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馒头房,京津塘“三分天下有其二”

2014年07月01日 15:00作者:来源:大众网德州频道

6月30日,天津河东区大桥道,凌晨四点钟,大多数人们都在熟睡中,45岁的张保国、李秀梅夫妇已早早起床,开始准备当日送往工地的馒头。

  大众网德州讯(通讯员 贾鹏)6月30日,天津河东区大桥道,凌晨四点钟,大多数人们都在熟睡中,45岁的张保国、李秀梅夫妇已早早起床,开始准备当日送往工地的馒头。

  在天津的大街小巷,几乎每隔一站路就有一个像这样的馒头房,这些卖馒头的老板大多操着一口相同的乐陵口音。不光在天津,在北京、塘沽等地,都可以看到乐陵人开的馒头房。

  据统计,像张保国夫妇一样在外从事面点制作的经营者在乐陵全市约有6万人,一年可赚回20多亿元。他们的家乡黄夹镇更被称为 “中国面点师之乡”,以黄夹镇为代表的“馒头大军”是乐陵三大劳务输出品牌之一。

 

  能人效应,亲邻援引“蒸”出馒头产业

 

  提起“黄夹馒头”闯进京城的历史,还得从改革开放初期梁希森蒸馒头说起。

  1980年,在北京打工的黄夹镇梁锥村农民梁希森发现,北京人特别是在北京定居的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人爱吃馒头,但因当时粮店生产馒头少且定量供应,居民只好自己做,费力又费时。

  梁希森看准这个商机,便承包一家粮店,购来笼屉,架起大锅,从老家招来10多名工人,开始蒸馒头卖。两年后,梁希森就买了一辆车,还回乡投资建起面粉厂,当起“大老板”。而跟他做工的几个伙计见生意好,也另起炉灶当起“馒头老板”。

  梁希森等人靠蒸馒头成了万元户,这无疑给当地的农民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大家亲带亲、邻带邻、村带村,纷纷走出家门,以“一对夫妇一个窝,一个炉子两口锅”的家庭作坊模式,在京津塘等地开起了馒头房。目前,乐陵已在京津塘等地形成了6万人的“馒头大军”,涉及黄夹、西段、大孙、胡家等7个乡镇,涌现出梁锥希森村、台张村等60多个专业村,身价百万元以上的“馒头户”1000余户,每年挣回劳务收入20多亿元。其中以黄夹镇在京津塘从事蒸馒头、做包子、炸油条等面点加工行业的有3.5万人,占外出人员的80%以上,拥有7000多个面食加工店,600多家酵母经销店,形成了“乐陵馒头房,遍布京津塘”的格局。

  “在北京、天津、塘沽,看见3个开馒头房的,问起来,至少有两个是黄夹人。”黄夹镇党委书记张克松如是说。“开个馒头房就象办个小工厂,一年下来咋也弄个十来万元。”台张村有100多户人家,70多户在京津塘地区开馒头房,家家都买了小轿车,并在城里购置楼房。2011年,中国粮油学会通过市场调查,授予黄夹镇“中国面点师之乡”称号,获此殊荣的乡镇全国仅有四个。

 

  统一品牌,“黄夹馒头”叫响京津塘市场

 

  “黄夹馒头”叫响京津塘市场,靠的是什么?

  黄夹人蒸馒头用的是家乡产的优质麦粉,馒头不讲究洁白度,不用添加剂,嚼起来够筋道,深受顾客欢迎。在天津开馒头房的台张村农民张俊生,因蒸的馒头好上过《天津日报》,“现在,‘黄夹馒头’在京津塘的各大超市都很抢手。”台张村支部书记张俊山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张海柱在北京顺义区开馒头房,每天2000公斤馒头都不够卖的。

  诚信为本,憨厚淳朴的乐陵人深谙这个道理。他们卖馒头时,不缺斤,不少两;只要有人预订馒头,风雨无阻,按时送到。这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改善,膳食结构发生变化,肉蛋、蔬果消费增加,粮食消费减少。应对困境必须多开发新品种,乐陵市着力使面点增加花色,提高档次,推行标准,形成品牌效应。先后与中国粮油学会发酵面食分会及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联手,建立健全面点师档案,先后举办6次面点师技术培训会、三届面点师技能擂台赛活动,培训面点师6000多人次,评选“面点党员示范店”200多家,让面点师在技术培训、比武、经验交流中提升水平,促使乐陵馒头房向多元化发展,目前,乐陵馒头房经营的品种从单一的馒头已发展到花卷、烧饼、发面饼、油饼、糖包、豆包以及各色窝窝头等20多种花样。

  当然,仅靠这些还不能立住脚,产品还得有过硬的质量和信誉。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面食市场,乐陵人转换脑筋,他们成立面点师行业协会,统一注册“黄夹馒头”商标,引导各馒头房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销售。“我们乐陵人蒸的馒头‘紧握在手里成一面团,松手恢复原样’。京津塘居民往往把‘黄夹馒头’与‘四川饭馆’、‘安徽保姆’相提并论。”张克松说,乐陵馒头房将逐步走上了品牌化和连锁经营的之路,“指不定也能出个中国的麦当劳”。

 

  倾情服务,政府甘当馒头大军贴心“保姆”

 

  7000多个馒头房、6万多乐陵人——这支活跃在京津塘地区的“馒头大军”,披星戴月、风雨无阻,将馒头按时送到院校、工矿企业、居民餐桌。“乐陵馒头”成了京津塘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京津塘开馒头房很累很苦,每天三四点就得起来,不管刮风下雨,没个闲时候。但在苦累中,在京津塘的乐陵人,从一个个馒头中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他们用挣来的钱,在京津塘置办房产,开起超市、宾馆,也有一些人回老家盖起别墅,创办起企业。

  “乐陵馒头不仅‘蒸’响了京津塘市场,还‘蒸’大了面粉加工、面粉运输、机械加工三大产业。”张克松说,现在,全市已发展起21家面粉加工企业,年加工小麦达100万吨,拥有明堂集团、三星炊具、白鸽机械等食品机械加工的企业12家,从事炊事机械加工、面粉加工、面粉运输三个产业的农民有5000多人,年总收入达3亿多元,形成小麦种植、面粉加工及机械制造的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当地政府还倾情服务,甘当馒头大军的贴心“保姆”。如在这支“馒头大军”中,有5万育龄妇女每年都需回乡查体,路途往返之苦不说,更重要的是耽误生意。为此,为此,该市先后与北京市的7个区、天津市的3个区签订了计划生育《异地合作协议》,并在天津滨海新区和北京昌平区设立了联络处,负责为流入当地的乐陵籍已婚育龄妇女建档立卡,进行孕情环情监测、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办理各类证明证件,还帮助他们解决了生产、生活上的相关难题。到目前,馒头大军中接受健康查体的乐陵育龄妇女就有1.5万人次,有1800多人拿到了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有89人落实了长效避孕节育措施,有1000多名计生群众在流入地领到了乐陵发放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累计为她们节省费用2000多万元。

  该市还通过开展土地流转,关爱留守老人、小孩等一系列措施,为3000多户馒头加工户重新调整了土地,并流转给土地经营大户经营,让“馒头大军”在外安心经营。

  由此可见,“服务”这个角色,政府是越演越好了。这不仅会鼓励更多的农民加入“馒头大军”队伍,也将进一步加快乐陵融入京津塘的步伐。

  

 

 

 

 

 

 

初审编辑:张洁
责任编辑:白雪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