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旅游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新闻>新闻专题>诸葛亮文化旅游节>诸葛亮文学
站内搜索:
志尽文畅情真意切
2007-05-23 09:14:00 作者: 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网站

    《出师表》节选自晋代史学家陈寿所撰《三国志士诸葛亮传》。这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亲率大军北驻汉中,临行伐魏之际写给蜀后主刘禅的奏章。《出师表》之所以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有口皆碑的名篇范作,除了表达诸葛亮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正确主张和坚定意志,体现诸葛亮鞠躬尽瘁、尽忠尽责的壮烈情怀和进取精神这个中心主题而外,其在行文上朴素平易,诚挚恳切,简炼洒脱的语言风格,和忠言顺耳,辞切情深,分析精辟,刚柔兼济的艺术特色更令人赏心悦目。“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表之英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重读《出师表》,就会真正感受到著名文论家刘勰和大诗人陆游的这些推崇之辞丝毫不过分。   
                                        一
    建安十二年(207年),隐居隆中躬耕垄亩的诸葛亮,诚感刘备“三顾庐”,慨出隆中,竭忠尽智,辅佐刘备开创帝业,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足之势。章武三年(223年),刘备临终时将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后,诸葛亮遵循刘备的遗嘱,尽忠尽责,辅助刘禅治理蜀汉政权。对内重视农业,鼓励耕战;对外继续实行“联吴抗曹”战略;屡次出兵讨伐曹魏。同时又注意开发西南边疆,修好与兄弟民族的关系,使得蜀Ⅸ政权进一步巩固富强。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决心率领诸军,屯驻汉中,以便出师北伐,图取中原。临行前,诸葛亮向蜀后主刘禅上了,这道表章。 
    文章就内容而言,可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以论述总体形势开篇,强调不能忘记先帝“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壮志,提请刘禅振作有为,励精图治,按法办事,然后对宫中府中一应事宜作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并提出修明政治的三条建议。第二部分追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历,一方面表达了对先帝的追念之情,以期唤起后主对先帝遗德的高度重视,使刘禅振作起来,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诸葛亮的深谋远虑和雄才大略,他肩负将相重任,心系蜀汉安全,表明他对蜀汉政权的耿耿忠心。第三部分,表达出师北伐的坚强决心和恳切的请求,实际上是向后主立下“军令状”。通篇殷殷叮咛,谆谆告诫,言辞恳切,陈述得体,没有一般表章所常见的那种阿谀奉承、歌功颂德的俗套,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志尽文畅,情真意切,读来令人感奋,催人泪下,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既堪称政论文之精华,也堪称文学作品之典范。
                                       二
     诸葛亮雄才大略,足智多谋,大半生戎马倥偬,致力于国家统一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他的平生事迹和留传的作品看,并未着意于文学创作。但他在隆中隐居期间,广交文友,博览群书,既孕育了忧国忧民的宏图大志,也奠定了深厚扎实的文学功底,而且言简意赅,重质去艳,求实去华,文朴情真,许多文章都深得后人称赞,留传千古。被刘勰誉为“志尽文畅”、“表之英也”的《出师表》,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其不可磨灭的文学成就和质朴情真的艺术特色确实值得研究探讨。
    其一,中心突出,结构缜密,前后呼应,脉络清晰。刘备死后,诸葛亮肩负蜀汉将相大任,尽心尽责地辅佐刘禅,但诸葛亮夙夜忧叹的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愿望尚未实现。他上《出师表》的思想动机就是为了兴师伐魏,进而兴复汉室,统一中国。所以,下笔陈词、布局谋篇都是始终围绕这一中心议题为深化这个中心服务的。表中反复论及“先帝”的“遗诏”、“遗德”,是为了点明这一中心,谈及宫中府中大事的安排、人事的考虑,也是针对这一中心而发;对刘禅提出忠告,对臣僚给予鼓励,还是为了强化这个中心。在结构安排上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显得非常缜密,从分析天下局势开始,谈及宫中府中大事,提出修明政治的建议,然后叙述自己追随先帝,以身许国的经历,表达自己对蜀汉政权的耿耿忠心;接着劝勉刘禅“察纳雅言”,遵循“先帝遗诏”,弘扬“先帝遗德”,最后表达“出师北伐”,“兴复汉室”的决心,进一步强化中心。文章一气呵成,酣畅流利,跌宕起伏,前呼后应,紧扣主题,脉络清晰。即使在回顾恒灵二帝之时的情况,其议论也始终没有游离主题之外。《出师表》尽管论古道今,谈人议政,内容丰富而广泛,却把叙事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其二,言辞诚恳,声情并茂,情真意切,溢于言表。《出师表》不过600多字,却通篇体现出一个“情”字。内容上虽以议论为主,语言上却以抒情长,而且声情并茂,情真意切。表中13次提到先帝,语气中饱含肃穆、庄重和哀思、追念的深情,体现出作者对刘备和蜀汉政权发自肺腑、溢于言表的忠贞之情。尤其是“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和最后“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这样的句子,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以身许国,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激越感情,和发自内心、饱噙热泪,写下“军令状”的真切之情。其高昂挚热的战斗情怀和精忠报国的殷切心志,跃然于文中,读来无不使天下英雄深深感动,为之坠泪;使仁人志士为之动容,肃然起敬。作者的这种真情实感,在全文中随处可见,可谓笔笔生情,处处有情。如议及追念先帝,情感绵绵;讲到讨伐“汉贼”,情调激昂;回顾以往,情绪深沉;展望前景,情志慷慨;使人甚感亲切,动人心魄,感人至深。
    其三,忠言顺耳,良药爽口,辞切情深,语气委婉。古语云:“忠言逆耳,  良药苦口”,而《出师表》中则是句句忠言,却又声声顺耳,付付良药,却又爽口赏心。刘备临终前,曾托孤诸葛亮;“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同时又诏敕后主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即位后,确实“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如今诸葛亮要率师远征,不免有后顾之忧,但他虽是父辈,又毕竟为人臣, 说话当然要得体。忠言须进,但不能逆耳难入,良药要呈,也不可苦口难咽,否则难免会事与愿违。因此,诸葛亮上表时十分注意表达方式,注重以情动人。一是反复提及“先帝”的遗言、“遗德”、“遗诏”,通过对先帝的追忆、感念,采劝勉刘禅继承先主遗念;二是以自己的经历、经验和真情实感,以忘身忧国的一腔 贞来激励后主采纳自己的建议;三是处处从“陛下’’的事业、威望、声誉着想,恳望后主接受“率师北伐”的请求。全文从头至尾始终浸透着真情实感,恳语忠言。面对语气委婉,循循善诱的顺耳忠言,爽口良药,刘禅作为“陛下”,再昏庸再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采纳了。

    其四,劝勉攻心,建议着意,畅肝亮胆,直抒胸臆。《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了劝勉后主安排好政事,提出了“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三条政治建议。建议之一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开张圣听”是先帝遗德,自然应当发扬光大,“诚宜……不宜”这样的.句式一般来说是比较生硬的,但这样做的前提是“以光先帝遗德”,这就是显得自然且顺耳。建议之二是执法持平,赏罚分明,“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建议之三是要“亲贤臣,远小人”,而不能“亲小人,—远贤臣";这是刘备在世时常与大臣论及且深为感慨之事。诸葛亮深知刘禅昏聩,有时忠奸难辨,贤愚不分,因此,在这条建议中,又用苦良心地具体开列一批贤臣名单,劝勉后主“亲之信之”。为避免流露教训语气,失去人臣之礼,在举荐文臣武将时先介绍品格,再强调这是“先帝”信得过的人,最后才建议宫中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o”面对时时提及先帝遗训,堂皇严正的忠言,刘禅能不肃然敛色,句句入耳吗?同样,在追叙自己以身许国经历,表达出师北伐决心时,诸葛亮也是时时不忘先帝际遇之恩,“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表明自己为维持蜀汉政权苦心孤诣,惨淡经营的心迹,以此激发后主奋发图强之志。在提出率师北伐请求时,更是立下军令状,通过对臣属职责的强调,再次提请后主也要深明自身的重任,“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对这样赤心为主的臣属的规劝,刘禅又怎能无动于衷,置若罔闻呢?
                                          三
   以政治家、军事家、智慧的化身著称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文学上有如此辉煌的造诣,为后世留下《出师表》这样荡气回肠、感人肺腑、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决不只是其在表达技巧上值得借鉴,更为重要的,是在真情实感上的自然流露。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千古事,动情方为真。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过:“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是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情深在于辞切,感人全在意真,《出师表》语言朴素、平易,毫无故作惊人的大言警语,也无扬才露已的丽辞佳句,句式骈散并用,随情为变,抑扬顿挫,曲折回荡,分析时精警透辟,叙述时条分缕析,动情处肝胆可见,激昂时气势磅礴。无论是分析形势,提出建议,还是追述往事,剖明心迹,文章的一字一句无不浸透着从肺腑中自然奔涌而出的真情实感。这种真情实感,既是诸葛亮的忘身忧国之情,也是他对刘备父子的忠贞不渝之情。胸中有真情,下笔才有神。在胸臆中日积月累形成的真情实感,在笔底下自然地表达出来,才能撼动人心,感人至深。志尽文畅,情真意切,这正是《出师表》成为不朽名篇的真谛所在。
                                                 2002年8月30日
                           

编辑: 栾晓磊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