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十六届五中全会 > 回眸十五

回眸“十五”发展 完善应急机制 民政救灾提速

2006-08-31 10:59:45 SRC-132
   
 
 

贾治邦说,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对灾害做出反应,民政部要求,当发生因灾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灾情,县级民政部门要在灾害发生后两小时内将灾情直接报告民政部,同时报告党委、政府和省、市民政部门。

  新华网北京9月20日电(记者 邱红杰)上午8时,民政部启动救灾三级响应,4个小时后,国家减灾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贾治邦随即率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交通部、水利部等多部门组成的工作组飞赴灾区一线,慰问灾民。

民政部救灾三级响应

    当某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境之一时,民政部按照程序启动三级响应:

  (1)死亡50人以上,小于100人;
  (2)紧急转移安置30万人以上,小于80万人; 
  (3)倒塌房屋10万间以上,小于15万间;

    或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1)死亡50人以上,小于100人; 
  (2)紧急转移安置30万人以上,小于80万人; 
  (3)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0万间以上,小于15万间。

    或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的。

  这一天是今年7月10日,四川达州、巴中、广安等21个县(市、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722万人受灾,37人死亡,7人失踪,42.8万人紧急转移,6个县城进水。这场灾害是今年以来我国各地发生的众多自然灾害中的一个,灾情频发让贾治邦成为一个忙碌的副部长,也让民政救灾经受着严峻考验。

  贾治邦说,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对灾害做出反应,民政部要求,当发生因灾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灾情,县级民政部门要在灾害发生后两小时内将灾情直接报告民政部,同时报告党委、政府和省、市民政部门。    

  根据国务院《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民政部将应对自然灾害工作设定为四个响应等级。在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针对不同情况,相应地派出由国务院领导、民政部级领导、民政部司(局)级领导带队的工作组赶赴灾区慰问灾民,核查灾情,了解救灾工作情况,了解灾区政府的救助能力和灾区需求,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并在紧急救助、人员值班保障、灾情信息管理、灾情评估、实时灾情报告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去年8月12日,台风“云娜”在浙江温岭登陆,1小时后民政部门启动紧急救灾二级响应,很快又升为一级响应。24小时内民政部派出工作组,48小时内制定出中央救灾应急资金补助方案,监督、评估等工作也随即展开。如今,全国已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80%的地、县制定并颁布了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紧急预案,初步建成了中央、省、地、县四级联网的灾害信息平台。“一旦发生重大的灾害,民政部一般在两个小时左右就能得到灾情信息,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说。

  我国部分地区今年相继发生干旱、洪涝、台风、风雹、雪灾和低温冷冻、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民政部截至9月14日的统计显示,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1626人死亡,失踪426人,紧急转移安置1316.1万人,倒塌房屋145.2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71.4亿元。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央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急事急办,共安排抗灾救灾资金41亿多元,帮助灾区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非典疫情、淮河水患、地震海啸灾情……在过去几年间,正在完善的中国应急救灾机制在自然灾害中的作用逐步凸显。民政部部长李学举说,我国在不断完善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分级负担,救灾款专户管理制度的同时,重点提高了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与此同时,我国不断加强减灾防灾实力,数字化技术、遥感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已经初步建成覆盖所有灾种的预警、预报体系,从而为快速决策和启动救灾工作的应急机制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依据。(完)

  编辑: 李辉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