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旅游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新闻专题>2008地震>各方评论
站内搜索:
阳光赈灾,善款善用
2008-05-29 12:32:00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这几天,中央纪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审计署等五部委派出各工作组,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监管,保证救灾款物真正用于灾区、用于受灾群众。

  可以想见,这些措施的推出,对于遏制“赈灾腐败”的发生,必会产生强大的“高压线”作用。

  人们常说,“信息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其实,经过今年上半年的一些突发事件,可能还应补上一句:第一时间信息公开,是最好的减震器。迟到的信息公开,会使公开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滋生矛盾。

  在“5·12”大地震后,中国政府在灾情的发布、应急的速度、媒体的报道上,做到了与地震灾情的“零时差对接”,信息披露的涉及面也前所未有的开放,制止了谣言,稳定了人心,赢得了国内外的尊重,公众对救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阻力,也变得宽容而体谅。

  这次在赈灾款物的监督审计方面,跟进速度之快,也是前所未有,从中国红十字总会,到四川省抗震救灾总指挥方面,回应公众提出的一些质疑,就是一种可圈可点的积极姿态。

  不过,与当前公众的关注热情相比,“时间差”还可以进一步缩短。这是因为,与对灾情的关注、应急的措施相比,赈灾款物的流向与使用,环节更为复杂,信息更不对称,而公众对此的监督意识、参与意识更强,期望值与预期指数也更高。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要真正让赈灾资金成为“明白账”、“放心账”,让捐赠钱物的价值,能够最大化使用,及时回答公众的问题,本是监管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于赈灾资金来说,相对于“第一时间回应公众质疑”,更重要的是将关口前移,在第一时间公开捐赠和接收方的相关信息、使用情况。试想,假如人们能很方便地了解救灾款物的来源、数量、种类和去向,甚至连红十字会捐赠了多少顶帐篷,价钱多少,都能一目了然,那些试图借灾发财者,将无所遁形;而公众的担心、顾虑也会自然而然地打消。

  到5月25日12时,地震灾区共接受国内外捐赠款物总计290.55亿元。而另一方面,国务院决定拨付700亿元重建基金、中央财政再安排250亿元资金投入抗震救灾,许多省区市也在压缩机关行政经费,支援灾区重建。整个灾区重建资金预计达到数千亿元。如此巨大的公共财政经费,资金使用效率令人关注。相信公开透明的原则能够贯穿到赈灾物资的管理使用全过程中,我们还能够再上一个台阶:进一步促进改善公益或公共资金的运作机制和监督机制。 (吴 焰 )

编辑: 王晓亮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