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终将面临市场选择


来源:新华社   
2004-03-02


  新华社北京2月29日电(记者邱红杰)12个年轻女子组成的乐队创造的成绩,在文艺界内外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以至于她们在最近不到一年内造成的影响,被人们称之为一种“现象”。

  这些“现象”包括,去年7月开始在日本发行的一辑唱片,至今发行量突破了170 万张,并于去年底荣获日本“2003年唱片大奖”,还带动中国乐器在日本畅销;今年初在香港红馆举办了4场专场音乐会,场场爆满;2月在上海的两场演出,吸引千余名日本乐迷包机到上海观看;即将于3月在日本发行的第二张专辑,订货已超过30万张……

  考虑到这支名叫女子十二乐坊的乐队演出的作品是中国民乐,她们手中的乐器是古筝、扬琴、琵琶、二胡、竹笛等民族乐器,她们取得这样足以傲视流行音乐的市场成就,就多少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以至于她们也被称为“奇迹”,和她们最近仍然热卖的唱片的名字一样。

  抛开关于纯粹艺术领域的种种争论,女子十二乐坊借助民乐为她们的东家——一家民营唱片公司开辟了一项利润丰厚的产业,同时还被人们称赞为弘扬了民族文化,可谓是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此刻,在我们的文化大举产业化之时,在社会资本纷纷觊觎文化市场之时,这样的奇迹无论如何是令人心动的。

  很多人因此从女子十二乐坊看到了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希望。十二个年轻靓丽的女子,穿着时尚的演出服,融合西方的演奏技巧,结合充满现代气息的舞美效果,呈现给人们的是全新的民乐表演。毕竟,中国的民族音乐博大精深,资源不可谓不丰富,如果适应现代市场的要求加以开发和加工,或许可以打动更多年龄段的观众,一扫传统音乐市场不景气的局面。

  现在缺少的就是像女子十二乐坊这样,有一个好创意,并采取成功的市场运作,包括其股份制的融资方式,以及表演为卖唱片服务的市场推广方式。这些最终把女子十二乐坊打造成了一个市场品牌。

  然而,文化市场的波谲云诡一如所有其他产品市场,有时甚至更加难以捉摸,这一点正如女子十二乐坊被称为“现象”一样,是因为人们对其产生的原因恰似雾里看花。日前虽然有诸多业内专家在京专门探讨,依然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给人的感觉是女子十二乐坊是在不经意间触动了人们特别是日本人的某根敏感神经,因而反响热烈。最初参与策划的人士也承认,开始设想乐队会在西方国家产生比较好的效果,没想到现在“西方不亮东方亮”。

  尽管如此,不会有人因此而否定文化市场自身的规律,反而可能会更加相信,我们在文化产业化时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市场的选择,特别是在刚刚起步的时期。不然也不会出现过去所说的“搞音乐的做生意去了,做生意的搞音乐了”。而现在搞音乐的和做生意的结合了起来。

  同时女子十二乐坊也让人们相信,市场的选择不是没有依据的。最为基础的一点就是,乐坊的12个成员不仅形象姣好,而且都来自于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著名院校,还分别在各种中国民族器乐比赛中拿过大奖,有着深厚的民乐功底。而她们想在市场上继续保住自己的招牌,靠的也是这一点,并且还必须拿出远比现在要好的作品。同样,对于任何意在文化市场中立足的文化产品来说,在有一个好的想法之后,首要的还是踏踏实实地做一些艺术本身的工作,才有机会接受市场的选择。

  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功让文化市场中多了清新的生机活力,让中国传统音乐呈现出另一种色彩,而我们的文化市场显然还需要更多的色彩。市场需要选择,而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创新。

编辑:

相关内容

     娱乐专题

    more...

     叨叨专栏

    more...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