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连载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新闻专题>2008山东两会>热点聚焦
站内搜索:
公共服务均等化期待制度建设
2008-01-23 07:30:00 作者:本报记者 宋弢 王凯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姜大明同志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民生的投入,推进涉及民生问题的制度建设。不少代表委员认为,这一制度建设的核心,应是以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目标,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型步伐。

  随着民生政治的实施,近年来毫无疑问是我省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代表委员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无论全国还是我省,在公共服务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问题却也在日渐突出,并由此使地区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拉大,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焦点问题。
  公共服务不均等,会制约和谐社会的建设。省政协委员郑汝智对此作了精辟的分析:低收入者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更甚于高收入者,因为高收入者可以用钱购买这种公共服务,甚至是更好的服务,但我们当前的情况却恰恰相反,这其实是很危险的。因此,如不及早消除公共服务向有钱人倾斜的问题,我们改革发展的成果将大打折扣。
  而从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来看,公共服务均等化也迫切需要加大力度。人大代表、章丘市市长毕筱奇结合工作实际谈了见解。他认为,政府职责应当符合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需求,如果说曾经的“农村贡献城市”,在过去的经济发展阶段尚有一定意义的话,那推行城乡公共产品提供的均等化,已成为保持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章丘近几年的实践很有说服力:近三四年,章丘投入了3.5亿元,使公共服务“下沉”,取消农业税、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等,都走在了全省前面。投入是很大,但却换来了城乡统筹发展和民间投资活力的增强,更在全市形成了心平气顺的社会氛围。去年章丘城市建设,共拆迁了130万平方米的民居,却没发生一起群体上访事件。省信访局还专门在章丘开了现场会推广经验。这种政通人和的好局面,正是得益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
  省人大代表、蒙阴一中高级教师刁传梅从另一个角度对此作了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必将越来越意识到,对于弱势群体公共服务的投入,其实是回报最大的。就拿教育来说,蒙阴2006年底检查时,初三学生仍有5%—10%的辍学率,2007年春实行补助保障机制后,学生又基本回来了。同样,2007年秋季实行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后,职业学校招生一改前些年冷场的局面,普遍较2006年实现翻番。假设没有这种公共服务的加大,那么多孩子接受不到教育,几年后都会成为当地的剩余劳动力,而如今却都有望成为人力资源。因此,公共服务的提供,对整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要比其他任何投资回报更大。
  很显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意义,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公认,近几年,各级政府也付出了很大努力,但仍没有对改变公共服务不均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原因何在呢?
  首先,在于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不规范。省人大代表、山东施尔明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教授指出,目前,我们公共服务供给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也就很大程度上根据政绩和利益的需要决定公共产品的内容、数量和质量,有的地方往往热衷于投资见效快、易出政绩的短期项目,而面向绝大多数公众的公共服务,普遍具备“撒芝麻盐”和见效期长的特点,也就相对更容易被忽略。
  同时公共政策制定程序上也不够合理。郑汝智指出,现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部门主导,部门利益。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不管是立法机构立法还是行政性法规,一般都由相关部门提出,部门拿出初步方案,在征求若干部门意见或文件会签时,部门负责同志往往各自站在各自部门的角度来修改相关内容,最终结果很可能是各个部门都能得到关照。这样,出台的这个政策容易背离均等化的要求。
  解铃还需系铃人。代表委员一致认为,要推进涉及民生问题的制度建设,体制变革与创新就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省人大代表、高密市市长范福生现身说法。他说,从过去的实践看,一方面,我国的干部考核体系中,经济建设等指标比重较大;另一方面,干部业绩考核中很难反映老百姓的声音。因此,要保证公共服务均等化,就必需从人事制度层面着手,建立以公共服务业绩为导向的干部人事制度,把公共服务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中,使广大群众的评价成为影响干部升迁的重要因素。这方面潍坊的做法就很有启发意义。自2007年起,潍坊将每年两次的以经济发展为主的现场观摩会,改为上半年以考核公共服务为主,并全面建立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制度和问责制,在全市掀起了加强公共服务的热潮。具体到高密市,公共服务“向下沉”的力度可谓前所未有:农村新农合的财政补助由人均40元提高到了60元;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也分别提高到人均2240元和820元;单除氟改水工程一项,去年就投入了1.7亿元财力,使54万农村群众喝上了跟城里人一样高标准的自来水,彻底告别了“黄牙”的侵扰——“一年干了从前多少年想干都没干成的事儿”。

编辑: 余梁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