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稿件细节 堵截虚假新闻

2011-02-12 16:24:00    作者:   来源:北方网  

2010年以来本人能重视对马克思注意理论的学习,认真学习党的认真自觉地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理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河南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使自己在日常的采写报道工作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2010年以来本人能重视对马克思注意理论的学习,认真学习党的认真自觉地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理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河南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使自己在日常的采写报道工作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一、对假新闻发生、发现、发展主要原因的认识。

  新闻工作者要“坚决治理虚假报道问题,确保新闻信息来源真实可靠,确保新闻事实准确无误,杜绝虚假报道的产生传播”,首先必须对该议题有准确认识。关于新闻造假有个专门的术语“客里空”,讽刺那些不经过调查了解,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专靠杜撰虚假、空洞的文章来欺世盗名的新闻从业者。虚假新闻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新闻媒体打击虚假新闻的工作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但是目前的中国,假新闻屡禁不止甚至有泛滥之势,主要原因有6个方面:

  1.不当竞争,以噱头吸引读者

  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的传媒市场是有一定限度的,而过度地发展同一种媒介,势必形成不当竞争。一些媒体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片面强调迎合受众,忽视了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有的采用不当手段,编造桃色、离奇、恐怖等假新闻,以噱头制造卖点,吸引受众眼球;有的以独家报道为招牌,编造虚假新闻,招摇过市,蛊惑受众,扩大市场占有率,以求得经济效益的提升。

  2.应付考核,东拼西凑完成任务

  现在,许多新闻单位建立各种考核办法,用经济杠杆对新闻稿件进行量化管理,稿件的刊发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考核无可厚非,但如果只以数量为考核依据,极易造成编辑记者疲于应付的境地。记者们时间紧,任务重,采访难深入,即使选好了题目,因时间所限,不能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也难以写出有深度的好稿件;有的记者为完成任务贪图方便轻松,投机取巧,向被采访者索要材料,或电话采访,不到新闻发生的现场去,东拼西凑,应付糊弄,甚至出现低级错误。所以,不科学的单纯以数量为指标的稿件考核,为假新闻的出笼提供了便利条件。

  3.自由撰稿,为假新闻推波助澜

  近年来,随着我国媒体的激烈竞争,社会上也出现了“自由撰稿人”,但其层次良莠不齐,出类拔萃者鲜有,鱼目混珠者甚多,他们当中的有些人所谓“撰稿”、“写作”的唯一目的便是赚钱。他们深谙一些媒体和编辑的胃口,怎么离奇怎么写,怎么吸引眼球怎么编,结果是严肃的自由撰稿人极为罕见,炮制虚假新闻者却比比皆是。

  4.新生力量,尚需在实践中磨砺

  近年来,各新闻单位大量引进新生力量,这批人有激情、干劲足、思想活跃,大多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他们代表着新闻媒体的未来和希望。队伍年轻化,也是新闻事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年轻人激情有余,稳重不足,有时缺乏理性的思考,容易冲动,头脑发热,需要正确引导;他们刚走出校门,缺失实践经验和吃苦耐劳精神,需要在实践中磨练。他们当中有的居高临下,不是客观、公正地再现新闻的真实面貌,而是独出心裁,导演出一出出闹剧;有的投机取巧,极易成为“自由撰稿人”的同盟军。

  5.道德缺失,金钱成为假新闻的敲门砖

  拜金者把新闻当做商品,用金钱进行交换;有政治企图者从个人利害得失出发,通过新闻手段牟取私利,或者人为制造政绩,或者掩盖自己的错误甚至罪行。两者纠缠在一起,就可以无中生有、颠倒黑白。有偿新闻是新闻界的毒瘤,已严重危害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新闻的社会公信力。这也是假新闻的重要来源。

  6.管理不严,虚假新闻屡出笼

  近几年,假新闻屡禁不止,固然有社会的大环境,但主要原因还是出在新闻媒体的内部。凡是屡屡出现假新闻的媒体,一是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或者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以期引起受众关注,扩大影响力,或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二是审查不严,没有建立严格的稿件审查制度,或是建立了制度却没有认真地贯彻执行,形同虚设;三是人情稿,明知报道不实,碍于情面,或是搞有偿新闻;四是编辑记者能力、水平所限,组稿不力,拼凑版面或凑足时段……凡此种种,充分说明,假新闻屡禁不止,是媒体内部出现了问题。媒体内部的决策失误、导向偏差和管理不力,是假新闻不断出笼的根本原因。

  二、杜绝虚假新闻的一些应有措施。

  要从根本上杜绝假新闻,必须从媒体内部入手,抓住源头,杜绝漏洞,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假新闻这个毒瘤。

  1.加强队伍建设,持之以恒地进行三项教育活动

  针对各类媒体大量引进新人的现实,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提升年轻同志的整体素质,不仅要尽快提升其业务能力,而且要培养青年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更要下大力气培养其政治敏锐性,使其从政治上尽快成熟起来,提高鉴别事实真伪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假新闻无机可乘。

  2.杜绝有偿新闻、人情稿

  有偿新闻、人情稿是假新闻的重要来源,对此,媒体要从有无政治生命力的高度来认识,从反腐败的高度来认识,从国家长治久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以身作则,严以律己,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杜绝人情稿;要把惩治有偿新闻同队伍建设、惩治腐败结合起来,形成制度,常抓不懈。

  3.对自由撰稿人建立诚信档案

  自由撰稿,已成趋势,只能疏,不能堵。媒体对此必须正视,既不能趋之若鹜,也不能敬而远之,更不能势不两立。应对自由撰稿人建立诚信档案,媒体可选择诚信度高的进行合作,但对稿件必须认真核实,严格把关;对编造、杜撰假新闻的“自由撰稿人”要坚决封杀,让其如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让他们远离新闻,真正净化我们的荧屏。

  三、从实际情况出发看问题。

  外联策划部主要负责台里外联、策划、活动、营运及内刊编辑几方面工作。虽并非新闻一线工作人员,但在维护新闻报道的严肃性、正确性、公正性上,一样要有坚定的立场,只有坚决杜绝虚假新闻,才能维护电视媒体的公众形象,保障新闻媒体党、政府、人民喉舌的作用并保障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资源。

  媒体人要彻底杜绝假新闻,不仅自身要自觉远离假新闻,同时要引入社会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开展新闻打假,让假新闻永离媒体,使新闻部门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新闻的基本属性和共同特点。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和道德准绳。它不仅关系到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也是新闻工作者诚信度的试金石。维护新闻的真实性,还新闻的本来面目,同假新闻做坚决的斗争,是每一个正直的、有良知的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新闻界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王云峰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