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首届中国网络媒体内蒙古行 > 内蒙古报道

包头稀土产业规模释放强烈集群效应

2006-08-31 11:03:33
   
 

  大众网7月30日包头讯 (特派记者 曲涛)稀土是一种含有17种元素的岩石类矿产,提炼后可以广泛应用于航天、通讯、手机、电池等需要使用永磁成分的行业。包头市的稀土矿藏量占中国的近90%,世界的70%,是西北大地上的宝贵的天然资源。

 

  走进开发区,乍一看与我们以往所见的各类高新开发区没什么两样,整齐的办公楼、宏大的厂房、横平竖直的道路。可当车辆缓缓行驶在绿树成荫、花繁叶茂的园区内的时候,记者还是被具有强烈集群效应的稀土产业规模所吸引。根据开发区提供的资料显示:近年来,随着美国欧文尼科、法国罗地亚、日本三德电池、昭和电工和稀土高科、宁波韵升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稀土企业相继入驻,稀土企业由1999年的26家发展到现在的65家。稀土产品类型由过去的60多个增加到现在的130多个,科技含量、应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目前,初步形成了高新区各种稀土氧化物、稀土化合物、稀土金属、稀土合金产品,还有钕铁硼、储氢粉、抛光粉、长余辉发光材料、PDP荧光粉等稀土新材料和稀土永磁电机、镍氢动力电池、稀土润滑油、电动自行车等应用产品,初步形成了“稀土原料-新材料-元器件-终端应用产品”的稀土产业链,并不断向元器件和终端应用产品方向延伸。成为全国稀土永磁、储氢、抛光材料重要的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稀土科研机构-包头稀土院整体迁入稀土高新区。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学院稀土工程专业已获得教育部批准,面向全国招生。同时积极帮助包钢稀土集团入驻高新区,与稀土研究院协商共同组建全国稀土综合信息中心。积极支持国家级稀土检测中心入驻高新区。此外,稀土高新区还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了人才、技术资源共享。

 

包头稀土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鸟瞰图(资料)

参观稀土资料及开发区成就

网络记者们被庞然大物所吸引

 

阿特拉斯挖掘机雄姿



  稀土开发的综合效应带动了园区的高速发展,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纷纷落户高新开发区,到2005年底,稀土高新区注册企业达到1300多家,80%以上是非公有制企业。引进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32个,占新引进项目的17.2%。引进项目体现出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建设速度快的特点,有稀奥科、伊利乳业、宁波韵升、安徽华泰、山东药玻、东方稀铝、阿特拉斯、英国久益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入区并建成投产。今年新引进开工建设项目10个,其中南京联强投资20亿元的20万吨铝板带项目、新创瑞图投资4.1亿元的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北方股份和美国特雷克斯投资5000万元的超大吨位电动轮矿用车及零部件项目、东宝集团投资5500万元的明胶扩建项目已落地并开工建设。

  2005年,稀土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2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0亿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1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0亿元。今年1-6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198.2亿元,同比增长33.8%;实现工业增加值64.4亿元,同比增长33.2%;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34.9%;实现财政收入6.63亿元,同比增长40.6%。

  展望“十一五”,包头市稀土高新开发区人充满了宏图大略。

  今后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总量、速度效益、创新能力“三个提高”为核心,健全和完善支持体系,以资源整合和产业链延伸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培育和构筑六大优势产业集群,推进经济社会在更高起点、更深层次上实现新的跨越。

  为此,高新园区领导班子成员对园区的建设作了更高层次的规划:将以建设“六大支持体系”为保障(即高效的行政服务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科学的政策扶持体系、便捷的中介服务体系、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谐的社会发展体系),着力构筑“六大产业集群”(即,稀土及其应用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机电一体化产业集群、生物技术产业集群、铝铜等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确定的奋斗目标是:“十一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到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00-12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00-400亿元,实现财政收入40-60亿元,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1/6至1/4。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的位次有大幅前移,综合经济发展排名由中游提升到上游水平。
  

  编辑: 曲涛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