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寻访沂蒙红嫂 > 最新报道

曾经无私奉献如今倍受关怀—重访沂蒙红嫂

2006-08-31 10:57:47 SRC-78
  □记者 郝建钧 通讯员 张洪军 张晓春 杨传灵 
烽火岁月,沂蒙老区的人民披肝沥胆,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和平年代,政府没有忘记她们的卓著功勋。
 

  
  编者按

  烽火岁月,沂蒙老区的人民披肝沥胆,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和平年代,政府没有忘记她们的卓著功勋。8月15日,是抗战胜利的纪念日。为此,本报记者走访了几位老区红嫂,她们正在政府关怀下安享晚年。

  百岁老红嫂 家里歌声扬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走到郯城县郯城镇城里二街271号院里,记者听见阵阵歌声从一户人家传出,顺着歌声前去,就找到了这位101岁的红嫂——孙玉兰。
  只见孙玉兰坐在沙发上,手牵着几个曾孙曾孙女在唱歌。她满头银发,精神矍铄,说起话来头脑很清醒。医院刚刚给她免费查了体,身体十分健康。她的儿子王世俊告诉记者,临沂市委市政、郯城县委及各级妇联等部门逢年过节都来看望老人,带些好吃的、保健品和慰问金。老人眼不花,耳不聋,有时自己缝衣服,还能穿针引线。老人喜欢唱当年的革命歌曲,歌声很响亮;她还记得一串一串的打油民谣。百余岁的老人,毕竟年龄大了,记者见她走路很困难,扶着板凳,挪一步走一步。
  孙玉兰老人是抗日战争中“鲁南四大娘”中如今唯一的健在者,她以敢说敢干、好行善事闻名乡里。抗战时她已年近四十,丈夫姓王,人称“王大娘”。1944年初春,在她的帮助下,沂河支队一举拔除了重坊镇上的日伪据点。重坊镇解放后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王大娘当上了妇救会长。1945年2月,她被推选为联防妇联主任,负责12个村的妇女工作。在她的组织发动下,重坊联防区的支前工作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进行战斗时,她组织群众保障后勤供应;战斗结束后,她就带着12个村的100多名妇女和儿童敲锣打鼓,赶着肥猪,挑着蔬菜去慰问战士们,给战士们洗衣服、补鞋袜,使战士们深受鼓舞。为此,她赢得了“支前模范”的称号,整个重坊镇也成为支前模范根据地。
  斗转星移,现在抗日战争胜利半个多世纪了。这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儿女时刻记在人民心中。人民不会忘记,政府更没有忘记。昔日驰骋战场的孙玉兰如今正在政府的关怀下安度晚年。王世俊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去年3月的一天,王大娘突然提出让儿子替她写入党申请书。儿子很不解,问她:“您都100岁的人了,咋还想入党?”她很严肃地说:“我100岁了,身体再好,还能活几年?说不定哪天就走了。自己爱党信党跟党几十年,如果死了连个党员都不是,不是一辈子的遗憾吗?”
  听了母亲的话,王世俊当天就替她写了入党申请书,郑重交给县委组织部。郯城县委对此事十分重视,专门开会进行了研究。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进行讨论,结果全票通过。镇党委也很快批准了她的请求。去年4月6日,是百岁红嫂孙玉兰终生难忘的一天,她入党的夙愿终于实现了。这一天,老人所在的郯城县重坊镇重坊三村党支部的同志来了,镇党委、县委组织部的同志也来了。在这些同志及家人的簇拥下,孙玉兰在鲜艳的党旗下庄严地举起右手,向党宣誓。宣誓仪式结束后,老人眼含热泪,十分动情地说:“今天终于回到‘家’了,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入了这样的党,我这一辈子就没白活。” 

  政府的关怀暖心窝

  8月13日,记者来到临沂市国棉八厂宿舍区的一座旧楼,采访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全国女民兵战斗英雄侍振玉的生活状况。她是当年声震华东及全国的“女民兵战斗英雄”,多次受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接见。从1940年11岁起担任儿童团长,到1949年初,先后参加大小战斗90多次,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立下了不少功勋。她的战斗事迹传遍了沭河两岸,华东大地。
  得知我们到来,侍振玉老人早已开门久候。75岁的她戴着黑边花镜,面色红润,说话声音响亮,动作利落干净。记者依稀可看到当年驰骋战场的“沭河奇女”的身影。侍振玉老人有两儿一女,如今和大儿子生活在一块,住着130多平方宽敞明亮的房子。她告诉我们,每年逢年过节,单位和政府都要去看望她,单位还每月给她120元钱的补助金,加上退休金有1700多元的收入,生活足够用了。她每天早上推着小车去市场买菜,买油条,每天喝一杯牛奶,过着平静而安逸的生活。
  战争年代,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沂蒙山区的人民积极拥军支前,踊跃参军参战。当时,全区420万人,就有20多万人参军入伍,100多万人次拥军支前,3万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一大批不怕牺牲、冲锋陷阵的革命英雄和“红嫂”、“沂蒙六姐妹”式的支前模范,对她们的晚年生活,各级党委政府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对“沂蒙六姐妹”的寻访中,我们发现健在的四位老人生活得很幸福。宽敞明亮的住房全是新的,她们自己的劳动收入加上党和政府的照顾,家庭人均收入2500多元。
  交谈中,79岁的伊淑英老人异常激动地向记者提起了“六姐妹”的北京之旅:那是1995年“五一”前夕,时任蒙阴县委书记的刘宗元问她们:“想不想逛逛北京,看看毛主席的遗容?”老人们异口同声地说:“做梦都想啊!”刘书记说:“好,县里出钱送你们几个老人家去北京。”她们去了北京,观看了升旗仪式,慰问国旗班战士,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游亚运村,登八达岭长城,瞻仰毛主席遗容。所到之处,她们都受到了极高礼遇。金台饭店听说“六姐妹”要下榻,全都免费,热情接待;蒙阴县的司机在北京不认路,先后六次被警察扣车,当知道是“六姐妹”坐在车上时,警察先给老人们行礼,再聊上几句,然后热情放行;瞻仰毛主席遗容时,“六姐妹”的车被特许享受外国元首的礼遇,直接开到纪念堂的第一级台阶;在长城游览,许多游人都争相与“六姐妹”合影……
  政府的关怀绕心头,党的恩情暖心窝。提起这段往事,幸福总是荡漾在伊淑英的脸上。

  “红嫂精神”放光彩

  在临沂,像孙玉兰、侍振玉、“沂蒙六姐妹”这样的红嫂还有很多,如抚养伤员、掩埋烈士、冒险保存机密文件的“沂蒙母亲”王换于;乳汁救伤员的红嫂代表明德英;冒着战火救伤员、“我为亲人熬鸡汤”的祖秀莲;带领32名妇女以肩膀撑起“火线桥”、为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作出关键性贡献的李桂芳等等。如今,这些红嫂有的已经过世,在世的也都步入晚年。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这些为革命事业做出过贡献的英模们的晚年生活。临沂市各级妇联、民政部门从各方面对她们给予关怀照顾,并对她们子女的家庭进行致富帮扶,这为让她们安度晚年提供了保证。
  临沂市民政局的刘军主任说,“红嫂”是沂蒙山区人民的光荣和骄傲。对沂蒙“红嫂”,党和政府非常珍惜和重视。从1999年开始,临沂市集中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将包括红嫂在内的“三老”作为优抚对象,成立“爱心献功臣行动”领导小组,建立市县乡三级机关部门多层次的结队帮扶活动,与6000多户优抚对象结成帮扶对子,解决他们的住房难、生活难的问题。沂南、费县、沂水等县还在每年的“七一”前后专门组织向功臣献爱心、缴纳一次特别党费活动。
  为弘扬以红嫂为代表的“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主题,2002年7月29日,临沂市政府在沂南县青驼镇建立了沂蒙红嫂纪念馆,面积近300平方米,展板120余块,内容有江泽民、李鹏、姜春云、迟浩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以及领导人接见红嫂们的珍贵照片,有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沂蒙红嫂送郎参军、护理伤员、缝军衣、做军鞋、交军棉等拥军支前活动的历史图片……除了为民族解放事业披肝沥胆的老一辈红嫂外,展馆中还展示了一批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表现出色的新红嫂的动人事迹。去年8月,政府又出版发行了反映“沂蒙红嫂”斗争风貌的《沂蒙红嫂颂》。 
  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各县区团员、青年、妇女、民兵等普遍开展了向“红嫂”学习和献爱心活动。人民医院每年都给在世的革命老人免费查体、疗养。对革命英雄及烈士家庭生活有困难的,群众自发捐款捐物。
  沂蒙“红嫂”这个群体的感人事迹,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沂蒙和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她们“爱党爱军、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敢为人先,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党和政府所倡导的民族精神。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这种精神才不断得以发扬光大,也正是她们所代表的沂蒙精神,在不断地激励、支撑着沂蒙的腾飞。

  编辑: lh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