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新闻 >社会新闻

小区“自筹自建”样本调查① |居民凑了4.7亿还缺钱,耗时5年才满足90%同意率的要求

2024

/ 04/21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李义方

手机查看

  海报新闻记者 丛萍 李义方 杭州报道

  位于杭州市拱墅区浙工新村的13幢楼房,始建于1983年,最早为浙江工业大学的教工宿舍,因此被称为浙工新村。

  1993年第一次安全鉴定其中一幢为局部严重损坏房。此后,又经历多次鉴定,均指出其安全隐患严重。加固修缮、落架大修、成片改造……一次次尝试,一次次落空,终于在2023年,这13幢房屋的归宿尘埃落定,成为杭州市首个自筹资金、原拆原建的小区。今年4月19日,海报新闻记者对话小区业主王利(化名),听她讲述13幢老旧楼房“涅槃重生”背后的故事。

4月19日,航拍下的浙工新村建设现场

  危楼!每逢台风天气,居民吓得住酒店

  王利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一直在外地工作,退休后准备回到杭州养老,先后于2005年、2011年在浙工新村购买了两套住房。

  “一套儿子住,一套我自己住,两套一共200多万。当时跑了半个杭州城就看好这里了,虽然房子是旧的,但是这里很方便,交通、学校、医院配套齐全。”王利说。

  之前只是知道房子很旧,直到2014年开始装修,王利才发现这栋房子质量很差,墙体已经开裂,地面南高北低、由于墙体沉降,门和窗户需要很大的力气才能关上……两年后,浙工新村里包括这幢在内的4幢楼房被认定为危楼。

  其实,这4幢楼房已经“危险”很多年了。据钱江晚报报道,浙工新村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发现房屋多处开裂,1993年第一次安全鉴定,一幢房屋为局部严重损坏房。此后,又经历多次鉴定,均指出其安全隐患严重。到2016年,有4幢房屋被房管部门鉴定为C级危房。

  原产权单位曾于1998年对其中一幢进行压桩加固、2000年对另外一幢进行全面加固,但效果并不明显。

  “大家都担心房子出问题,台风天气,我们都要出去住酒店的,关于拆或者修的传言一直都有,但是具体怎么操作,大家都不知道。”王利说。

  缺钱!改造历经9年、3次搁浅

  上世纪90年代,浙工新村的业主们提出了修缮的诉求,后来渴望搬迁,政府也在寻找解决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危楼仍然“屹立”。

  2015年8月,当时浙工新村隶属的下城区政府将4幢危房列入了“2015-2017三年行动计划”解危名单。但由于改造资金、改造方式等原因,改造首次熄火。

  2018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再次启动。无奈的是,在民意调查中,同意改造的居民比例为87.7%,因为低于90%的标准,改造再次搁浅。

  2021年,在朝晖街道大木桥社区召开了一次关于改造的说明会,王利作为代表参加。“我们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得知,浙工新村地块面积比较小,政府资金压力大,如果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扩大改造面积,这是影响改造进度的重要原因。当时还有一个建造‘未来社区’的提法,但是都没有确定的消息,一次次的方案,一次次落空,想改的业主很遗憾。”王利说道。

  “熟人小区”:为满足90%的签字同意率耗时5年

浙工新村的工程效果图

  又过了5年,浙工新村再次迎来机会。2023年4月22日,浙工新村有机更新项目启动。

  据王利介绍,当时社区的活动室改为指挥部,来了很多工作人员,还提出了和以往都不同的自筹资金、原拆原建方案,业主们都感觉这次可能真的要拆了。“经过这么多年,业主想改造的心情也是很迫切的,在第一轮征求意见中,同意的居民占了96%,当时还就要不要车库、要不要精装修、要不要扩面等细节的问题征求了我们的意见。”王利说。

  记者注意到,浙工新村整个小区的居民多为浙江工业大学的退休职工或者职工后代,但即便是这个王利眼中的“熟人社会”,在让90%以上的业主签字同意这一项工作上,他们就耗时5年。

  项目启动后,浙工新村成立自主更新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每幢楼推选出的居民代表组成,采取委托政府部门的形式实施项目改造,并参与到提出改造申请、设计户型方案、建设质量监督、优待政策制定等各个环节。

  王利作为楼道长,负责为本幢楼10户业主下发通知、政策解读等。“我们楼里住的都是80岁以上老人,来了新通知,我会负责通知大家去看一下,有什么不懂的我可以帮着解释一下,如果我不懂的,再由指挥部工作人员解释。“在第一轮调查中,大家都签字同意了,到了最后签字环节,一户老人又表示不同意,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做工作,老人也同意了。”

  整个项目84天完成签约,66天完成腾房。去年11月28日,浙工新村正式开始重建。这标志着老旧小区自主更新的模式探索取得阶段性胜利。

  他们的经验能否复制?

  根据公示,浙工新村的房屋业主被认定为此次更新主体,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朝晖街道办事处为组织单位,并由拱墅区城市发展集团公司负责实施更新。

  在实际操作中,以王利为例,其中一套房子面积为76.35平方米,按照套内面积不变的原则,房子更新后变为87平方米,重置费为每平方米1350元,最多不超过20平方米的扩面政策,选择扩面至106平方米,扩面的价格是每平方米34520元。王利又买了一个车位,为22.1万元,所以一共需要支出99万元。

  对于这笔钱,王利表示,有困难,但是可以承受。

  据《浙江日报》报道,整个小区的更新费用约5.3亿元,其中居民自筹资金大约4.7亿元,其余资金由政府部门本身就要用到老旧小区改造上的旧改、加梯、未来社区创建等政策性补贴予以解决。这样一来,整个项目的收支就基本平衡了。

  4月11日,浙江省建设厅就《关于稳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自主更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自主更新试点工作,浙工新村的案例正式被介绍推广。

  采访中,不少业主表示,浙工新村能够自筹资金、原拆原建是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居民之间都来自同一个单位,彼此熟悉,是一个熟人社会。另外,浙工新村的居民整体收入有保障。再者,浙工新村居民对住在现有区域依赖强烈,改造心情非常迫切。

  小区拆除之后,王利几乎天天到工地看。她感叹道:“旧房变新房,环境好了,人车分离了,拖了这么久的事情,这次终于搞定了。”

责编:高雪婷

审核:高娜

责编:高娜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