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建设新泉城 > 总体规划

自主创新,济南有一组令人羡慕的数字

2006-09-18 16:13:16 济南日报
   
 
  说起自主创新,济南有一组令人羡慕的数字:
  连续两次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首批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在全省2003—2004年度科技进步绩效考核中总分第二;2005年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居全省首位,其中专利申请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六位。
  建设创新型城市,济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拥有各类大学院校60多所、科研机构120多个、重点实验室53个,全市人才总量57.08万人,每万人拥有高级技术人才138人,在全省具有独一无二的科技人才资源。更重要的是,济南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思想高度统一、步调协调一致地鼓励并服务于创新创业。
  创新济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口号。
  近年来,我市为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一批著名高校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选聘100多名院士、知名专家为客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引进和合作研发项目200多项,70%以上都实现了产业化。截至去年底,近1000家企业与大学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建中试基地15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家。2004年和2005年我市共设立科技成果专项资金3000万元,实现600多项科技成果在济南落地转化和产业化。今年这一专项资金将达到2000万元的规模。
  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的主体,目前市属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了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全市共建成企业技术中心96家,其中省级以上37家;工程技术中心21家,其中省级12家。工业企业科研投入大幅度增长,2001—2004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87.4亿元,仅2004年研发经费投入就达35.1亿元,比上年增长46.16%,占全市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的56.5%。目前,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14个,山东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146个。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提升,集中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三一○”科技示范等一批重点专项工程和国家智能交通、清洁能源等6项试点示范城市工程,承担国家“863”计划20多项,使一批老工业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锅炉集团重视科技进步,自主开发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供不应求,国内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济钢、重汽、二机床、试金、天辰等企业集团通过自主创新,逐渐成为国内同行业中的创新先锋和排头兵。
  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我市实施了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在5个县(市)区建立知识产权局,组建济南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并开办了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在济南高新区等8家园区、企业进行专利试点工作。专项投入800万元,对120余家具有创新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在规模以上企业中,有11%的企业申请了专利(全国平均水平为2%),并培育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企业大户。重汽集团专利申请从无到有,4年累计申请600多件,平均不到3天1件,总量名列全国专利申请百强企业第19位。
  我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将达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5%以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数量跨入全国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0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500项,培植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200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省级以上名牌和著名商标10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实现年产值25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市的龙头产业,高新区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十位。
  我市将建立稳定增长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率。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要高于GDP的增长速度,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5%,科技活动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7%。
  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旨在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济南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将创新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是我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济南,正奔走在创新路上……
  编辑: 余梁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