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济南经济广播:采访途中感慨万千

2011-12-22 14:46: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通过这一路,原来我一直以为,出发前,与我计划中的十年回访大不一样,我觉得更多的是为女儿来跑这一路。我相信行万里路一定会比她读应试教育的万卷书收获更大,行完万里路再回过头来读书,可能对她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体会,再读书收获会更大。

  施晓亮:你好,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现在是特别忙,手忙脚乱。
  主持人:在忙什么呢?
  施晓亮:都记不得到这个点要连线了,因为我现在是在杭州西子湖畔,但是我没有时间去看西子湖畔的美景,从昨天晚上到来之后,就一直在忙着,我现在有几个事,一个是一直在给莹莹连载的大众报业集团的刊物叫《悠乐》,应该是每个月的15号截稿,但是我们昨天才采访完最后一个族,那么莹莹把稿子写完了,我在给她配照片,在传稿子,那边已经急的都不行了。而另外一个更急的事是周日就要在山东省博物馆的新馆就要举办展览了,而现在很多的照片,包括最后的畲族、京族、高山族等等,照片还没有传回去,因为上次总编过来是在桂林,桂林之前的都拷回去了,桂林之后我们每采访一个民族都及时的传回去,但是最后这几个民族,因为路上的行程特别特别的赶,就没有时间传。而到了这个地方非常的要命,他的这里的网速有问题,而这些照片都是原大,没有经过压缩的图片,都特别的大,动辄一个民族就是上百兆,传输起来特别的慢,我一看传输的速度我都头疼,还有两个多小时,就特别的忙。这个图片展也是在一个非常特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我还没回去就要有图片展,家里的这些后期编辑确实是难为辛苦他们了。他们在面对这些海量的图片,都老虎啃天,无从下嘴。他不知道这一张张图片背后的故事,十年前是怎么样,十年后是怎么样。这个图片中的人物是谁谁谁。他们打过电话来说,那个编号是什么什么的图片,他的描述不能让我形象的想起这张照片到底是哪一张,所以说我也没法说,很为难。所以最后大家在周日看到的图片展,大家就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就仅仅是看到了一些碎片,还不能成系统,那么我想大家也能体谅的。我想里面大多数是小记者来拍的,以她的视角,所以说从艺术水准上,从构图上,从用光上,就不要挑剔了,就只是一个行程的一些碎片,让你们感觉到中国还这么大,地容地貌的变化这么大,民族的种类这么多,民族的文化这么丰富,单从照片上来看,这么多民族他们穿的都不一样,住的都不一,吃的都不一样,甚至长的都不一样,又能够对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丰富程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行了,后面更多的回去之后再慢慢的整理。
  主持人:那那天图片展的现场您和莹莹会到现场吗?
  施晓亮:会。
  主持人:也会和我们的听众和喜欢你的旅程的人们见面。
  施晓亮:对。我现在是特别特别的疲惫,我计划在周三,因为前几天以及刚刚十几分钟前都有朋友不断的打来电话,特别是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会准备安排一些,原谅想弄一个入城式,我说不要搞的那么复杂了,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最后就定下在我们进入济南,可能是在某个高速口,出高速的时候会有一些媒体的朋友,有这么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毕竟大家也都是半年多没有见了,这些朋友也都非常想念。我想我们风尘仆仆转了180天回来,第一感觉,这些镜头他们还是感兴趣的。我对这些半年多没有见的朋友也是非常想念的,应该是周三上午或者是下午。
  主持人:就应该回济南了。
  施晓亮:对,到了济南之后会有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媒体的见面,然后就继续忙,因为周五要布展,我在周四周五这短短的不到两天的时间内我看我能做些什么,有一些遗憾是不是能稍微补救一下。而其他的队员呢,就先做修整,包括摄像李老师,他是淄博的,离开家也半年多了,还有我女儿就先回到家里,爷爷奶奶、还有妈妈、姥姥、姥爷,还有她那么多同学,对她这么长时间应该也是非常挂念,回去待两天。周日上午赶回来不耽误开展仪式。然后到这一天,这几天网络上媒体炒作的话题就是西方的节日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热,也是巧合,正是在圣诞节我们开这个展,在2011年度开这个展,为这个活动划上一个句号。尽管这一路很仓促、很匆忙、行色匆匆,有时候我觉得连蜻蜓点水都谈不上,但是觉得收获还是蛮大的。

  通过这一路,原来我一直以为,出发前,与我计划中的十年回访大不一样,我觉得更多的是为女儿来跑这一路。我相信行万里路一定会比她读应试教育的万卷书收获更大,行完万里路再回过头来读书,可能对她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体会,再读书收获会更大。但是这一路想来,我发觉,其实这方面在途中我没有和莹莹做太多的交流,我发觉收获最大的可能还是我。因为有各个方面,尽管这一路上行色匆匆,跟我原来想象的每个民族至少待个十天半个月,每年拿出半年时间来只采访七八个民族,整个十年后的回访要再走七八年的过程。那么这个想法可以留到明年以后再慢慢开始,那么今年行色匆匆的走访,我还是看到了五十六个民族各个民族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我不能影响和改变,但是我有责任去记录,而在记录的过程中,我有了很多思考。比如说民族文化的价值,民族文化的保护,我也给当地的很多官员朋友有了很多的建议,我们也有了很多的深入的探讨。而且在一路上在各地各民族交往了非常多的朋友,就这些朋友他们并不是一般的,像我们原来在城市中那些,吃个羊肉串喝啤酒、聊聊天吹吹牛的那种酒肉朋友,也不是托办事的朋友,我觉得这些民族的朋友非常纯朴,他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我去了之后,不管是十年前的老朋友还是这一次结识的新朋友,他们共同的感觉是你这么远从山东绕了中国一个大圈,千里迢迢来到我们这个地方,关注我们这样一个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唯GDP是瞻这样一个潮流中,已经不太重视这些民族,特别是那些几千人、几万人的小民族,来关注他们、关注他们的生存现状,关注他们文化的发展变化。他们可能还是有这么一份感念甚至一份感动,他们作为本民族的人就觉得更有义务来重视和保护,所以说配合我一起,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因为我在这个行色匆匆的过程中,有很多图片、很多东西是当时在一两天中拍不到的,比如说节庆、比如说有些民俗活动、婚丧嫁娶,我去的时候人家这种是不好安排出来的,所以说有很多热心人把很多年积攒的舍不得拿出来的这些照片、视频统统给我拿出来,无偿的提供,希望通过大众网这个活动,通过中国民族报这个平台能够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分享。而在采访的过程中,那么多人牺牲自己的时间,包括我这两天采访畲族的时候,那是周末,每一个大周末,可是我们在途中不能停留,不能休息,就给当地的朋友确实是添了很多的麻烦。当时我这个也是一个客套词了,跟这些朋友就不能客套。人家觉得有朋自远方来,来采访他们也很高兴,所以说一起来,可能我也是他们的一面镜子或者是一个参照物,他觉得跟这个民族毫不搭界的几个人开车来到这个地方,他们从这个镜子更看到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肯定很有价值才让这些人千里迢迢来朝拜、来采访,他们觉得本民族文化是非常有价值。

  实际上一路上我限于这个节目时间的原因,讲的不是太多。比如说在前几站在广西刘三姐的故乡宜州市,他旁边就有一个县份叫罗城,我曾经说过这个罗城的仫佬族,他们有仫佬刺绣等等,我可能说了一些这个,但是我没有说有一个我们的同行,我九年前去的时候他就曾陪同我采访,当时是县委宣传部的一个副部长,九年之后我去了之后,他三四个月之前刚刚退下来,他退下来比原来在任上的时候更忙了,他原来就一直喜欢仫佬族的文化,用摄影机、照相机去记录,这些民俗风俗。特别是用摄像机记录下很多仫佬族的民歌,这些仫佬族唱的民歌现在在民间能够留下的只有一两种,而真正的仫佬族传统的民歌的唱法有100多种,他已经搜集整理了100到种,我就问他,你弄这些有什么用呢?我以为他就是积攒一些资料,他说那是很有价值。这些价值有两方面的,一个对于整个民族来说,他们每年举办一个像咱们的春节一样隆重的节日,叫依饭节,这个依饭节上唱的主题曲就是他来创造,是他整理的,这濒于失传的这些老的歌,他把它整理下来,他自学,他已经50多岁的年龄了,自学在电脑上怎么制作MIDI,怎么配曲、配乐,怎么找民歌手来传唱,然后就成为其他请的全国级的音乐家都创造不出来的这些仫佬族的民歌。而他在整个的过程中,他也有很多的收益,其中一项收益就是经济的收益,他自己个人投资有20多万做了这么一个民族文化的录音棚,创造室,电脑,都是专业级别的,比电视台还要专业的摄像机,而这些资料也为他带来了很多的收益,他自己谦虚说弄个十万八万的,而其他的人告诉我,可能他每年的收入也有二三十万。而这些都是通过他的智慧和勤奋,从本民族的传承,别人根本不当回事的民族文化中所挖掘出来,就有了价值。我看到这些是非常非常感慨,我觉得如果每一个民族都有这样一个热衷于本民族文化,挖掘保护传承的人,那么就谈不上民族文化的淡忘、消失。而这一路上我也确实遇到了很多的这样的人,但并不是每一个民族都有这样的人,这是民族文化在经济大潮中,这和当地的领导非常有关系,一把手重视了,可能就受重视,而这个重视的领导要调走了之后,换了一个不太重视的,他就不太受重视了。他毕竟和领导的政绩是没有太多关系的,完全是靠个人的一种对文化的理解、个人的素质有关,所以他的传承还是有非常大的个人因素,还有一定的偶然性。
  那么我们这个事件本来也是小概率的偶然性事件,在中国这么多传媒中,这么多新闻记者的从业人员中,很少有几个去关注这样的并不是太热门话题的采访题目,而且这样的采访是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的,而赞助商对这些显然是不太感兴趣。所以说在此我非常感谢为我提供帮助的,无论是中国联通、太平洋保险公司,以及我的老朋友吉朋松、梁希森,他们几乎没有回报,给我们提供了够用的经费以及车辆、器材,让我们能够顺利的走下这一路来,如果这一路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听广播、上网看图片,以及在25号看展览,能够引起大家对于民族文化的一些兴趣或者说更深层次的关注,那么我们这个活动就有了现实的意义。这也是我不断的重复的一句话,抛砖引玉,抛出来的砖如果能让大家更多的对民族文化感兴趣,施晓亮在此代表女儿、代表此行的所有队员,代表大众网,并且可以代表你们,对大家说一声谢谢。
  主持人:好的,那同样也是期待着大家到那天和晓亮见面,同时我们也会到现场和晓亮共同去看一下他这一路以来拍的照片,再次感谢晓亮,我们今天的节目由于时间的关系就到这儿了。

马震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