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连载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新闻专题>2007山东两会>代表委员专访
站内搜索:
孟繁水———中国龙不能放弃
2007-02-08 23:30:00 作者: 来源:

  “一提到龙,人们就会想到中国。因为‘中国龙’与中华民族相伴而生,相伴而成,血肉相连,根脉相通。龙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龙’作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已深入在每个中国人的潜意识中,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一见到记者,省政协委员、山东中华龙文化研究会会长孟繁水就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孟繁水认为,作为中国国家、民族象征和形象的中国龙和龙文化,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国际影响和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外国人的认可。但是就在这种大好的形势下,却有人害怕了。怕中国龙的腾飞引起某些洋人的误解和别有用心的人的歪曲,因而提出“废龙”、“弃龙”而改变中国形象品牌的主张。理由是:“龙”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容易让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产生误读、误解和别有用心的人的歪曲。

  对这一观点,孟繁水批驳说,首先,关于时代特色是什么。是世界经济文化趋向一体化,经济文化国际交流加强而竞争剧烈的时代。我们必须坚持和扩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在吸收各国先进文化因素的同时,向外宣传中国文化,以取得外国人的了解和认可。

  其次,关于如何对待外国人的看法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历史文化得到了多数外国人的了解和认可,其中包括“龙”和“龙文化”。对中国历史文化缺乏了解的外国人,会在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深入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中国文化。至于别有用心的人今天有,过去有,将来还会有。对这种人我们就不能听任其歪曲和恶意攻击,而要据理力争,据实批驳。别有用心歪曲“中国龙”的形象的人,其意不在“龙”上,而在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即使你将中国形象换成熊猫、绵羊、兔子等温顺的动物,他们也不会停止恶意的攻击。那些主张“弃龙”的人,用美国人诺曼的话说,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西方人的看法,特别是美国人的看法。且不说大多数西方人都接受了‘龙’作为中国的象征,即便是真的有别有用心的人按图索骥,用西方传说的‘恶龙’来影射攻击中国,中国也不能因此而乱了方寸,腰腿发软,把自己民族的精粹舍弃”。“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放弃“龙”和“龙文化”,就像要中国人因“黄祸论”而改变肤色,因“中国威胁论”而放弃发展一样的不可能。如果那样我们国家和民族还有什么希望,什么前途呢?结果只能亡国灭种!

  孟繁水建议,“弃龙”声音虽弱,但也给我们敲了一下警钟。它警告我们,对中华文化的宣传不够,弘扬力度不足。当今中国,巨龙腾飞,因此加强宣传和大力弘扬“龙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全体华人的爱国热忱和创新发展的生命活力,促进各民族大团结,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是各级政府、特别是文化教育领导部门的战略任务。他建议在东方圣城曲阜“中华文化标志城”内中轴线上,创建国内首座“中华龙馆”,举办“首届海峡两岸中华龙文化论坛”。

编辑: 赵永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