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新闻专题>春节我们在北川>北川新闻

原味记录:北川的除夕 板房里的年

  1月25日,已经是除夕了。对于中国,对于四川,这都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我们一行中午来到曲山镇任家坪板房区。鞭炮声、红灯 笼、红对联、熏制的腊肉,这些元素让这里已经有了过年的氛围。板房区里住着5000多户人家,他们已经在这里住了半年,板房早已成了他们 的家。

   

板房里,好客的羌族人民热情招待记者一行  陈宏发摄

    1月25日,已经是除夕了。对于中国,对于四川,这都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我们一行中午来到曲山镇任家坪板房区。鞭炮声、红灯 笼、红对联、熏制的腊肉,这些元素让这里已经有了过年的氛围。板房区里住着5000多户人家,他们已经在这里住了半年,板房早已成了他们 的家。

 

   板房区的主路上,车辆已经很少,超市还在营业,孩子们在一起嬉笑打闹。“给他们撩裤脚,一会他们就来拿新衣服过年了”一位妇女坐在 缝纫机前忙碌着对记者说,“下午就不干了,回家过年”。一间货铺里,摆着各种各样的青菜,“价格和往年差不多”,老板告诉记者,“没 地种菜了,今年都是买菜过年。”一位叫作叶榄的河南小伙子,支援为板房里的群众写春联和“福”字,春联内容以感恩为主。小伙子的手冻得通红,而身边还有大量要写春联的百姓。

 

    当穿行在排排板房之间时,一位叫刘明翠的羌族妇女盛情把我们让进了板房。“你们过年回不来家里,来我们这里吃团年饭吧”。记者出 去买了两瓶当地最好的酒,准备做客这户人家。家里有一位老人,是刘明翠的公公黄振喜,今年72岁的他,在地震中遭遇失亲巨痛,他的四儿 子、大儿媳、孙女(怀孕8个月)、重孙子都在地震中遇难了。过年了,身边一下子缺少了很多亲人,老人虽然因为陌生的原因尽量在记者面前 掩饰痛苦,但红红的眼睛里说明一切。

 

    小小板房里,我们一行四人和老人以及他的二儿子黄宽福、长孙黄彦明、儿媳刘明翠陪坐团坐在一起。老人独自倒上了一杯烈酒,让儿媳 给我们倒上热啤酒。所谓的热啤酒,就是将啤酒倒在锅里,加上枸杞、大枣、冰糖、醪糟,煮沸而成。这热啤酒比普通啤酒后劲更大。“给您 老人家拜年,祝长寿健康,幸福安康”,记者端起酒杯,敬了老人一杯。老人颤巍巍端起酒杯,轻呷了一口。老人的话不多,说话也是“吃菜 ,吃菜”。黄宽福话也很少,似乎不善于和陌生外乡人打交道。倒是老人的儿媳刘明翠热情地敬酒,“你们远道而来,我敬你们一杯”,说话间一杯热啤酒一饮而尽。

 

    好客的羌族人准备了目前状况下能准备出的最丰盛年饭。小小桌子上摆满了肉菜,有山药炖骨头、腊肉、腊肠、泽儿根、胡萝卜顿酥肉等 等。羌族人有做腊肠的习惯,买来猪肉和肠衣,做成肠子,吹晒风干。“往年蔬菜会多一些,比如白菜、莴苣、黄瓜、茄子”,刘明翠告诉记者,“今年不行了,地都被泥石流毁了,自己没办法种菜,只能买”。曾在青岛当了三年兵的长孙黄彦明明显见过世面,熟悉接待客人的礼仪 。三年当兵,普通话也会说了,沟通起来也比较顺畅,自然话就多了。他告诉记者,“现在的肉和菜只能买,以前家里也种菜,也养猪,过年了,杀口猪,很宽裕的过年。现在肉要10多块钱一斤,菜也是要从菜铺买。”说话间,他摇了摇头。

孩子就是希望,黄彦明咿呀学语的女儿高兴的笑起来

   黄彦明,地震前在一家电子公司上班,现在还没有复工。“从今年1月1日起,单位不再发工资了”,他说,“靠政府的补贴不够,只能再到 安县、绵阳打打工”。谈起地震,黄彦明告诉记者,自己出生8天的女儿硬是从地震中抱出来的。说话间,他媳妇从板房外走进,抱着已经8个月咿呀可爱的女儿。

 

   地震是绕不过的话题,但主与客此时都不愿过多提及。板房里的春节过得怎样,老人只是微微点头。快言快语的儿媳坦言,板房里的春节自 然没有在自己宅子过得舒坦。当问及今晚怎么过的时候,“也是像这样一样,喝酒,吃这些菜,看春晚”,黄彦明说“都在板房里,亲戚邻里 出门就能见得到,就等于聚在一起过年了”。

 

   板房里的大多数人都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所以他们更加珍惜家人们团聚的感觉。很多家的团年饭,也许都夹杂着分离的味道;这一张张迎 接春节的笑脸,也许都是强颜欢笑,心灵的伤口久久不能缝合。虽然老人的眼睛红红的,但毕竟可爱的孩子代表了明天和未来。无论板房里的春节过得怎样,北川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迎接新的开始。(特派记者 曲涛 1月25日发自北川)

陈宏发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