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新闻专题>环球论坛>最新报道
站内搜索:
推动中日关系的新飞跃
2007-12-30 16:37:00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军红 大众网--大众日报

  稳健、务实的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来到曲阜,给中日关系充实了文化题材。由此也使山东的传统文化底蕴焕发了时代的新活力,堪称2007年中日关系最圆满的句号。


  2007:由“思考”到“构建”


  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的35年历程,中日关系始终伴随着国际格局演变的主旋律,反映着大国关系发展变化的基本轨迹。35年来,中日关系在冷战阴云中起步,于世纪交替中走过“而立之年”,如今处在走向“不惑”的关键期。“不惑”意味着理性,而理性基于成熟的思考。中日关系历经颠簸,已进入积淀成熟的战略思考期。
  聚焦2007,中日关系堪称从思考走向构建的“序章之年”。如果说2006年日本新生代政治家安倍晋三“破冰访华”,主张“战略互惠关系”新概念,使中日关系驶入思考期;那么,2007年中国总理温家宝“东瀛融冰”,提出构建“中日高层经济对话”新机制,主张中日经济战略合作,给“战略互惠关系”赋予了时代新内涵,中日关系走向了“积极构建的新时代”。
  2007年4月,温总理访日,展开了中日经济战略合作新时空;年中,国防部长曹刚川访日,揭开两国安全合作新篇章;上月,我军“深圳号”入港东京湾,实现了自1934年后73年来中国军舰首次出航日本,中日军舰互访终于成行;年底,首轮“中日高层经济对话”举行,重笔勾勒了中日经济战略合作的远景。
  眼下,福田康夫首相访华,给本年度的中日关系画上圆满的句号,为明年中日关系构建“飞跃年”奠定了良好基础。1978年福田康夫的先父福田纠夫代表日本政府与中国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2008年刚好30周年。同时,2008年7月,日本主办八国峰会,8月中国主办奥运会,两国的战略合作、相互支持,必将给中日关系带来新突破。


  大时代:经济关系的融合


  中日政治关系一波三折,但经贸关系稳健发展,大势如潮,成为维护中日整体关系稳定的压舱石。
  实际上,中日恢复邦交以前,中日经贸关系就未曾中断过。眼下,中日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中日同时受益,经济规模同时扩大,已证明中日产业间存在“相对的比较优势”,意味着中日经济的互补性仍是促进彼此发展的动力之一。
  中日经济的互补,集中表现在日本对华投资的扩大,及相关产业对中国市场的转移。冷战结束后,世界资源、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出现前所未有的重新组合与配置。这个过程导致日本原有的产业、企业开始失去比较优势和世界竞争力。中国市场的开放,为日本产业找到了焕发比较优势的新空间。日本企业通过对华投资,利用中国的低成本,实现了“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重新赢得了全球竞争力。中日经贸关系出现了产业相互融合的新特点。


  2008:走向飞跃


  年初,温总理访日,确定高层战略对话框架,为中日展开节能、环保及金融服务等新兴市场,提供了政治保障;年末,福田首相回访,给中日经贸关系引进了文化新题材,为明年中日关系迎来“飞跃年”,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考是为了解决问题。面向“不惑之年”,中日两国已在战略思考的基础上,以时代的紧迫感,扎实合作,“共同构建”。
  目前,东亚能源紧缺、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拉大,以及疾病、灾荒、走私、贩毒乃至恐怖活动等非传统威胁上升,其安全影响远超出某国范围,也不以民族、制度,甚至意识形态为限。单独的国家力量、传统的军事手段,特别是美国为中心的双边军事同盟无法应对。
  中日战略对话和高层政策协调,打破了“政经分离”的不正常形态,为中日关系构建了时代新模式。随着经济融合加深,中日两国形成了覆盖地区的产业、贸易网络,地区产业分工体系日趋形成,地区共同利益日益突出。东亚地区的产业分工体系,可谓地区安全利益和安全体制的基础。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维护中日经贸关系的稳定、纵深发展,已成为关乎两国关系以及国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大势如潮,已是时代的呼唤。随着福田首相的访华和明年胡锦涛主席的访日,中日必将确立共同的发展目标,找到合理的共同利益契合点,完全可能展开符合时代潮流的“新飞跃”。

编辑: 栾晓磊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