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2006全国两会 > 代表之声

人大代表寄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最好的成绩单

2006-08-31 10:49:22 SRC-3694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郭奔胜、齐中熙、丛峰)不久前,华南农业大学两周内有3名大学生相继自杀,此事引起了人大代表的关切。他们呼吁尽快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并寄语年轻学子:心理健康比成绩单更重要。

    就业压力考验“天之骄子”

    工作岗位最牵动大学生神经。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72.4%。“十一五”期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难以减轻。

    在这种情形下,大学生主动学习的人多了,但心理的负担却越来越重。一些学生出现了行为偏差,如一头扎进书本里,活动轨迹仅限于“寝室——教室——食堂”三点一线;有些学生热衷于“包装”自己,不惜重金美容;也有些学生迷恋网上虚拟空间,以此发泄心中的苦闷。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大学校长顾晓松说,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以独生子女为主体,他们一路走来都很顺当,而且始终生活在较为封闭的空间里。他们本来以为上大学就获得了一张通向就业的通行证,几乎没想到会有失业之忧。但现实却考验着这个群体。面对压力,学生和学校都没有很好的准备。现在很多学校虽然设了心理咨询室,但危机干预的能力还不强,不能真正起到防护网的作用。

    贫富差距冲击“象牙塔”

    据教育部统计,我国目前贫困大学生占到学生总数的10%到15%,人数超过100万人。学生消费水平也出现了巨大反差,富裕家庭的学生月生活支出超过1000元,而贫困生月支出不超过300元。

    由于生活条件的差距,在学生中间逐渐了形成了交往鸿沟。在校园里,富裕家庭孩子有自己相对固定的社交圈,而贫困学生虽然得到了来自社会或校内的救助,但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表现出自闭的倾向。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亚说,现在大学规模都比较大,少则数千人,多则几万人。这么庞大的群体生活在一个空间里,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挑战。特别在很多大型的大学城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学生社区。少数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容易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校园里的贫富差距来得如此之快,学生没有心理准备,老师也没有。由于这个新问题而引发的学生心理危机不在少数。但我们的课堂并没有多少这方面的知识,完全靠学生自己去面对。

    建立释放压力的“绿色通道”

    我国目前尚处在自杀率偏低的阶段,但心理疾病症状却处在高发期。

    广东省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导致大学生心理疾病的诱因中,外界刺激导致的心理压力排第一位,包括就业、经济、学业各个方面;由于人际关系处理失当造成的心理失衡排第二位;而情感因素则由过去的第一位降到了第三位。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师朱善萍说,有些大学生的心理疾患,在中小学阶段就埋下了根子。其实中小学阶段的心理养成非常重要,但为了应对高考,很多学校都把心理卫生课的时间占用了。这个情况必须得到纠正。另外大学里应该成立专门心理咨询机构,开展日常的心理调适工作。社会机构也应该深入到大学校园,帮助大学应对扩招后可能出现的心理疾患高峰。总之,大家要一起来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神”。(完)

  编辑: 赵永刚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