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建设新农村 > 最新报道

特别报道:新农村的中国实践掀开农耕历史新一页

2006-08-31 11:00:53 SRC-3420
   
 
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擂响了“十一五”第一个春天的征鼓重音。

    1月25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即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农历新春伊始,新华社将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这是具体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行动指南。之后,中央将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重大部署已经明晰,这一阵阵催春的战鼓,注定要翻开与五千年中华文明同源共长的中国农耕历史新的一页。中国农村的发展,将以美好的愿景和全党全民的着力推进而昂首走上新的征程。

    13亿中国人口中有9亿农民。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谈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时指出,这“绝不仅仅是为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是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站在这一思考背景下会发现,我们确实到了全面调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关键期,一方面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言,我们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中国农村近些年的发展现状与广大农民奔小康的强烈要求还有距离,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还存在落差,并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必须面对的瓶颈。 只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国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那么,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钱从哪里来,又将怎样花?下一步又面临哪些难题?不同发展程度的各地又进行了哪些有效的实践等等,既是建设新农村实践中必须面对的,也是本期专题献给读者的思考起点。

  《瞭望》文章:凝聚新农村建设共识

廓清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模糊认识,有利于凝聚全党和全社会共识。

    统筹城乡发展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在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弃置农村发展的观点一度时有耳闻,但实践证明,城市的发展必须以乡村的发展为依托。所以,要落实建设新农村的号召,首先要廓清在城乡发展思路上的糊涂认识,让人们认识到农村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理论界和全社会的认识有了新高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才能获得广泛的舆论支持,才能不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口号化”,避免决策者口头重视,实际漠视,宣传热潮一过,一切又一如既往。

    建设新农村应因地制宜,鼓励多种模式。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突破“一刀切”、“标准化”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不要搞统一标准,不要搞人为的样板工程,更不要再搞所谓“达标验收”之类扰民的浪费的活动。在有经济实力建新房的地方,规划方案要得到群众认可,以他们生活和生产的方便为设计目标;在经济实力不强和不需要统一规划的地方,要尊重群众的生活习惯,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特别是那些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生活幸福,人际和谐,乡风文明的典型,应特别受到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等于“新村建设”,前者比后者的实质内容要丰富很多。

    公共财政要体现农业是重中之重的思想。

    农业是重中之重,这是中央提出的施政思想。关键是要从公共财政政策上体现出来。目前,在整个国家财政分配格局中,重城市轻农村的现实还没有实质的改变。致使很多村庄在集体经济式微后失去公共事业经费来源,乡村党的组织建设、乡村建设、水土保持、合作医疗及教育经费等出现危机,所以国家的公共财政应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投入的另一个方面是机制问题。涉农资金由许多部委下拨,使用效益不高。应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搭建平台,应统一、高效的政府运作机制,把有限的资金用好。借鉴国外的经验,可以把资金的使用权交给社会组织,政府由亲历亲为转变到以发挥引导、服务、监督作用为主的方式。

    把保护农村环境提上重要日程。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概括为20个字,其中的“环境优美”,将我们对环境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伴随工业化过程的污染由东向西蔓延,一是伴随城市化过程的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应该说第二个问题至今没有引起足够注意。因污染导致健康问题和因医疗卫生条件不具备而因病返贫的情况在一些农村时有发生,其引发的群体事件在继土地纠纷之后正在成为新的社会矛盾焦点。最近报道的生态癌症村已不一而足,严峻的形势正在为正视农村环境问题敲响警钟。

    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培养农村人才。

    同整个中国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相同,目前中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是科技水平落后。要摆脱困境,就要重视农业科技创新,把增长模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中国乡镇企业由兴而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品科技含量少,质次价高。

    另外,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新知识新技术培训。所以在基层调查中,许多同志对此期望殷切,希望中央和各级政府加大培训投入,为农村发展作好人才准备。

    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在村委会普遍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形势下,党组织的领导是否能获得群众的接受成为对党组织领导能力的一大检验。一些地方正在实行的“两推两选”应该普遍推广。农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组织职能不同,各自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竭诚为人民服务,应该没有原则上的利害冲突,对两委之间因工作交叉而产生的摩擦,只能协商解决,不能上纲上线,激化矛盾。“两委”都有保地方平安、保生活和谐的职责。

    当然,行政组织不是农村的惟一组织形式。在市场经济改革中兴起的农民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在维护公民权利、组织农民闯市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应该鼓励农民在不同的组织中,发挥自己的能力,获取和保护自己的权益。

    另外,无论是什么功能的组织,带头人的作用总是十分重要。有一个或多个好的带头人,是许多村镇县走上发展道路的重要原因,加强对带头人的选拔培养,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方面。

    加强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首先是投入要跟上,也可以在信贷、税收方面出政策;要在提供服务上做文章。

    目前农民的困难,一是收入少,没有钱上学、看病、搞基本建设;二是有钱在农村也花不出,因为没有公共服务。教育、卫生是农民最头痛的两件难事,也是建设新农村首先要考虑的事情。三是缺乏必要的科技支持。原来服务农业科技的“七站八所”基本上处于网破人散状态,一些地方的沼气推广也因缺乏必要的技术服务而被弃置不用。

    在重建社会服务体系中,必须改变政府包揽一切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引入市场要素,政府主要通过给政策,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还有农民的文化生活、医疗保障、教育提供等,都离不开公共服务。有不少干部和群众认为,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是比免收农业税、粮食直补更重要的事情。他们说,挣不到钱我们还可以努力,而提供公共服务,除了政府和社会组织,农民个人无能为力。(文/薛宝生)□

  编辑: wfj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