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安全发展国泰民安 > 安全发展论坛

“三体系”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2006-09-12 08:30:15
   
 
 

 

 

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分别在2002年和2003年统一进行了“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HSE)”、“质量管理体系(QMS)”的贯标认证工作。从实施运行的效果上看,应当说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对促进安全、环保、质量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收到了可喜的成效。但从各二级单位运行的实际情况上看,却面临着采用法规标准要素的多样化与企业管理一体化之间的诸多矛盾。在运行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两者并存,同时运行的状况。我们感到:一是一个管理机构中很难使相互独立的两套管理体系同时有效运行,也不可能依据两套作业文件分别来开展工作。二是生产一线的车间、班段,在体系运行中需要做的工作和要完成的各种体系记录压力甚大;三是运行上不协调,客观上存在“两张皮”现象。如何解决“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HSE)”、“质量管理体系(QMS)”在运行中的矛盾呢?笔者结合动力厂安全、环保、质量管理的实际,对“三体系整合(QHSE)”的可能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HSE)”、“质量管理体系(QMS)”(以下分别简称HSE和QMS)的运行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集团公司HSE和QMS两套体系的建立,有效促进了安全、环保、质量管理工作。在运行管理中,我们按照体系标准、体系要素和法律法规的要求,针对生产工艺流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环保、质量问题,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运行控制,运用PDCA运行模式的手段和方法,强化管理,持续改进,使企业管理不断上水平。同时,在运行中我们也发现以下问题:

1、由于各二级单位机构设置上的不统一,因而始终存在着HSE和QMS不能协调运行的矛盾,同一部门在工作中执行两套体系,造成职责不一致、行动不统一。对于管理而言,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孤立进行的,都涉及到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整个过程,所以不能单一的明确某一部门在某一项工作中的职责,而应明确在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整个过程中的职责。

2、在同一生产工艺流程、统一工作程序上两套体系文件中均有要求时,造成重复性开展、重复记录。一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二是因记录过多浪费时间。

3、内部审核时,两套体系单独进行,形成同一记录、同一工作重复审核。

4、管理评审时,两套体系单独进行,增加评审次数和会议次数,评审质量和效果不太理想。

5、两个体系在贯标认证初始编制的体系文件,在某些方面与生产经营实际不符,造成“两张皮”现象。

6、对两个体系知识培训的力度不够,领导作用、全员参与的重视程度上还存有差距。

7、传统管理的决策、方法上的习惯性,时有与两套体系的相关要求不一致现象,部分管理者和员工不能正确认识和使用两套体系这个工具,运用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即安全、环境、质量的各个方面中去。

二、“三体系”整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004年以来,笔者立足安全、环保岗位的实际,深入学习理解ISO9001标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GBT/T28001--2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ISO14001:2004)通过对“三体系标准要素的对比”,对三体系整合的可能性形成以下认识与思考。(见三体系要素对应情况附表)

1、两个体系三套标准要素,共性多于个性,相同点较多,基本思路和要求是一样的,都强调和体现出“领导作用、全员参与、遵守法规、制定方针目标、事前策划、过程控制、事故预防、审核评审、持续改进”等诸多方面,特别是环境标准GB/T24001 2004/ISO14001:2004,与ISO9001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更加贴近,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2、体系文件的编写要求基本情况是一样的,文件结构都是由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构成文件化框架体系,并在文件层次、格式、编码上均采用了ISO9001质量体系的统一模式。

3、体系运行管理的要求基本一致,即通过定期审核、评审,找出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实施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保障体系有效运行。并在实行第三方认证,监督审核及对社会的认可承诺和监督方面都基本一致。

4、体系的要素设置和按要素开发编制的程序文件有许多相同、相近之处,如体系策划建立、方针目标、组织结构、过程控制、材料采购、文件记录、信息管理、培训意识、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

5、两套体系的PDCA运行模式和五大功能块基本一致,基本遵循如下程序:即方针——策划——实施和运行(安环体系)及过程监视和测量(质量体系)——检查和纠正预防措施(安环体系)及测量、分析和改进(质量体系)——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这是功能上的共性相容。

6、两套体系标准的主要区别是侧重点不同,ISO9001标准是针对质量过程、成本和顾客为关注焦点进行系统管理。而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管理标准是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健康、安全和环境进行系统的管理,正是由于侧重点不同,整合后可以互为补充完善成为一套统一的控制管理系统。因此客观上具备整合的可行性。

7、推行“三体系”整合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都实行了整合,一些中介也对此做出了肯定与探讨,认为整合利大于弊,可行性大于局限性。根据目前我们体系运行的现状,笔者认为已具备“三体系整合”的客观条件和可能性。其理由是:一、我们动力厂两套体系中管理代表都是分管生产副职负责;二、同一部门、内审员同时具备“三体系”的内审员认证资格;三、能够有效减轻压力、节约人力物力,整合后可以使工作手册、体系文件、体系记录实现“三合一”。

三、实施“三体系(QHSE)”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笔者在动力厂领导的重视下,对“三体系(QHSE)”整合工作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主持组织了动力厂QHSE的整合工作,目前资料整合工作基本完成,在此谈一点粗浅认识。

1、体系文件整合是QHSE整合的基础。在探索和实践中,我们根据公司HSE和QMS体系的要求,设计策划了“双元结构”体系文件框架。所谓“双元结构”,是依托集团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HSE)”、“质量管理体系(QMS)”的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建立整合动力厂(各二级单位)的工作手册方针和程序文件,如下图所示:

2、建立组织,反复调研,充分论证是体系整合的保障。为充分论证建立三体系整合管理体系的必然性,我们一是确定了管理代表,对QHSE体系管理代表的职责进行修订和完善;二是成立了QHSE体系办公室,配备了由生产技术科牵头,各车间内审员组成的6人认证办小组,负责QHSE体系文件的编制、宣传、贯彻;三是请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针对以前在建立HSE和QMS两个体系中不符合生产实践的问题加以修正完善,以减少体系运行中的矛盾、不协调问题和“两张皮”现象。

3、全面覆盖、编制文件是体系整合的关键。在体系建立初始,我们HSE、QSM管理手册有2个,程序文件23个,作业文件245个,各种记录256个。QHSE整合后,管理手册为1个,程序文件15个,作业文件112个,各种记录118个,各类文件和记录几乎压缩了50%。

4、设计建立共性相容、个性互补的程序文件系统是体系运行的客观要求。为满足两套体系GB/T280012001、GB/T240012004、GB/T190012000三个标准的覆盖要求,我们把安全、环境、质量整合为五大程序文件,对培训、文件控制、记录、内审和管理评审五大公共要素进行了整合。(如下图所示)

HSE安全培训意识和能力管理程序

EMS环境培训意识和能力管理程序

QMS质量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HSE安全评审管理程序

 

EMS环境评审管理程序

QMS质量管理评审程序

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体系

管理评审管理程序

HSE安全审核管理程序

 

EMS环境内部审核程序

QMS质量内部审核程序

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体系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HSE安全记录和记录管理程序

 

EMS环境记录控制程序

QMS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体系

记录管理控制程序

HSE安全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EMS环境文件控制管理程序

QMS质量文件控制管理程序

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体系

文件控制管理程序

 

 

 

 

 

 

 

 

 

 

 

 

 

 

 

 

 


在对三个标准个性要素的程序文件开发设计中,我们注重了个性互补,对法律法规、信息交流、应急预案和响应,不符合纠正预防四大要素,在集团公司建立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予以保留。(如下图所示)

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体系

法律法规获取程序

HSE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程序

EMS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程序

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体系

信息交流管理程序

HSE安全协商和沟通程序

EMS环境信息交流管理程序

 

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体系

应急预案与响应管理程序

HSE安全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EMS环境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体系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HSE安全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

EMS环境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

 

 

 

 

 

 

 

 

 

 

 

 

 

 

 


 

在质量体系的个性要素程序文件设计上,我们修订保留了采购、产品实现、顾客财产、顾客满意度、数据分析五个程序。在安全环境的个性要素程序文件设计上,我们修订整合保留了危险因素环境因素辩识排查评价管理程序。

四、“三体系整合”的利弊分析及展望

随着企业管理标准化的不断推进,贯标认证工作的不断深入,“三体系”整合的组织和企业越来越多,这是一种发展趋势。为此笔者认为,根据目前公司状况,我们在集团公司统一建立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框架下,实施双元结构“三体系”整合利大于弊。因为实践和事实告诉我们:第一:各二级单位机构设置、职责都在一个部门,公司建立的HSE和QMS两套体系,没必要再分开单独运行;第二: “三体系”整合有利于内部管理资源的充分利用,能够有效利用企业资源(人、财、物),实现投入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减少资源浪费。第三、有利于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有利于提高员工安全、环保、质量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提高企业信誉度。第四、减少认证机构监督审核的费用;第五、压缩各种文件、记录。体系整合后可有效减少贯标认证的工作量和减少内部审核的重复性,又利于基层单位文件和资料填写的简化和可操作性;第六:体系整合与一体化管理能够实现与国际接轨,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行列中,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使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第七:从一些企业和我们整合后运行的效果上看切实可行。整合后两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不断推进我们的质量、计量、安全、环保管理上上水平,在安全、环保管理中我们连续实现“六个为零”目标和达标排放,在质量管理中确保运行和动力供应质量,不断取得“QC”活动的新成果。由此可以肯定地说,三体系整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显而易见,这是个发展方向。

在肯定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三体系要素较多,整合难免有覆盖不全的地方,从某种程度上讲,大而全可能削弱专业化的管理,这在运行中应加以注意,对重点问题可通过专业检查、专项内审加以解决。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由于三个体系标准出台的时代背景不同,对象、目标、适用范围差异较大,要整合为一体化,必须系统策划与设计,处理好交叉、融合、综合各要素间的关系,我们应本着求真务实的思想,组织人力深入研究三个体系的异同,认真总结国内外经验,扬长补短,联合专业咨询和认证机构进一步探讨,结合企业实际做好试点、实践工作,推行整合与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与理念,使全员理解、全员参与、全员支持,并持续改进。为体系一体化管理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和成功可行的经验。

综上所述,安全、环境管理依靠的是质量化、标准化;质量管理同样也体现在环境和安全上,三者关系密不可分。“三体系”整合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最终归宿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我们动力厂实行“三体系”整合后,安全、环保、质量效果明显,运行两年来,安全实现“六个为零”、环保达标排放、质量不断上水平,“QC”活动不断出新成果,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我们期待着集团公司各二级单位早日形成“三体系”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法。因此,笔者建议,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质计中心、安全环保部领导的重视下,在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双轨并行的框架下,各二级单位实施“双元结构”的三体系整合,利大于弊。相信,只要领导重视、全员努力,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体系运行控制,集团公司必将迎来一个现代化管理的新局面,促进公司各项管理不断上水平,为企业管理增添新的生机活力,为公司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做出新贡献,再创新的辉煌。

 

 

 山东省莱芜市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动力厂   刘新发         

  编辑: 杨博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