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寻找身边的榜样 > 先进特写

刘晓清:身残志坚挥毫写人生

2006-08-31 10:58:27 SRC-402
   
2004年4月28日,潍坊市政府大楼礼堂里座无虚席,台上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姑娘正侃侃而谈。她的遭遇,她的顽强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她就是刚被表彰为“潍坊市十大杰出青年”的诸城籍姑娘刘晓清。
 

 

 

2004428日,潍坊市政府大楼礼堂里座无虚席,台上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姑娘正侃侃而谈。她的遭遇,她的顽强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她就是刚被表彰为“潍坊市十大杰出青年”的诸城籍姑娘刘晓清。 刘晓清是一个和张海迪有相同遭遇的残疾姑娘。面对现实,她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以张海迪为榜样,勇敢地“站”起来,自学完了小学和中学的课程,读了很多文学作品,同时,她拜师学习书画,历经磨炼,克服重重困难,练就了一手好字,其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奖,现已加入“山东省书法家协会”、“潍坊市书法家协会”、“当代书法美术研究会”、“潍坊书法家联谊会”、“诸城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她被大连东韵书画艺术研究院聘为艺术顾问,被授予“当代百名华夏书画艺术名家”称号,并被诸城市委授予“自强不息青年模范” 称号。

乳燕过早地折断了翅膀

197610月,刘晓清出生在一个职工家庭,给一个本来就很幸福的小家庭更增添了无穷的欢乐。她在父母的呵护下逐渐长大。那时,刘晓清的爸爸在城里工作,妈妈在离县城四五十里的解留公社供销社上班。每逢星期天,全家人欢聚在一起,乐得刘晓清又蹦又跳,常常缠着爸爸讲故事,要爸爸、妈妈一起带她去看电影、逛商店、遛马路。刘晓清虽小,但处处好奇,经常提一些让父母难以回答的问题。她看到天空中挂着的明月,就问爸爸月亮为什么有时像圆盘,有时像镰刀之类的问题。父母见小晓清能提出这样一些较深奥的问题,虽然难以回答,但对女儿好奇地提问感到高兴。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刘晓清5岁那年,一次突然的车祸夺去了她童年的欢乐。那天刘晓清随父母去城里奶奶家,在一家商店门前,她缠着爸爸撒娇要买糖吃。爸爸笑着用手刮了一下她的鼻子就进了商店。妈妈用自行车推着她慢慢地往前走着,正当她喜滋滋地等着爸爸归来时,一辆拖拉机突然迎面撞过来,还没等她明白是怎么回事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刘晓清在医院里昏迷了三天三夜,醒来时已是第四天了。她望着四周雪白的墙壁,看到自己浑身缠满了绷带,心想,我这是在哪里?怎么妈妈胳膊上也缠满了绷带?怎么妈妈眼睛红肿还在流泪?她仔细回想着……突然,她想起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随即“啊”的一声大叫。妈妈急忙用手轻轻抚摸着她裹满石膏和纱布的头,说:“小清,是不是很痛?”她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望着流泪的妈妈说:“我不痛,我真的不痛。”听到这里,妈妈哭得更伤心了。   

诊断结果出来了,医生说刘晓清是脊髓休克,可能瘫痪了,再也无法走路了。医生的宣判,对这对年轻夫妇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他们吓呆了,吓傻了。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瘫痪,对于一个天真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不幸,多么的残忍。但刘晓清哪里知道“瘫痪”是什么意思呢?还常常天真地问妈妈她什么时候能下地走路,能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妈妈听到女儿的话,心如刀绞,只是伤心地哭。刘晓清很懂事,看到妈妈那么伤心,以后就再也不问了。但她似乎从中明白了点什么…… 年轻的父母不忍心就这样让刘晓清跌倒,总希望能出现奇迹。为使刘晓清能站起来,他们发誓要找遍天下名医,即使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从此,他们扔下手中的工作,带着她四处奔波求医。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潍坊——北京——上海……全国的大医院几乎转了个遍,小晓清在不断地打针、吃药、扎针中艰难度日。尽管大夫们都尽了医道,但她的病情仍没有好转——从胸部往下全部瘫痪,也就是说麻木了,失去了知觉。 当她看到别的小朋友又蹦又跳地玩耍时,是多么羡慕,又是多么希望自己也能站起来,哪怕是一小会儿,但她不能。她只能躺在床上,双腿任凭怎样抽打都毫无知觉,她只能在痛苦中挣扎…… 1983年,他们全家迁到外贸公司住居,妈妈的工作再也不允许她推着小晓清上班了,只好把她锁在家里。偌大的房子里空荡荡的,只有寂寞、痛苦陪伴着她。一天,突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屋里几乎看不见东西,一种本能的恐惧感袭上刘晓清的心头。她哭着、喊着:“妈妈,你在哪里?你快回来,我怕……”声声震耳欲聋的雷声淹没了小晓清的喊声,道道闪电映得窗子一阵阵发白,伴着“刷刷”的响声瓢泼大雨倾盆而下,这就更增加了小晓清的恐惧感。她多么想去找妈妈啊!她从床上滚到地上,头碰出了血,胳膊磨破了皮,终于爬到了门边,但她站不起来,怎么也够不着门把手,就一直哭喊着:“妈妈,你快回来呀!” 妈妈下班回来时,小晓清的嗓子已经哭哑了,蜷缩在门边,浑身青一块紫一块。妈妈见她这个样子,眼泪“刷刷”地流下来。等把她抱到床上,她已经泣不成声了。自此,刘晓清才真正明白了“瘫痪”的含义,才知道自己再也不能站起来走路了。想到以后的日子,孤独、寂寞、痛苦笼罩了她整个身心。

上学,心中再大的渴望

“我要上学。”刘晓清常常缠着爸爸、妈妈哭喊着。爸爸、妈妈何尝不想让她上学?看到人家与她同龄的孩子都上三四年级了,心里急啊,但想到她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久坐还不行,怎么能去上学呢?   1986年,离外贸最近的城北职工子弟学校落成招生,父母决定让小晓清去上学,就把她舅家表姐接来,用轮椅推着她去上学,终于圆了刘晓清渴望已久的上学梦。  

 刘晓清来到学校,感到自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她看到那和蔼可亲的老师,那热情互助的同学,就想一定把握住这个机会好好学习。刘晓清聪明好学,虽然有时天气不好,一月好几天不能上学,但她的成绩仍在班里名列前茅。  

 一年以后,教室从楼底搬到了二楼,每天上课都是老师和同学们抬着她上楼下楼,她非常感动,决定不辜负他们的希望,以最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后来,她感到这样天长日久太拖累老师和同学们啦,很过意不去,再说,表姐也应该参加工作了,她就狠了狠心提出退学。 离开学校那天,老师们爱抚地安慰她,小伙伴们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情。刘晓清异常平静,用微笑告别了她所眷恋的老师和小伙伴,告别了她18个月的学习生涯。但有谁能知道她内心的痛苦呢?她的心在流血啊!

只要活着,就决不向命运低头

刘晓清再次跌进了孤独、寂寞、痛苦的深渊。每当妈妈去上班,她就拼命地喊着:“妈妈,请你不要把我锁在家里。”妈妈伤心地流着泪说:“小清啊,小清,不把你锁在家里,你说妈妈该怎么办呢?”   怎么办?怎么办?有谁能告诉刘晓清到底该怎么办?她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她感到面前的世界一片漆黑,看不见一丝光明。她想到了死,认为生命对她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活着只会增加爸爸、妈妈的烦恼,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包袱,也许死是一种最好的解脱。但当她扶窗仰望着那布满繁星的苍穹,看到粲然划过天幕的流星,它们虽然是昙花一现,但都发出了刹那的光芒时,想到自己才十几岁,生活的路才刚刚开始,难道就这样结束了吗? 父母、亲朋好友都鼓励她要勇敢地活下去。爸爸给小晓清讲张海迪的故事,说张海迪也是从5岁开始不能走路,她不但没有消沉,而是面对现实,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使自己自学成才。小晓清被感动了,眼睛里充满了泪花:海迪阿姨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呢?虽然自己的双腿不能动了,但还有双手,还有健全的大脑。妈妈不是常说,在我周岁生日那天摆了很多东西让我抓“周”,我一手抓住一支笔,一手抓着一只乒乓球拍,长辈们都说我将来不是文人墨客就是体育健将吗?现在既然不能当体育健将了,不是照样可以读书、写字、绘画吗?刘晓清想通了,只要活着,就决不能向命运低头,就应该像海迪阿姨那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绘画、书法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刘晓清望着天花板出神,自己也想像张海迪那样学英语,可跟着电视学了一个阶段总感到力不从心,就放弃了;自己喜欢画画只能照着一些商标画,又无人指导。干什么好呢?刘晓清陷入了沉思……突然,在她心灵深处划过一道亮光——读书。对,读书,自己已经学会了拼音,学会了查字典、词典,借来了课本和一些能启迪思想的进步书籍,开始在书中艰难的跋涉。  

读书,对只上过一年半学的刘晓清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困难显而易见。开始,她一句一句地读,有时一句中常常有几个字不认识,有好几个词不理解,她就不厌其烦地一个一个地查字典、查词典,然后再一个一个地写。就这样,她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遇到不理解的词就查词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很快自学完了小学、初中的课程,还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像高尔基、罗曼·罗兰、雨果、奥斯特洛夫斯基、法捷耶夫、屈原、杜甫、曹雪芹、鲁迅、郭沫若、巴金等文学家的主要作品她都读,从《张海迪的故事》、《把一切献给党》、《红楼梦》……到《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亚的道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迄今已读了1千多本,一个个英雄形象在她面前站立,给她鼓舞,给她力量,使她走出了孤独、寂寞、痛苦的沼泽地,投入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她感到生命有了意义,生活充实了。她的意志由脆弱变得刚强起来。  

19929月,城北学校美术老师曹春华听到老师们说起小晓清的情况后,主动来到刘晓清家,要求教她书画。这对自小喜欢书画而苦于无人教的刘晓清来说无疑是一个惊喜。她异常激动,立即拜曹老师为师,跟他学艺。从此,刘晓清的人生路上有了一根坚实的拐杖,她因此“站”了起来。曹老师以他博大的胸怀,执着地指引着刘晓清走好前方的路。八年多来,从城北学校到刘晓清家的路上,留下了曹老师坚实的脚印,每周三次,风雨无阻。  

曹老师从书法入手,从一笔一画教起。起初,刘晓清性情急躁,认为笔画很简单就信笔写来,进步很慢。曹老师告诉她,要学好书法,必须静下心来,一丝不苟,并与她一起分析各种笔画的特点,做示范给她看。譬如横画,乍看简单,细分析却有起笔、行笔、收笔和长横、短横、左尖横、右尖横的区别。在曹老师的指点下,刘晓清逐步掌握了每种笔画的技法,练起字来得心应手,灵活自如。   行书书写速度快,很难把握通篇章法,曹老师就找来米芾的《蜀素帖》、颜真卿的《争座位帖》等让刘晓清摹写,让她领会书法大家的一笔一画,吸取他们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水平。有时刘晓清写一幅书法,写了一遍又一遍,总感到不满意,但她不灰心,直到自己写的满意为止。她楷书、行书、隶书什么都学,苦练不止。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晓清写书法已能平心静气,一挥而就。  

在教刘晓清学书法的同时,曹老师还教她画画。根据刘晓清的情况,曹老师认为她画工笔画比较合适,就从素描开始教她工笔画。有一次,曹老师给刘晓清摆上了大卫分面像让她画。面对石膏像写生难度很大,抛开明暗度不说,仅五官就够难为人的。刘晓清画一次,看看眼睛、鼻子、嘴等位置总是不准确,就再一次一次地调整,三调两调就把画面弄得面目皆非。但她不气馁,就再重新画,直到画的自己满意,方可罢休。可曹老师来一看,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他拿起笔轻轻改动改动,就感到画像栩栩如生了。就这样,小晓清在曹老师循序渐进地指导中领会到了绘画的奥妙,掌握了作画的技巧。 曹老师为使刘晓清尽快掌握书法、绘画技巧,还把自己订阅的《中国书法》、《书法研究》借给她读,并帮她选订了《书法报》、《美术》、《国画家》等十几种报刊杂志阅读,使自小对书画情有独钟的刘晓清如鱼得水,进步很快。1994年她的硬笔书法和绘画分别获“诸城市师生书画展”一等奖。初次成功的喜悦,更加激起了刘晓清对未来的憧憬,一头扎进艺术的海洋,专心致志地遨游,进步很快。尤其是到了1988年,诸城书法名人刘增满老师走进了晓清的生活,他以自己右手残疾,用左手挥毫书写的人生经历深深地激励着她,用自己掌握的系统的书法理论指导着她。从此,刘老师与曹老师一起成了刘晓清前进路上的双拐,支撑着她挥毫书写。刘晓清如虎添翼,进步更快了。 她对生命有了更深更新的体验 刘晓清写字作画的困难,一个正常人很难想象得出。妈妈上班前帮她摆好姿势,将她能用得着的书、纸、笔、墨、砚等一一摆放在她伸手能够着的地方,直到中午下班回来才能帮她翻一翻身。她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坐在椅子上对着写字台书写和绘画,更不能到野外面对大自然去领会,去描绘,只有在每年的五一、十一天气暖和时,爸妈休班才能带她到公园、去野外,她每天都盼着这一刻。平时,她只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床头放一张小桌,桌上放上笔墨纸砚、色彩。她开始写字作画时,把画板一头放在枕头上,另一头架在椅子背上,自己趴在床上,用左胳膊撑着,右手书写或绘画。有时刘晓清感到很累——手酸背痛,就想停下来不练了,但她想起张海迪的感人事迹,想起父母的关心,想起自己从一本书上抄下来贴在床头上的那条谚语:“一天不练,手生脚懒;两天不练,功夫丢一半;三天不练,成了门外汉;四天不练,只能瞪眼看。”顿时又鼓起了勇气,继续练下去。后来刘老师和曹老师为她专门设计定做了书画板,能一头支在地上,另一头搭在床上,这样她就可以趴在上面,将卷好的纸放在手下,写一写向上推一推,还能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布局。父母说,小晓清自从学习书法和绘画,就像中了邪,白天练还不算,晚上还要练到十一二点。天长日久,胳膊肘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她都没叫一声苦。 19971月,刘晓清的事迹在报上刊登后,诸城知名的书法家刘金星、赵子封、惠立群、李志诚、刘鼎远等纷纷来到她家给予指导。此间她还参加了天津神州书画进修学院书法、花鸟、行书三个科目的函授,至19997月全部拿到结业证书,这更加促进了她书画水平的提高。  

几多汗水,几度春秋。刘晓清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一步一步地登上了艺术的殿堂,终于在书法、绘画领域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方绿洲。她的书法作品19967月在“全国首届环保杯文学美术书法大赛”和“全国第五届阳光艺术杯书画篆刻大奖赛”中分获三等奖、青年组铜奖;19974月获“首届中国书法美术家艺术品展”书法组银奖;199911月获法国巴黎“金棕树杯”书法绘画纪念奖;20018月获“中国书画名家大展”“书圣”金奖,授予“当代百名华夏书画艺术名家”称号;200310月被授予“中国百杰书画家”称号;20022月“中国国际科技文化成果博览会书画大展”成年组书法金奖,6月获“全省残疾人书法绘画摄影大赛”书法组第一名、绘画第三名;20041月,获首届“全国华夏金鸡杯”书法组精品奖;3月,作品入展“第二届中日妇女书法展”,作品分别于7月、10月在日本东京和中国美术馆展出。20051月获“莲花玉液杯”首届群星灿烂书法三等奖。她的书法作品还被选入书画精品鉴赏系列台历、墨缘书法精品台历和《当代艺苑“天工杯”书画大赛作品集》、《山东书画家》等多部作品集。 刘晓清知道,荣誉的花环是用荆棘编成的,她能采到它,是与张海迪事迹的鼓舞、老师的指教、爸爸妈妈的鼓励和各级领导的关怀分不开的。尽管以后要走的路还很长,但自己一定会坚强,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要跨过去,对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我们坚信,刘晓清一定能做得到。

  编辑: 孟凡帅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