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旅游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新闻>新闻专题>历山路改造>最新报道
站内搜索:
多吃点苦没啥 活干好了就行
2007-07-16 08:52: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生活日报

  中午收工了,馒头也及时地送到了工地。
  7月12日 23:30
  坐在操作机上,就像烤火炕一样
  “我每天都要在铲车里呆七八个小时,座位下面就是发动机,整天在火炕上烤屁股。”给自己的工作幽了一默,来自新泰的铲车司机小李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12日深夜11:30左右,在和平路口等待为管道开槽后加盖钢板的铲车司机小李显得比较疲惫,一口烟吸到嘴里好一阵才吐出来。他负责在历山路工地上开铲车,和另一个司机轮流倒班,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七八个小时以上,“你是不知道,铲车的座位正好在发动机上面,坐在上面操作机器就像烤火炕一样,整天烤着太难受了,这两天凉快一点还好,前几天太阳强的时候连晒带烤,那滋味……”
  说起施工时机器巨大的轰鸣,小李请我们在报纸上给大家捎句话,施工的噪音在所难免,为了尽快修好路方便大家出行,还请沿线的居民们多多谅解。
  7月13日 0:30
  蚊子多得很,累了就能睡着了
  13日凌晨0:30,历山路与山大南路路口,刚吃完饭的工友老田已经忙着填埋铺设好的污水管线。“蚊子多得很,不过有蚊帐,但是也经常被咬。”老田说的一点儿也不夸张,工棚附近有不少草丛,我围着走了一圈,不到半小时,小腿上已经被叮了四五个包。
  此时,白班的工友已经入睡。工棚里很闷热,外面机器的轰鸣声似乎没有影响睡着的工友。老张起来喝了口水,见到我有些惊讶,“你是干啥的?”
  在我解释之后,老张打了个哈欠。“白天睡不好睡,晚上还行,吵肯定吵,累了就睡着了,没睡着那是不累。”
  老张的身下,是几摞砖头垫起来的木板床,木板上直接铺了一层凉席,硬。有的工友床下还铺了层薄褥子。“今天比较凉快,没出汗哩。”
  7月13日 2:00
  一月一次电话,解我想家之苦
  13日凌晨两点,和平路口横穿历山路的管道开槽正在施工,由于下面有原来的煤气管道,施工必须十分小心,主要依靠人力用长镐和铁锨轮番上阵。43岁的老周就是在东半幅马路挥汗挖掘的人之一。
  把工友刨下来的黏土都铲到了近两米深的沟外面之后,老周爬上路面喘口气,记者趁机和他聊起来:“周师傅,出来多长时间啦?”
  “5个月啦,春节刚过完就从老家(河南)南阳来了济南。”老周告诉我,他家里有4口人,两个孩子都在家,大儿子已经20多岁了。
  “想不想家?”
  老周呵呵地笑起来,好像在我这样一个比他孩子大不了多少的人面前说“想不想家”这个话题挺不好意思。“我们一块过来了20多口人,哪个也没回去过,不到春节我们是回不了家的。哪个不想家啊,可想哩!”
  即使是整天会想起老婆孩子,老周也舍不得经常和家里通电话,“我大约一个月往家打个电话吧,跟他们说说我这边的情况,再问问家里的情况,打电话的时候,是我一个月里最轻松最高兴的时候。”

  开饭了,没有肉,照样吃得很香。
  7月13日 3:00
  一天挣30元,比在家下地多多了
  13日凌晨3时,大部分人都已经入睡,和平路西口一派忙碌景象。
  负责挖地沟的老李被替换后,坐在路边的石头上稍事休息。“我们几个都是河南南阳来的,今天是夜班。”
  老李看上去50岁左右,当我问及他的年龄的时候,他似乎没听清,连续问了几遍,他似乎也只听清了“多少”,伸出了3个手指:“30!”30岁?
  一旁干活的工友已经听清楚了我们的对话,一个人插言:“他说一天30块钱,不是说岁数,他耳朵有点儿背。”聊天的时候老李一直看着我,始终笑眯眯的。“中,一天30块钱,比在家下地多多了。”
  “我们今天晚上要把这条沟挖完,干活了。”没说上几句话,老李起身,又下到了沟里,佝偻的背影被灯光拉得很长。
  7月13日 4:00
  小便随地就解决了,大号得跑好几百米
  13日,凌晨4时许,天微微亮,历山路中段东侧工棚。来自菏泽的老董穿着小裤衩钻了出来,走到围挡旁边,就站着方便起来。
  完事后,老董一回头就看到了我,脸上马上呈现出不好意思的表情。“上厕所太难了,小便都是随地解决。”老董说,上大号得到马路对面三四百米外的一处厕所。“这个东西不比别的,太难受了。”老董的表情很丰富,那痛苦的样子仿佛正在憋着。
  “有时候到附近单位去,可是人家不让进,经常被赶出来,下次就不好意思进了。不过有时候憋急了,我就偷着钻进去。”老董摸摸头,嘿嘿笑了。
  事实上,不仅是老董,工友们的“方便问题”一直“不太方便”。比如,经十路口西侧工棚的工友要上厕所算是近的,也要“北下”一两百米。

  接上一盆水,冲个凉澡也很痛快。
  7月13日 4:30
  水龙头大脸盆,冲个凉澡去上工
  13日清晨4点半,东方发白,天色刚刚转亮,历山路与山大南路路口南侧工棚里的人已经起床,来自历城区唐王镇的老张光着膀子第一个冲出工棚,拿起脸盆接了满满一盆水,痛快地洗了起来。
  天热的时候,老张每次都是这样洗澡,整个历山路工地上的人也是这样洗澡,没有淋浴,更没有泡澡,有的只是一个水盆,把头整个浸入水盆中,享受难得的清凉。
  先把头发弄湿,洗舒服了,老张开始洗上身。他弓着腰,两手不停地向身上撩水,水把背湿透了,但同时也打湿了他的短裤。“弄湿了不要紧,正好凉快,一会儿就干了。”老张乐呵呵地说,刚一抬头,头上的水就流进了他的嘴里。
  说起洗澡,老张显然还是挺满意的,“我跟你说,不方便是有点不方便,不过都是大老爷们,没什么不好意思,晚上睡觉前可以脱了衣服冲一冲。”老张补充说,“工地上的水是随便用的,热的时候只要有时间就会洗上一把。”
  十多分钟过去了,天色大亮。地上一片湿漉漉的,洗完澡后的十多个工人要上工去了,他们的任务是擦洗挡板、清扫路面,他们转身离去的时候,头发上的水还在不停地滑落。
  7月13日 5:45
  一群工友席地而坐,有人馋肉了
  “别弄多了,这黄瓜咸得很!”13日清晨5:45,工友老李在临时厨房里舀了一大勺咸菜,做饭的大师傅赶紧提醒。
  这个点儿,历山路与山大南路路口北侧路边,一溜工棚开始热闹起来。干夜班的工人要下班了,赶回来洗洗吃饭;干白班的工人起床,吃饭准备干活儿。
  这次的早餐是面条和黄瓜咸菜。老李要上白班,晚上睡得太早,“早上感到饿坏了,面条还没出来,先吃点咸菜。”
  工棚旁边,工地一侧,馒头、咸菜、面条、稀饭。历山路边,发出了“呼啦啦”吃喝声。赤膊,埋头,吃得很香。
  少部分工友晚上干完活,趁早晨天凉快,洗洗就睡了。“晚上12点吃的,不饿,睡一觉中午起来吃。”说这话的时候,小韩已经躺在工棚里的木板床上了。
  睡了一觉,中午11:45左右开饭了,有菜,辣椒炖茄子。“前天是南瓜,昨天是蒜薹,不大重样儿,就是没肉。”小韩拿着三个馒头,和十几个工友坐在路边的一个单位大院里。“谁不想吃肉?肉十几块钱一斤哩,你还想天天吃?”旁边的老吴头都没抬。“哪有那么贵?”小韩说,他现在挺馋肉的。
  7月14日 1:00
  “女儿嫁到了山东,我也为山东出把力”
  “我姑娘嫁到了山东郓城,我想离孩子近一点,女婿认识包工头,就介绍我来到历山路打工。”14日凌晨1点多,60岁的王玉麒正在看守着历山路南口的工地,见记者到来,老人显得非常高兴,因为平时很少有人会在这样的长夜里陪他“喧”一会儿。
  王玉麒自称是工地上唯一的甘肃人,“我来到山东一个多月了,但是一直在济南的工地上,还没去女儿家,过几天准备请个假,去孩子那里住几天。”说起孩子,王玉麒笑了起来。
  由于年龄原因,工地安排老王看守工地。“我的任务就是照看着工地上的东西,年轻人守夜的话容易打盹,我年龄大不怕困。”
  “山东人很不错,大家都挺照顾我。”王玉麒说,来到济南一个多月,除了山东的馒头太松软吃不惯之外,各方面都挺适应,“女儿嫁到了山东,我也就和山东成了亲戚,趁着还能干活,也给山东建设出把力吧。”
  凌晨1点半多,夜还正深,蚊子肆意叮咬着人们的手臂,虽然天气很热,但老王还是在短袖衬衣之外又披上了一件长袖外衣,蚊子咬不到了,但是又感觉太热,只好不停地摇着蒲扇。
  我们临走的时候,问他后半夜一个人是不是挺闷的,他呵呵笑着说:“不闷,不闷,3点的时候厨子就要起来做饭了,到那时我就帮他做饭,打打下手。”
  7月14日 4:50
  工地清扫员的心愿:“渣土车,你开慢点”
  “渣土车从这里走开得太快,一路上都在掉东西,我们经常半夜得起来去打扫。”历城区遥墙人张哥一脸抱怨。14日清晨4:50,他们工棚的工人们已经起床去工地干活了。
  张哥所在的工棚负责清扫天津路桥集团标段长约2公里的快车道路面,由于施工本身和过往车辆的原因,尚未开始施工的快车道每天都会有不少的尘土、碎石等杂物,他们施工方就要在人们上班之前对这些路面进行清理。
  张哥由于前两天在施工中把脚摔伤了,就留下来给大家做饭。“前天晚上9点睡的,但是到了11点就被叫起来了,有个拉渣土的车撒了很多土,我们一直清扫到凌晨3点多,回来又睡到了4点半,起床后还得去清扫。”他说,现在一些拉渣土的车很不规范,夜里不挂车牌,在马路上横冲直撞,渣土也不加篷盖,速度很快,走一路撒一路。
  “我们倒是不怕清扫渣土,但是许多大车看到有人也不减速,经常在我们身边落下大石头来,吓得人心惊肉跳,要是砸伤人那不麻烦了?”
  7月14日 6:00
  “济南变化很大,有我的一分贡献”
  黄德良今年45岁,来自菏泽鄄城。“来了5年了,一年回家3趟,收麦、种麦、过年。”14日清晨6点,在山大南路路口北侧,黄德良坐在工棚边的小凳上,对我打开了话匣子。
  黄德良的一个大脚趾在前两天施工时受伤了,上面包着纱布。“把趾甲盖给砸掉了,所以这两天我的活儿是看工棚,可以和你聊聊。”
  “这个历山路是慢行一体,很好,因为路不宽,又是要道,慢行一体不用拆太多房子。”黄德良此言一出,我很是惊讶:“懂得很多呀。”
  “哈哈哈。”他有些得意,继续说道:“这条路质量很好,一层灰土,两层水稳,两层沥青。”
  “我在济南干了5年。你看看,解放路,段店立交底下那些路,大纬二路——英雄山路,经十路,北园大街,我都干过。”黄德良简直是如数家珍,“我都能说济南是我的家乡了。”
  “这些路修下来,济南变化很大。”黄德良的眼神变得有些迷离,半晌,他慢慢说:“我也出力了,有我的一分贡献。”
  7月14日 15:00
  大垃圾箱挨着工棚,“没事,吃饭不在这边”
  7月14日,下午3时,气温很高,我出了一头汗。历山路124号院门口,一个大垃圾箱发出的气味令过路的市民掩鼻而过。而垃圾箱的旁边,就是工友们休息的工棚。来自郓城的曹安贤正在工棚里收拾东西。
  “这个垃圾箱味儿这么大,还有苍蝇,不影响你们吗?”
  “没事儿,我们做饭吃饭的地方在那一边,不影响。”
  曹安贤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看来他只想到了对吃饭的影响。我又问:“不影响休息吗?闻着味儿也不好受啊。”
  “这没啥,倒替着干活,吃了饭就睡,没啥。”曹安贤咧着嘴笑笑,“干活儿哪有那么多讲究,又不是来享福,根本顾不上想这些。”

  ▲累了,坐在工地上抽根烟休息一会儿。

  ▲凌晨6点左右,晨练的老人已经上街,而工人们刚刚进入梦乡。
  本版采写 社区记者 殷宝龙 胡永庆
  本版摄影 记者 郭建正
编辑: 栾晓磊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