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廉政 > 典型报道

山东招远副检察长李美兰:为群众掏出滚烫的心

2006-08-31 10:57:10 中国监察
   
 

    她曾经陪一个偏执的、以冻死相要挟的上访老人,在冰天雪地里站了近3个小时,以几乎冻僵的身躯融化了老人心中的坚冰;

    在和300多名村民长达9个小时的沟通中,她没有喝一口水,没有吃一点东西,嗓子哑了,嘴唇上起了一串火泡,但却以一腔真诚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你活得不耐烦了,当心你的家人!”有人这样威胁她,而她却泰然自若,坚定信心,将案件一查到底;

    身患癌症,面对生死考验,她乐观而镇静,是家人逼着她去了医院,但手术后没等身体完全恢复,她又很快投入了工作。

    ……

    初识李美兰,你很难想象这个柔弱的女子,竟是一个化解过上百件群体上访事件的检察官。

    ——记山东省招远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李美兰    

    2006年2月,山东省招远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李美兰被评为第六届“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这位坚强刚毅、一心为民的女检察官再次赢得了组织和群众的赞誉。

    今年49岁的李美兰,已经在检察院留下了一串串为民服务的坚实足迹。1988年,她离开心爱的三尺讲台,走进了检察院的大门,在控申科这个特殊的“窗口”,一干就是17年。这些年来,她先后获得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十佳女检察官”、“平安山东建设杰出卫士”等荣誉称号,还曾被山东省检察院记个人一等功,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优秀接待员”荣誉称号。

    “我常想,假如上访人是我的父母、亲人,我该怎么做?”

    从乡村走出来的李美兰,沉稳而睿智、热情而直率,对人民群众有着朴素的情感。

    招远市有位王老太太,是远近闻名的上访老户,她家庭破裂,又遇到一系列的不幸,多年的积怨让她走上了22年的上访路,但问题一直未能解决。2003年9月,市里决定由李美兰承办解决此事。尽管李美兰热情接待、态度诚恳,为其讲政策、说法律,但王老太太根本听不进去。李美兰一方面继续苦口婆心地规劝,另一方面认真复查此案,深入调查研究,不辞辛苦地多方联系。

    可是,22年的心结已经让王老太太变得有些偏激,就是不开口说话,让人难以接近。每次,李美兰端水给她喝,她就把杯子摔在地上,给她买饭吃,她把饭从窗户扔出去。李美兰就再倒一杯水,再买一份饭。有一次,王老太太竟一头撞在李美兰的前胸上,李美兰半天没有缓过气来……面对王老太太的偏激,李美兰没有退缩,她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一块坚冰,我也要融化她。

    对人民群众,李美兰掏出的始终是一颗滚烫的心。她说:“我常想,假如上访人是我的父母、亲人,我该怎么做?”

    一天下午,风大雪狂,气温降到零下十几度,王老太一人站在雪地里,说冻死算了,李美兰见无法把她拉到屋里,就站在雪地里陪着她。1个小时、2个小时……2小时50分钟过去了,李美兰变成了雪人,嘴唇发紫、手脚麻木,早已失去了知觉,她感觉自己快支撑不住了,但还是咬紧牙关坚持着。

    看着快要支撑不住的李美兰,多日不开口的王老太太终于说话了:“咱们进屋吧,我看你快不行了……”听到这样的声音,李美兰的眼泪刷地下来了。她不是为自己挨冻吃苦而流泪,而是因为王老太太封闭了22年的心窗终于打开了。

    其实,为这个案子,李美兰曾哭过3次。第一次是同情王老太太的身世;第二次是老太太的心结终于打开,开始转变对自己陈年老案的看法;第三次是经过3个多月的奔波终于圆满地了结了这个案子,使老太太的晚年有了一个归宿,那一次,王老太太也被感动得哭了。

    这个案子的了结,受到了全国人大、国家信访局、高检院、省委、省政府的表扬。案子办结后,李美兰还先后6次看望过王老太太。“老户建档,动态管理”,每件案子都是如此。做好后续工作,保证上访工作不反复,这也是李美兰处理一件成功一件的秘诀。

    “我最难受的是,有些群众来上访,一见面就是哭或者下跪。他们跪的不是我,是对公正的渴望。”李美兰有着深深的爱民情结,她真心实意地体恤群众疾苦,竭尽所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有一次,她下乡办案,接到同事电话,说有个老人点名要找她。听到电话里令人心酸的哭声,李美兰感觉老人一定有什么难事,自己一时赶不回去,天又下着大雪,她不忍心让老人失望而归,就让同事把老人送到自己家中。随后,她给母亲打了个电话,告诉她中午有一个亲戚要到家里去吃饭。

    李美兰赶回家时,一进门,母亲就面带难色地问:你这孩子,咱家哪有这门亲戚?还没等李美兰回答,只见屋里的老人见到她回来,就“扑通”一声跪在了她面前,李美兰含泪扶起老人详细问明了缘由。原来,老人的老伴被村干部打伤,治疗花去了6000多元。虽然报了案,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李美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又陪着老人到法庭办理了立案手续,代老人缴上600元的诉讼费。不久,拖了3年的案子终于了结了,老人接过赔偿金,流着泪要再次跪地感谢李美兰,李美兰一把扶住了她……

    这些年来,她先后处理1972件来信来访,参与处理告急访、集体访123件,为上访人员垫付费用3000余元。

    “我们的工作维护的是社会公平和正义。我们执法办事只有公正了,才能取信于民。”

    2001年4月的一天深夜,正在家中熟睡的玲珑镇沟上村村民梁美凤夫妇和母亲,被酒后闯入的某司法所干部张某用菜刀等砍伤。虽然梁美凤一家立即报了案,可有关部门却迟迟未予立案。梁美凤夫妇偶然从电视上看到控申科的事迹报道后,便怀着一线希望找到了检察院。望着梁美凤颈上虽时隔3个多月依然清晰可辨的伤痕,听着受害人无助的哭诉,李美兰内心涌起阵阵波澜,她既同情梁美凤一家的遭遇,又对有关部门人员的做法感到愤慨。她当即带领两名干警深入沟上村走访群众,一直忙到晚上9点多,找到了必要的旁证材料。第二天,李美兰向领导做了汇报。经检委会研究,由本院侦查监督部门向当地公安机关发出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当天,张某即被刑事拘留。此后,被判刑、赔偿受害人梁美凤一家5000元。

    感激不已的梁美凤逢人便夸:“我原以为官官相护,没想到检察院这么主持公道,我从心里感谢检察院,感谢李美兰科长。”

    不管办理多么棘手难缠的案子,李美兰坚守着一条:“办案就要不偏不倚,公平是唯一的执法准则。”

    刘某因与邻居发生纠纷,在厮打中右眼受伤,经法医鉴定为重伤。但是在案件审查过程中,办案人员发现刘某右眼曾受过伤,根据新的证据,法医鉴定为轻伤。刘某对此不服,开始了长达7年的上访之路。这7年间,刘某不但到市委、市政府高声吵闹,而且多次去省里、到北京上访,成了令人头痛的老上访户。

    2000年深秋,这起难缠的案子交到了李美兰手中。开始,刘某一见到检察官便破口大骂,什么难听的话都骂得出来,把长时间积聚的怨气全撒在了李美兰等人身上。听着这些不堪入耳的话语,李美兰在没人的时候偷偷地哭了。但她还是把委屈藏在心里,坚持工作,而没有把这起案子一推了之。

    经过千方百计的解释劝说,刘某还是不断地上访。有人就劝李美兰说:“她的目的不就是要钱吗?做做工作,让有关单位给她点钱算了。”李美兰说:“我们执法,是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执法,就要维护公平正义。该赔偿的要依法赔,按照法律不该赔的,如果因为当事人缠访就无原则地赔偿,那法律的尊严何在?”她积极协调控申、技术、刑检部门组成复查小组,并在上级检察机关的协调下,与省医院的专家和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省高级法院的法医进行联合会诊,最终作出科学鉴定结论:刘某右眼本次受伤为轻微伤。在事实面前,刘某不得不承认了鉴定结果,她说:我如果再去上访,就没脸再见李科长了。

    李美兰曾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在控申检察工作第一线办案,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汗水;惩治邪恶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勇气和智慧。”

    2001年3月的一天,招远市某办事处辖区9名群众反映,村霸郭某敲诈勒索、滋事打人,有关部门多次调查无果。李美兰立即请示领导,当天带人深入该村调查,但群众由于害怕郭某,大多避而不谈。李美兰回家后,发现门上被人贴了封条,上面写着:你属什么的?有几条命?!晚上,李美兰和家人还接到了恐吓电话。亲友们劝她赶快撒手。但李美兰却毅然重返该村,一连4天向村民讲法律、讲政策,终于争取到群众配合,奋战7昼夜,调查取证40多份,经检委会研究对郭某监督立案,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12年。

    不被情扰,不畏权势,不为利诱,李美兰始终严守“公正”二字。正因为这样,现在招远市许多当事人都点名要李美兰接访,他们认为案子交给李美兰,心中就踏实了。

    “关键时刻咬咬牙,要是我们自己稍有懈怠,很多事情都将难以解决。”

    市委有关领导同志曾经这样评价她说:“再棘手的案子交给检察院的李美兰办,都会有个圆满的结果。”该院的一名老干警介绍,李美兰处理缠访、缠诉案件特别有一套。了解她的人都知道,这是因为李美兰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001年4月,该市人大常委会将某银行办事处主任王某申诉案批转到检察院。王某曾在1995年因受贿罪被立案查处,因其认罪态度好、积极退赃,被检察机关作了免予起诉处理。但王某对此还是不服,认为自己根本没有犯罪,便开始四处申诉,并多次到省、市有关部门上访。

    接到该案后,李美兰关起门来用了4天4夜时间将厚厚的5本卷宗一口气看完,仅阅卷笔记就写了3万多字。时值盛夏酷暑,简陋的办公室里又闷又热,蚊虫肆飞,来不及擦的汗珠一滴滴地掉下来,浸湿了桌上的纸张。那天午夜时分,当她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过度的体力透支竟使她昏倒了。被送往医院后,一量体温竟然达到39℃多。次日一大早,当输液的针头刚一拔掉,她又急匆匆地下乡调查取证去了。李美兰以大量证据,详实的资料证明了王某的犯罪事实,检察机关的处理是完全正确的,而且是从轻的。王某自知理亏,自动撤回了其在各级的申诉,并几次找李美兰赔礼道歉,表示不再上访。

    为什么一些疑难案件到了李美兰手上,就能迎刃而解?李美兰认为,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感情,靠的是细节。

    每次接待群众来访,李美兰总是上前握住他们的手说:“别着急,有什么事,慢慢说!”然后送上一杯水,静静地倾听,不论上访者的手是多么粗糙,穿着多么土气,身上有什么味道,她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嫌弃和躲避;遇到上访的妇女哭闹不停时,她把自己的手绢递给她擦鼻涕、抹眼泪;每当见到上访人蹲在大门外的台阶上,又没有饭吃时,李美兰总是主动买好盒饭、矿泉水,放在台阶上,然后悄悄离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老百姓对李美兰充满了信赖。

    每次到乡村开展工作,本就很朴素的李美兰,更注重自己的衣着。夏天气温再高,她也不穿裙子,而是换上长裤,脱下皮鞋,换上胶鞋。李美兰说,穿着越“土”,越能消除距离,贴近群众。

    2005年4月7日下午,正值中央领导在山东视察工作之际,夏甸镇某村村民因怀疑原村支书存在经济问题而引发矛盾,声称如不解决,将赴省进京上访。李美兰受命来到村里时,看到有6辆面包车已经停在当街,300多名群众情绪激动地聚集在街道两侧,有的提着抓钩、有的握着铁锹,气氛十分紧张。群众抵触情绪很大,乡镇工作人员都无法近前。看到李美兰穿着朴素,不像是个官,有些群众才和她攀谈起来。通过交谈,李美兰了解了大致情况,她首先找到在群众中很有威信的刘某,并亮明了身份。这一来,李美兰便成了“焦点”,几百名群众一下子把她围在了中间。李美兰沉着冷静,真诚地对大家说:“解决问题,就得先搞清楚问题。我们今天就是来听大家心里话的,有什么问题和意见,咱坐下来慢慢说。”她摆事实,讲道理,在长达9个小时的沟通中,没喝一口水,没吃一点东西,嗓子哑了,嘴唇上起了一串火泡,但经过真诚的对话,稳住了村民的情绪。

    接下来,李美兰带领工作组走访调查了70多名群众,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和党员大会,了解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的起因。随着调查的深入进行,村民们被工作组认真诚恳的态度和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所打动,由抵触转变为积极配合调查,主动请教有关法律政策……经过20多天的努力,李美兰等人终于彻底查清了引发群众上访的问题和原因,并及时向市委做了汇报。在市委有关领导的督促下,这些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

    像这样的群访事件何止一件、两件?长期的工作实践,使李美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处乱不惊,春风化雨般化解了许多矛盾纠纷。

    2000年4月的一天,李美兰在上班路上遇到两辆悬挂“打倒腐败分子XXX”标语的面包车。职业的敏感使她意识到,这是一起有组织的集体上访事件!来不及多想,她立即上前拦住车辆。

    “我们上烟台告状,关你什么事?你算老几?!……”一时间,车里传出刺耳的谩骂声,接着70多位村民纷纷下车围住了她,情绪激动,态度蛮横。李美兰语气平缓地说:“我是检察院的,管这事正是我的职责,如果你们说的事属实,应该让法律说话,何必兴师动众?”上访人员根本不听劝告,七嘴八舌地说:“走开!快走开!我们花钱租的车,耽搁了,你拿车钱吗?”听到这话,李美兰当即拿出400元钱说:“车钱我给你们付。我叫李美兰,是检察院的,你们选几个代表跟我到检察院反映问题,我保证给你们答复。”听到“李美兰”这3个字,一名上访者说:“李美兰?我有个亲戚的事就是她给处理的,挺公道的……”

    在这名上访者的劝说帮助下,上访群众派了3名代表半信半疑地跟李美兰走进了检察院。原来,这70多名村民是因不满本村支书的违纪违法行为,相约去烟台上访告状的。了解事情的原委后,李美兰向领导做了汇报,并于当天与同事一起前往该村调查。在取得确实证据后,案子移送到反贪部门。时隔不久,这个村的村支书被立案查处,法院做出有罪判决。一场箭在弦上的危机就这样平息了。

    这些年来,李美兰参与调查处理群众申诉案件260多件,移送立案136件,化解刑事、民事、经济纠纷67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她经手的案件,首办结案率达到98%。

    “我想当一名称职的母亲和妻子,但在很多时候这只能成为一种向往。”

    尽管李美兰努力在家庭和事业中寻找“平衡点”,但她还是对丈夫和女儿充满了深深的愧疚。丈夫是一家企业的副总,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在外奔波,作为妻子,李美兰既要伺候瘫痪在床的婆婆,又要照顾女儿,里里外外的家庭重担全都压在了李美兰身上。她说:“我想当一名称职的母亲和妻子,但在很多时候这只能成为一种向往。”

    2001年夏天,女儿在参加高考的前一天,试探着问李美兰明天能否送她进考场。此时,丈夫已出差在外,而李美兰明天还要到乡下取证,她无法答应女儿的请求。第二天,当女儿背着书包,独自离开家门的时候,李美兰觉得喉咙里似乎有什么堵得慌,心一酸,泪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令她欣慰的是女儿在当年的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政法大学。

    作为女人,她又是幸福的。丈夫支持她,婆婆理解她,女儿尊重她。李美兰说这些是她最大的一笔“精神财富”。年逾七旬的婆婆临终前,拉着李美兰的手,流着泪说:“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遇上了你这样的好媳妇!”

    如果与李美兰交谈,你会被她的坚忍与执著、真诚与乐观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如果不是早就听人介绍,谁能想到眼前的这个女人曾经是一名癌症患者。

    1999年深秋,科里工作异常繁忙,经常性的腹痛让一向不愿声张自己患病的李美兰硬着头皮走进了医院大门。经过初诊、复诊,医院确诊李美兰患的是“子宫癌”。经过交谈,医生被李美兰表现出的顽强的承受力所感染,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对她隐瞒病情,让她了解自己的病情对于配合治疗反而更有利。

    但医生嘱咐必须尽快做手术。心急如焚的丈夫很快便联系好了上海国际妇女儿童医院。可李美兰却说:“先缓几天,我把科里的事安排好后,马上就去。”丈夫一听这话,火了:“都什么时候了,你不要命了!”但执拗的她还是在安排好工作后,才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手术前,医生提出了两套治疗方案,一套是使用麻醉剂,这样痛苦小,但恢复慢;另一套是不用麻醉剂,痛苦大,但效果好,恢复快。

    想到院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李美兰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能够早日返回工作岗位的第二套方案。她咬着牙,以顽强的毅力挺过了那痛苦的手术。

    也许是她的精神感动了苍天,也许是她的意志战胜了病魔,手术非常成功。她身在医院,心系工作,住院期间经常给科里打电话,询问工作情况。丈夫为了让她安心养病,特地从上海飞回招远,把院里的工作情况制成录像带放给她看。就是这样,她还是坚持提前出院了,医生叮嘱最少要休息半年,可李美兰却只休息了一个月,便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当年的主治医生把李美兰的成功病例当作奇迹讲授给学生们。这的确是一个奇迹,我们被李美兰的事迹深深地感动并思索着:她靠什么精神支撑着创造了这个奇迹?

    视人民如父母,视事业重于生命,她内心包容的太多,而唯独没有她自己。也正是这种“忘我”的李美兰精神,让她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创下了不凡的业绩。□(赵 剑 赵纪轩 )

  编辑: 李昕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