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富民优先江苏行 > 背景资料

南京: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江滨城市

2006-08-31 11:02:31 中国南京网站
   
 

    远古人类的足迹,随着时代推移而遍及今日的南京。东郊汤山出土了距今约30万~50万年的“南京猿人”完整的头骨化石;溧水县神仙洞发现了距今l万年以前的“溧水人”遗址。
  
    距今6000多年前,南京鼓楼岗西北侧的北阴阳营和玄武湖畔、长江岸边开始出现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村落,聚居着南京的初民。3000多年前,沿江河地带,已经相当密集地分布着青铜时代的居民聚落,以秦淮河中游的湖熟镇一带较为集中,称为“湖熟文化” 。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中华门西南侧建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大败越国,于石头山筑城置金陵邑,金陵之称亦因此而得名。秦汉时期,南京地区随经济发展而建县渐多。汉末三国鼎立之初,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9月即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以建康(今南京)为国都,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此后,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史称“六代豪华”,南京由此有“六朝古都”的美称。公元937年,南京成为南唐的首都,称为江宁府,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以“应天”为“南京”,第一次成为一统天下的全国首都。由此,南京城市发展进入又一高峰期,南京都城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名天京。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7年,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

  “金陵自古帝王州”,从中古到近现代,继孙吴之后,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455年,史称“十代故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文化遗产。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1952年9月,南京为江苏省省辖市。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为江苏省省会。1994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明确南京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地理状况   

    南京是江苏省省辖市,江苏省省会。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苏皖两省交界处,江苏省西南部。东距南京市300余公里。介于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之间。东邻镇江市,西邻安徽省马鞍山市、芜湖市,南接安徽宣州市,北连扬州市。地跨长江两岸,南北最大纵距14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0余公里,辖区总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97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243平方公里。现辖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雨花台区、栖霞区、浦口区、大厂区和江宁县、江浦县、六合县、溧水县、高淳县等10个区5个县。总人口525.4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64.9万人。居民大多数为汉族,还有回、满等42个少数民族。境内山峦起伏,河湖纵横,海拔20~25米。长江横卧城北,秦淮蜿蜒城南,钟山盘绕在东,清凉山雄踞于西,有龙蟠虎踞之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南面的固城湖、石臼湖、秦淮河,北面的滁河,城内的玄武湖等,构成丰富的水系。四周群山环抱,有紫金山、牛首山、幕府山、栖霞山、汤山、青龙山、黄龙山、方山、祖堂山、云台山、老山、灵岩山、茅山等,另有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山、清凉山、狮子山、鸡笼山等聚散于市内,形成了山多水多丘陵多的地貌特征。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1106毫米,无霜期237天。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为吴国的冶铸重镇。公元前472年,越王句践复国灭吴后,令越相范蠡修筑越城于秦淮河畔,为南京最早古城。公元前333年,楚灭越,尽取吴故地,筑城于石头山,置金陵邑。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公元前210年改金陵邑为秣陵县。汉初为楚王韩信的封地。229年,三国吴从武昌迁都建业,开创南京建都史。317年,东晋立国,定都建康。420~589年共170年间,南朝宋、齐、梁、陈均以南京为都。而后,五代时南唐和明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史称"十朝故都"。其中,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计54年。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1949年后,南京先为中央直辖市,后改江苏省省辖市至今。


 城市特点   

    南京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众多,文化积淀深厚,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京自2470年前建城起,历经朝代更替,曲折坎坷,仅城市名称就有过金陵、秣陵、扬州、丹阳、江乘、湖熟、建业、建康、江宁、升州、白下、上元、集庆、应天、天京等40多次更改,建置演变频繁为国内罕见。其间既有过令人仰止的辉煌,也有过任人宰割的衰败。境内文物古迹众多。越城、金陵邑遗址、六朝陵墓石刻、南唐二陵、明代城墙等大批历史遗迹,显示出强烈的古都特色。城市风景秀美。东南山峦起伏,西北江水环绕,城内绿树成荫,四十八景风光迷人,民俗风情引人入胜,已成为国家优秀园林城市、旅游城市。历史人物众多。春秋时代的吴王孙寿梦、越王句践、西汉开国大将韩信、三国吴主孙权、南唐后主李煜、南宋名将岳飞、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等都曾在南京印下深深的历史痕迹。李白的诗歌、李煜的词曲、王安石的美文,吴敬梓的小说等为古城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南京地处辽阔的长江下游平原,濒江近海,"黄金水道"穿城而过,南京港作为天然良港已成为远东内河第一大港,城市发展也定位于江滨港口城市,目前已成为中国东部地区以电子、汽车、化工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通讯中心。


 城市现状   

    南京是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之一。1996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79亿元,完成财政收入78.85亿元。现有大中型工业企业264家,年总产值880亿元。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06.6亿元。开放型经济长足发展。1996年全市进出口总额40.31亿美元,其中市管出口额9.44亿美元。全市三资企业已达4300家,投资总额87.4亿美元。三资企业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左右。一批海外大财团、大企业看好南京的投资环境,纷纷来南京进行投资合作。主要有南京扬子石化与德国巴斯夫公司共同投资约500亿元人民币建设60万吨乙烯一体化工程的项目,南京华东电子管厂与荷兰菲利浦、意大利赛斯等公司投资5.8亿美元的彩色显像管项目,南京长江水泥集团与日本秩父小野田株式会社等共同投资2.4亿美元的水泥项目。德国西门子公司、博世公司,瑞典爱立信公司,韩国大宇、现代公司,意大利菲亚特公司,日本东陶、三井、富士通、夏普公司,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英国英之杰集团等一批国际上著名的大企业、大财团也都在南京市选择了投资额高、起点高、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全市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中外合资合作项目已达150多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八五"期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多亿元,建成了一批重大生产性项目,新上了扩建港口、改造机场、新建高等级市内外道路、实现电话全网程控、加快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解决水、电、气供给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430万吨,年供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城市天然气、液化气普及率达94%以上。市区每100人拥有程控电话超过42部,总装机量135万部。人均供水、用电量和气化率均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城市绿化率达到41%,居国内城市之首,在世界大城市中居第七位。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36平方米。为构筑城市立体交通框架,实施了一批重点骨干基础设施工程,其中包括市区"经五纬八"路网和快速道路系统、电网建设"金龙计划"、长江二桥和对外交通8条高等级公路、国际机场和龙潭深水港。沪宁准高速铁路、沪宁高速公路已投入营运,宁连、宁通一级公路已全线通车,具有较高现代化水平的南京新机场1997年6月已正式通航。城市道路总长度达1366公里,总面积达1466万平方米。结合道路改造,陆续建成了一批"市民绿地广场",总面积26万平方米。此外,还建成了一批220千伏和110千伏的输变电站。这些基础设施的陆续建成,明显改变了南京城市面貌,优化了城市的投资环境。南京现有高等院校48所,独立科研机构117个,教育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前列。

 名城保护与发展规划


    1984年南京市规划局、文物局共同编制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92年进行了调整、充实、修改,并将此规划列为《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281处文物保护单位均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且以此为基础确立了13个环境风貌保护区。位于主城内的有6片:钟山风景区,石城风景区,大江风貌区,雨花台纪念风景区,秦淮风光带,明城墙风光带;位于主城外的有7片:栖霞山风景区,牛首祖堂风景区,汤山温泉-阳山碑材风景区,老山风景区,固城湖风景区,无想寺风景区和金牛山风景区。12个重要历史文化保护地段是:明故宫地区,朝天宫地区,夫子庙地区,天王府-梅园新村,门东传统民居,门西传统民居,大百花巷传统民居,金沙井传统民居,南捕厅传统民居,中山东路近代建筑群,民国时期公馆区,杨柳村古建筑群。1989年市人大制定、省人大批准公布实施《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1996年市人大制定、省人大批准公布实施《南京市城墙保护办法》。条例明确规定了对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实行"规划保护",使名城保护步入依法保护管理轨道。南京名城的保护继承了古都历史文化的精华,充分发挥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气势恢宏的城市特色,从整体上把保护环境风貌、城市格局、文物古迹、建筑风格和发掘历史内涵等各个方面融于各区域保护规划中,形成点、线、面结合的保护体系。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目标是:发展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江滨城市。

  编辑: 余梁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