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沂蒙精神展 > 相关报道

弘扬沂蒙精神振兴乡域经济

2006-08-31 10:59:11
   
 
沂蒙精神与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

                              弘扬沂蒙精神振兴乡域经济

                           中共平邑县资邱乡委员会  胡时宪

    1992年,江泽民同志视察临沂,欣然题词:“弘扬沂蒙精神,振兴临沂经济”,这个题词深刻揭示了两个文明的辩证关系,为我们沂蒙山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沂蒙山区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突飞猛进,人们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有了新的变化,为沂蒙精神不断地注入了新的内容。经济建设的各项事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沂蒙精神之花,已开遍整个沂蒙大地,并结出丰硕果实。

    一、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发展作为弘扬沂蒙精神思想动力

    沂蒙精神的产生和发展,是沂蒙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过程,强调的是思想解放对沂蒙精神形成、发展的促进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讲,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中,明显地包含了解放思想、不安于现状、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意志和气质。沂蒙精神所具有的这种显而易见的时代意识,对于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沂蒙山区之所以在战争年代成为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六十年代成为全国农业先进地区,九十年代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整体脱贫,是沂蒙人民脚踏实地、不尚空谈、扎扎实实干出来的,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是沂蒙精神促进沂蒙人民不断解放、求实务实、开拓创新的结果。

    新时期的沂蒙精神本质上讲是一种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当前,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可以激发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下决心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经济能不能快速发展,建设步伐能不能大踏步前进,一个不可忽视的阻力就是思想禁锢和传统积习太深,必须通过弘扬沂蒙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起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创新思想意识,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用超常规方式加快发展,摆脱“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意识和陈旧观念的制约,实现思想认识上的突破性飞跃。当前,我们资邱乡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全乡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意识、精神力量凝聚到沂蒙精神上来,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发展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唱响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不断加大措施,强化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广大党员干部招大商、创大业,营造了良好的创业大环境。2003年全乡GDP达2.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02元,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

    二、把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作为弘扬沂蒙精神的切入点

    艰苦创业并非就是单纯的出大力、流大汗、穿补丁衣服、一人一个针线包之类,这其实只是在过去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创业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之一,而并非它的本质内容。艰苦创业精神说到底是这样一种意识力量:即不怕困难,不囿于既定的条件,不满足于现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求改变、求创新、求发展,为了实现既定目标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它归根到底反映的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辩证关系。

    艰苦创业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沂蒙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已成为沂蒙人民重要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生存进取,发展意识;不满足于现状,不甘于落后,勇为人先的开拓竞争精神;高瞻远瞩,面向未来的英雄气概。这些都是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精神的实质表现。创新精神是沂蒙精神的精髓,没有求实创新精神,沂蒙精神不可能发展;离开求实创新精神,沂蒙精神也就难以成为凝聚和激励沂蒙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昂扬奋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的精神动力。近年来,沂蒙精神始终激励着资邱人民不向困难低头,在奔小康的路上奋斗不息,创造了辉煌业绩。

    全乡自1996年以来,向荒山、丘陵宣战,先后组织乡、村会战20余次,总投资606万元,通过几年来的综合治理,资邱乡东岭已由原来荆棘遍地的裸岩、半裸岩地变成现在满岭葱翠、果实飘香的花果岭,形成了果品生产这一新兴产业。到去年,果树已全部进入盛果期,仅果品一项就人均增收200余元。

    三、把发展经济作为弘扬沂蒙精神的落脚点

    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是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首要因素,人的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如何,直接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缺乏精神支柱,人就会变得萎靡不振,无所作为;有了精神支柱,人才会朝气蓬勃,富有战斗力。而沂蒙精神内涵所展示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长期以来一直是凝聚和激励沂蒙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实践产生精神,伟大的实践必然产生伟大的精神。新时期沂蒙精神来源于新时期的伟大创业实践,并在这种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它也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它的价值,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因此,在弘扬新时期沂蒙精神的过程中,实践第一的观点我们始终没有忘记。沂蒙地区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就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业时期。所谓创业,就是走前人未曾走过的道路,解决前人未曾解决过的新问题、新矛盾、新课题。这就需要人们具有创业的态度、勇气、气概和情操,即创业精神。伟大的创业实践,不仅产生创业精神,同时也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而且也锻造了伟大的创业精神。新时期的创业精神,就是沂蒙精神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新时期的沂蒙精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于这种意识,我们始终把弘扬沂蒙精神和振兴资邱经济相结合,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相联系,正确运用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的原理,向荒坡秃岭宣战、向贫困宣战,在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等方面,全力搞好服务,农产品已有了“资邱”牌商品,形成了品牌效益。唱好自己的拿手戏,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民带来了实惠。

    四、强化沂蒙精神的道德功能,力求实现沂蒙精神的群众化

    沂蒙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道德内容,包括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以及在新时代形成的义务兼顾等内容,无私奉献是沂蒙人民道德观的核心内容。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传统的道德观受到巨大冲击,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形成一股消极的道德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弘扬沂蒙精神,有助于形成健康的进步的市场道德,克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道德体系的形成,从而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做出贡献。特别是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念同党的金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根本一致的,是共产党人道德观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对干部群众的教育方面,我们一直注重把沂蒙精神的教育纳入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教育的全过程。首先,我们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沂蒙精神来武装干部群众头脑,充分利用基层党校和党员活动室,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教育党员干部群众,使三个代表和沂蒙精神入脑入心,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主心骨”。同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积极开展“学条例”活动,促进领导干部从廉执政。加强财务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收支两条线和民主理财,制定廉政制度,成立监督小组,完善监督机制,预防和治理腐败,以良好的作风推进和实践沂蒙精神。其次,大力倡导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力求实现沂蒙精神的群众化。群众是沂蒙精神的践行者,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要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成为实践沂蒙精神的主力军。我们结合全乡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二四六”文明进村入户工程,把各类评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营造了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同时,我们提倡“干群”结对帮扶活动,干部用自己践行“沂蒙精神”的人格魅力感染教育群众,带动鼓舞群众。在“村村通”道路硬化建设,之所以能顺利开工建设且速度快、质量优,就是群众发扬沂蒙精神无私奉献的结果。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用血肉凝聚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不朽的精神,是推动改革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精神力量,它根植于沂蒙大地,枝繁叶茂,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它将激励我们拼搏进取,勇往直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沂蒙精神为工作信念,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创业奉献,以实际行动谱写沂蒙精神的新篇章,使之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发扬光大。

  编辑: 周传金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