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旅游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新闻>新闻专题>2007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新闻
站内搜索: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隆重祭孔
2007-09-29 08:43:00 作者:本报记者 温涛 张宏磊 张洪波 大众网--齐鲁晚报

         祭孔大典上,数百名学生齐诵《论语》。 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2007年祭孔大典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其规模和档次是历年来最高的一次。
  从1984年起,曲阜孔庙恢复了民间祭孔,2004年曲阜市政府开始公祭孔子,到今年的省政府公祭,祭孔大典的规格逐步得到提升。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隆重祭孔?
  以人为本强调和谐
  吻合社会发展需要
  “这次祭孔的意义非比寻常。”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教授丁冠之先生说,“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政府行为,表明政府对于孔子、对于儒学和传统文化的重视。也说明,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
  丁冠之认为,中华民族的凝聚有两个纽带,一个是血缘的纽带,一个是文化的纽带。相比之下,文化纽带更为重要。而以孔子文化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则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突飞猛进,国力日渐强盛,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社会上也出现道德失落、诚信缺失等现象。这一方面需要靠法律解决,一方面也需要靠道德的教化。儒家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和谐,这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吻合。”丁冠之说,从这个意义上讲,祭孔背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就有了不寻常的意义。
  让圣人先哲精神
  与我们心灵沟通
  现任教于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成中英教授,曾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国际著名的新儒学专家。本次祭孔大典他也受邀参加。
  成中英教授认为,儒学已经成为国际上的“显学”,祭孔大典为人们提供一个机会进行反思:人应该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认识孔子。
  成中英说,祭孔大典有一种凝聚的象征意义,代表的是过去与现在的一种联系。祭祀可以让过去的圣哲的精神,在现代生活中拥有新的生命,将圣哲的精神承延到现在,跟我们的心灵有所沟通。祭祀要虔诚,虔诚才能感受孔子的精神。
  成中英认为,祭孔大典表达的是一种崇敬,一种群体的崇敬,从中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让自己成为更完整的人。孔子可以说是最具人文色彩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中有人的尊严、道德和精神。我们至今受惠于孔子。现代社会的经济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在人之为人,人的方向、目标、生命价值以及如何有更好的行为,建立更好的社会等方面,却有很多无知无妄的追求,人们自私地追求物质利益,却充满了不安、冲突和战争,这些都必须进行思考,而孔子可以提供一些思想上的帮助。
  对重塑民族精神
  有不可替代作用
  还有专家认为,诞生于2558年前的孔夫子在中国被视为“文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巨人之首。在中国,孔子的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被看成是传统文化中最深刻、最完整、最普及、感染力最强、凝聚力最大的思想体系,已经超越了时代和国家的界限,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遗产。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挥了凝聚和认同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儒家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历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阐发与完善,逐渐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中不可替代的文化传统,并且深深地融会于全球华人的精神血脉之中。这种特有的文化基因对重塑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编辑: 栾晓磊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