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在新中国

2011-12-21 12:47:00     作者:    来源: 中国网综合消息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壮族 僮族 壮族地区 1980年 文字形体
[提要] 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民族区域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建立僮族自治区的实践也提上了议事日程。由于新修改的壮文字母与英文的26个字母等同,所以,能采用英文打字机和英文印刷机器进行打字印刷,更便于输入电子计算机。

  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

  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民族区域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建立僮族自治区的实践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1958年3月5日至14日,广西各族人民代表齐聚南宁,召开了自治区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5日宣告广西僮族自治区成立。当年3月15日,广西各地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当时的广西区人民委员会发布公告,将3月15日定为自治区成立纪念日(区庆日)。

  周总理为壮族命名

  自治区成立至1965年,都是叫“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僮族”的“僮”是旧社会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僮”含有“仆人”的意思;现在全国解放了,少数民族与汉族都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应该改变过去的错误看法。周总理建议将“僮族”改为“壮族”,“壮”有健壮、茁壮、充满活力的意思,希望壮族兄弟身体健壮,壮族自治区发展蓬勃向上。当年10月12日,周总理的提议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将“僮族”改为“壮族”,自治区也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推行壮文方案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根据壮族的意愿,创制了统一的拼音文字。拼音文字在创制过程中有过“老壮文”和“新壮文”两种方案。“老壮文”是1955年12月由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和广西语委根据壮族地区47个县52个点的壮语方言材料,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制的。这个方案共设32个字母,其中有11个是非拉丁字母。方案经两年试用后,于1957年11月获国务院批准,正式在壮族地区推行使用。到1959年底,广西建立了52所壮文学校,参加壮文学习的群众达290多万人。1966年以后,由于“文革”的冲击,壮文的推行被迫中止。

  1980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根据群众的要求,决定在壮族地区恢复使用壮文。但由于原有壮文方案中所夹杂的11个非拉丁字母影响了整个文字形体的一致性,因而造成壮文在学习、打字、印刷以及电子计算机运用方面的困难。因此,壮文必须统一字母形体,实行全盘拉丁化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这一点,广西语委于1982年前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央民族学院的配合下,对原来的壮文方案进行了部分修改,并于1982年2月2日获国家民委批准公布。这样,壮文方案从原来的32个字母减至26个字母,既简洁又统一,实现了全部拉丁化。由于新修改的壮文字母与英文的26个字母等同,所以,能采用英文打字机和英文印刷机器进行打字印刷,更便于输入电子计算机。

  而今,在国家的关怀下,百越的后裔,古老的壮族和其他民族一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营造着幸福的生活。就像当年周总理的期望一样,充满活力,蓬勃向上。

王晓亮

editor

更多

更多新闻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