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闻 > 第三十九期 > 最新闻报道

三季连旱侵袭齐鲁 山东省齐心协力抗旱保丰收

2011-02-11 08:19:00    作者:   来源:大众日报  

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是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基础,也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各地以保饮水保春灌为目标,切实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和水源科学管理调度。

  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是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基础,也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去年,山东实现粮食产量“八连增”并创历史最高水平,而当前,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近半的夏粮面临严重旱情。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抗旱夺丰收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把抗旱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特别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坚决打好抗旱保丰收这场硬仗。

  历史罕见的秋冬春三季连旱侵袭了已经八个丰水年的齐鲁大地。

  去年9月下旬以来,全省除胶东半岛东北部以外,大部地区140多天基本没有有效降水,全省平均降水量之低,平均无降水天数之多,均突破有气象、水文记录以来的极值,是全国受旱最严重的地区。截至目前,气象干旱已达60年一遇,并迅速向农田干旱转变,农田受旱面积超过3000万亩,40多万人出现临时饮水困难,持续发展的旱情严重威胁到夏粮生产和部分群众生活。

  山东省出现严重干旱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温家宝总理农历大年三十到我省济宁视察抗旱,并作出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对旱情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刘伟,副省长、省防指常务副指挥贾万志等先后赴抗旱一线检查指导。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并明确要求抗旱工作与各级党政领导年终考评挂钩。2月7日,全省启动抗旱应急Ⅱ级响应,目前全省有11个市启动抗旱应急响应。

  旱情就是命令。我省切实强化抗旱工作责任制落实,实行抗旱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突出重点,对饮水困难的乡村落实饮水安全领导责任体系和日报告制度,层层落实工程维护、供水包保、情况报送等责任,确保不出现一例群众喝不上水的情况。

  为支持我省抗旱,中央两次拨付抗旱专项经费,资金数额是受旱省份中最高的。我省财政抗旱投入资金也是历年来最多的。去年12月8日,中央拨付我省2000万元特大抗旱经费,专项用于抗旱应急工程建设和抗旱设备购置。1月31日,中央再次紧急拨付我省2.86亿元小麦抗旱浇水补助资金和2.5亿元县级抗旱服务队设备购置补助经费,省财政、水利、农业等部门连夜研究,第一时间下拨有关县(市、区),确保及时发挥效益。为应对严重干旱,1月19日,省政府紧急安排抗旱资金5000万元,专项用于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和抗旱机具购置。各市筹集抗旱资金6.44亿元,全省累计抗旱投入已达12.5亿元,为抗旱工作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各地以保饮水保春灌为目标,切实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和水源科学管理调度。水库灌区集中抓好引库渠系工程配套建设和水毁工程修复;井灌区抓紧组织力量打应急抗旱用井,扩大利用地下水;引黄灌区及时进行闸前清淤和渠道疏通,为春灌保苗做好工程准备。各地统筹好饮水和春灌,加强各类水源工程的水量调配,在确保饮水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春灌用水、保工业运行、保生态安全,优先利用地上水,积极引调黄河水,合理开发地下水,规范开采深层水,做到科学配置、合理调度。

  在广泛动员群众抗旱自救的同时,各地把抗旱服务队和农民抗旱协会组织起来,购置配备设施装备,投入抗旱。中央对我省125个县级抗旱服务队每县补助的200万元设备经费已经下达,3月15日前将紧急购置到位一批打井设备、提水机泵、灌溉器材、拉水机具。截至目前,我省各级派出近千个工作组、督导组、专家组深入一线指导农民科学抗旱,浇水保麦。

  省防指各成员单位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下,加强联系沟通,注重团结协作,抗旱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农业部门认真做好苗情分析,广泛开展“科技人员下乡服务活动”,指导农民对麦田科学管理;气象部门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及时通报有关情况,积极组织联合增雨(雪)作业;山东黄河河务部门积极与黄委联系,争取黄河水量分配指标,督促引蓄黄河水;电力、石油等部门充分保障抗旱期间电油供给。

  当前我省旱情严重,且呈持续发展趋势。省委、省政府要求,抗旱工作要按照温家宝总理要求的那样,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下步全省抗旱工作将面对极其严峻考验,抗旱任务异常艰巨复杂。要进一步坚定抗大旱、打硬仗、擅急战的决心和信心,旱情不除、抗旱不息。要进一步落实各项抗旱措施:加强监测分析、准确把握旱情,加快工程建设、科学调配水源,落实抗旱政策、加强分类指导,强化物资装备、搞好抗旱服务,部门通力协作、合力战胜旱灾。

王云峰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