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2006全国两会 > 代表之声

九成五贪官养情妇 人大代表建议视为重婚罪

2006-08-31 10:49:21 齐鲁晚报
   
 
“包二奶”竟变成个人隐私?人大代表称对此现象不能仅用道德谴责,建议将长期同居或生有子女者视为重婚
  奥一网讯 日前,深圳一位新娘刚刚脱下婚纱,就迫不及待地拉着新郎前往深圳市宝安区公证处,要求公证人员为两人办理一项“忠贞公证”:如果老公在外边“包二奶”,必须接受如下惩罚——一是离婚,二是把其名下的房产划归妻子所有。

  九成五贪官都有包情妇

  “包二奶”不仅损害了家庭,也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虽然它已引起社会有关方面的重视,但是近年来还是愈演愈烈。在与记者谈起保障妇女权益这个话题时,不少人大代表纷纷对此进行了抨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部分人婚姻家庭观念淡化,尤其是“包二奶”、一夫一妻另加情人的违法情况时有发生,第三者插足或重婚等外遇因素成为离婚诉讼主要原因。

  此外,在全国各地被查处的贪官污吏中,95%都有“情妇”,相当多的“干部腐败”与“包二奶”有关。据介绍,去年海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了一批包养情妇及违反社会道德案件。如在临高县委原书记吴光华的带动下,当地一些领导干部包养情妇一度到了公开、半公开的地步,一些腐败领导干部公然带着情妇出入酒席和公众场所,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甚至互相攀比炫耀。吴光华被逮捕后,临高县委又处理了吊罗镇原镇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包二奶”的问题,给予“双开”处分。

  对此,一些人大代表表示,在腐朽没落思想及利益驱动综合作用下,“包二奶”这一社会丑恶现象又卷土重来,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和批驳。

  应将包二奶视为重婚罪

  “以牺牲女性尊严为代价的‘包二奶’现象,破坏的不仅是家庭,不利于社会的和谐,更会对青少年造成很大的精神污染。”孙淑君代表说,“作为女性,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全社会也要形成强大的舆论,进行谴责。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误解,认为“包二奶”是简单的男女关系,是个人隐私,他人不应该干涉。一位法律界人士说,“包二奶”如果对家庭造成了破坏,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不仅仅是道德上的谴责。

  法律界有关人士建议,在司法实践中,对以夫妻名义同居时间较长的,应视为重婚罪,生有子女的,更应该以重婚罪论处。对“二奶”的不能说明来源的巨额财产,应定为合法夫妻的共同财产。

  孙淑君代表说,现在有的女性不愿意自食其力,甘于做“二奶”,这不仅是社会的悲哀,更是女性的悲哀。她说,作为女性,不仅仅要会天天清洗面部,更应该不断清洗自己的心灵,免受灰尘的侵袭。

  大学能否尝试“因女施教”

  “三八”妇女节到了,一份意在解决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提案在“两会”上引起了关注。委员柴宝成提出,为了缓解在同等条件下女大学生就业签约率低于男生的局面,有条件的大学可以“因女施教”,实行差别教育,优化女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共有大学毕业生280万,有80万人不能及时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女生就业签约率明显低于男生8个百分点。此外,男女同工同酬的政策也很难落实到位。女性就业的社会歧视问题正在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柴宝成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与我国当前男女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落实不力有关,同时,也有用人单位“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性别观念在作祟。

  他建议,要解决就业歧视,首先有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权利,适时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

  此外,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学校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对女生就业予以特别的重视,针对女生的特点加强针对性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因女施教”,实行差别教育,优化女生的知识结构。

  数字说话

  近七成用人单位曾提出性别限制

  据统计数据,从1998年到2002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女生数量增长了两倍,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达到43.95%。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62个定点城市的调查结果却显示,有67%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性别限制,或明文规定女性在聘用期不得怀孕生育。

  一项调查显示,中西部省区80%以上的应届毕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遭到过性别歧视,用人单位明确表示:“女生毕业后很快就要面临婚嫁和生育问题,按照《劳动法》必须确保其工资水平,等于企业白养着,增大了企业成本。”

  编辑: 赵永刚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