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建设新农村 > 征文作品

大抵有基方筑室——谈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12-01 11:29:05 大众网
   
应该认清当前基层党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中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找准基层党组织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切入点,创新思路,与时俱进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山东省委组织部干部三处  修春清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党在这项系统工程的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领导干部、农村党员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应该认清当前基层党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中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找准基层党组织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切入点,创新思路,与时俱进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 村级党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看,村级党组织能够在大多数农村地区起基础性的作用,广大村民基本保持对村级党组织和党员的信任拥护;但是,与过去相比,一些村级党组织在农村地区的地位和威信客观上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部分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和基础作用难以发挥,对村民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号召力减弱;有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农村发展的领导核心和基础性的支撑。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联产承包与农民的分散经营给村级党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造成困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取消农业税以后,使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分散的家庭之间的经济链条断裂,经济关系淡化,农村党支部可控制的经济资源大幅减少,公共事业无法办,使村民对村级党组织的经济依赖性大大减弱,失去了赖以发挥作用的经济资源支撑,客观上对村级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造成困难,致使聚心力减弱,离心力增强。

  2.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很多行政村缺乏固定的支柱经济作物和产业,农民们由于文化知识低下导致了农村致富途径的狭窄,造成了“能干型”村民大量流出,给村级党组织人才选拔、党员作用发挥带来了难题。农村社会转型带来“能干型”党员、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和流动,对村级党组织选人用人及管理产生不利的影响。一大批有文化知识和技能、头脑相对灵活的中青年农民、农村党员进城务工、经商、办企业,这样造成许多村支部班子因缺少高素质人才群体的支撑,出现了后继乏人、选人难选能人更难的现象。再者,大量中青年党员外出打工而且分散在全国各地,给党员教育、管理造成困难,党员学习、管理的失位,使意识淡化,且造成在本地发挥作用的困难,新农村建设缺少带头人、主力军。

  3.基层党组织有些干部脱离群众,官僚主义思想严重,观念陈旧,缺乏开拓精神。面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对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不力,工作上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跟不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少村级党组织在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大问题上缺少好的思路和办法,党组织的工作仅仅停留在看摊守业上,等、靠、要思想浓厚;一些富裕和比较富裕的农村发展后劲不足,他们主要依靠的是对矿产资源的粗放型开发,科技含量很低,基本没有深加工,这不仅导致了严重的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而且严重地削弱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正因为一些地方的村级党组织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帮助村民增收方面无所作为,一些村民开始对党组织失去信心,导致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逐步下降,使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发生动摇。

  二、农村党组织核心和基础性作用在建设新农村中得以发挥的切入点
  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至关重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农村党组织具有强化自身建设的能力、科学发展的能力、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推进民主管理的能力,要求农村党员干部必须高素质、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1. 培育新队伍,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培育新队伍。强化以村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源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一是要在班子建设上注入新的活力,下大力气抓好一村一名或一名以上大学生工程建设。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逐步充实到村级两委班子中,改变村级班子成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二是要在村级干部培训上增添新的知识,提高干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本领。将干部理论培训与致富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把村级两委班子成员率先培养成为致富带头人,从而引导和带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三是要在后备队伍中发展新的力量,重点从年纪轻、有较高文化的优秀村干部、团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民兵、妇女和生产经营能人中发展党员,确保农村党员队伍后继有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基层党组织要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必须搞好自身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的战斗力。

  2. 探索新架构,凸现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的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特别是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的日趋完善,各地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农民专业协会、合作组织和新的产业链条,这些农民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乡村区域内的劳作和生活,而是在产业联盟的基础上,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联系和交流,传统意义上以村为基本单位的农村基层组织逐渐显现出服务和管理上的不适应。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新的基层组织架构,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产业化发展要求,在农民专业协会中建支部,在农业产业化链条上建支部,把有共同生产需要、共同利益追求、共同组织归属的群体联系起来,更加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实施管理,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职能。必须打破行政区区域、地域界限,建立各种“功能型”党组织,改变过去按村或村民小组设置的做法,在合并村党总支下设农业、工业、流动人员等党支部,创设科技示范、致富信息、民调普法等功能型小组,使党组织功能更加明确,党员作用发挥找到新平台,充分凸显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

  3. 建立新机制,聚集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
  长期以来,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求党员奉献多,对其关爱少,党组织不了解党员需求,也不关心党员生活,在党员、群众中产生了种种消极影响。这些情绪不仅影响了党员对党组织的感情,也削弱了党组织在青年人中的吸引力,党组织要提升向心力,必须在党内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创新机制,学会关心关爱党员,不断强化其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报效心理,进一步密切他们和党组织的关系,这样既符合党要管党的精神,从而激发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各地须出台相关的村级组织工作细则,明确村党组织与村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及具体的操作程序,在突出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的同时,依法完善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尽量把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细化和具体化,通过具体的细则明晰党支部的职权。比如按村务的重要程度及数额大小将村务分为“重大村务”、“重要村务”和“一般村务”;在村民特别关心的村级财务管理方面,将财务开支分为正常开支和非正常开支。哪一级村务须由哪一个组织研究决定,哪一类开支如何审批,都要作详细的规定,使村级各类组织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和谐共处,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地建设好新农村。

  4. 确定新模式,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感召力。
  首先,以村镇规划为先,促进协调发展。规划的水平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新农村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才能促进协调发展。要依照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正确把握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规划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立足各地实际着眼于长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标准定得高一些、超前一些,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其次,以创建文明村镇为主导,塑造新乡风。着力完善农村文化教育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普及法律常识,提高农民守法自觉性;加强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最后,以创环境友好型为基本,确保农村可持续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农村道路、水利、电力、医疗卫生、学校等公共事业,规范和完善农村低保和特困户救济制度,把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结合起来,把村庄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完善基础设施,实施“净化、绿化、美化”工程,营造良好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建设新农村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基层党组织正是新农村这座大厦的强有力的基础和支撑。因此,要深刻认识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性,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发展农村经济的带领者,建设新农村的实践者。

  编辑: 杜福
 
 相关新闻
· 加快实现农民收入小康化的调查与思考
· 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几项工作要求
· 济南发展县域经济 探索新农村建设之路
· 打牢“四个基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 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 工农两线齐手抓 共建文明新农村
· 加快实现农民收入小康化的调查与思考
· 实施“党员认岗服务积分制”探索党员服务...
· 章丘市埠村街道办事处——激发内部活力,...
· 建设新农村需要破解三大难题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