

  “其实大多数孩子的情绪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可能是为了表达诉求,可能是觉得自我被侵犯了,还可能是遇到了学习、人际沟通等问题。”尤佳表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家长和老师要对孩子的情绪和身心状态变化保有觉察,及时读懂背后的信号。

  同时,家长和老师要允许和接纳孩子有情绪。“有些情绪是很正常的,比如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会不开心,遇到了伤心的事情会伤心,这都属于正常的情绪。我们要允许和接纳孩子出现的正常情绪,教育孩子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情绪。”

  “如果孩子的伤心、愤怒等情绪不被允许和接纳,孩子可能会觉得有这些情绪是一件很糟糕、很可耻、不被人接纳的事情,于是开始学着压抑和掩饰这些情绪,反而可能会出现更大的问题,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尤佳说。

  值得注意的是,据尤佳分析,并不是每个心理问题都需要寻找专业咨询,有些问题向亲人和朋友求助,或进行宣泄和倾诉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若仍无法缓解情绪,或者痛苦的情绪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这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去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

  作为一名高校的专职心理咨询师,周旭也持有同样的观点。“我在工作中常遇到一些很无奈的事,其中之一就是当通知家长其孩子因心理问题需要到精神医院就医时,有些家长不配合、不理解,甚至抵触,认为是在小题大做。”遇到这种情况时,周旭会反复跟家长沟通,因为她认为,这不仅仅是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负责,也是对与其同寝室、同班级的同学负责。

  增加心理健康科普教育,开辟人才成长多元通道

  当青少年出现相关心理问题时,该如何进行自我调节?他人又该如何对其疏导?在自身调节方面,尤佳认为,青少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一些安顿身心的小方法,如腹式呼吸、蝴蝶拍、睡前正念冥想、运动、跟朋友倾诉等。同时应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保持觉察,如果感觉自己的身心状态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并且超过两周还不能很好的调节,就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外界疏导方面,尤佳认为,家长应跟孩子养成良好地沟通习惯,及时了解孩子的身心变化。学校和社会应增加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科普教育,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学习到科学实用的心理健康知识。

  张家勇亦从个人角度、家庭角度、社会角度和学校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从个人角度看,应该做好心理调适,以开放乐观的心态看待成败得失;从家庭角度看,不要让孩子肩负无法承受之重,学习成绩好坏并不能决定一生的幸福或成败;从社会角度看,应营造更加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开辟人才成长的多元通道,崇尚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尚,让每位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积极贡献的人都有尊严;从学校角度看,要切实发展素质教育,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对每个学生负责,对学生一生负责。

责编:陈宏发

审核:郑义风

责编:郑义风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