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2专题汇总 > 奥运AB面 > 最骄傲 > 各方评论
本站搜索:

不以金喜亦不以金悲 方显大国风范

2012-08-13 09:43:00     作者: 胡锐凯    来源: 成都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大国风范 金牌 陈若琳 中国奥运 中国代表团
[提要]   1984年7月30日,洛杉矶奥运会, 许海峰在男子自选手枪个人慢射项目上夺金,为中国拿下了首枚奥运金牌;2004年8月22日,雅典奥运会,张怡宁夺得乒乓球女单冠军,这是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100枚金牌。上了岁数的人到现在仍清楚地记得,许海峰夺冠后,中国举国欢腾,万人空巷;年轻一点的人没有经历中国奥运首金的盛况,但即便是“90后”都还记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张怡宁夺得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第100枚金牌后,来自全国的贺电如雪片一样飞向中国代表团,当时电视上央视解说满脸笑容念着一份又一份祝贺……

  1984年7月30日,洛杉矶奥运会, 许海峰在男子自选手枪个人慢射项目上夺金,为中国拿下了首枚奥运金牌;2004年8月22日,雅典奥运会,张怡宁夺得乒乓球女单冠军,这是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100枚金牌。上了岁数的人到现在仍清楚地记得,许海峰夺冠后,中国举国欢腾,万人空巷;年轻一点的人没有经历中国奥运首金的盛况,但即便是“90后”都还记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张怡宁夺得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第100枚金牌后,来自全国的贺电如雪片一样飞向中国代表团,当时电视上央视解说满脸笑容念着一份又一份祝贺……

  相比于中国奥运首金和第100金,北京时间昨天凌晨陈若琳夺得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的第200金后,国人多少显得有些平淡和平静——各大门户网站都没有将“陈若琳”和“第200金”过久地置顶,普通老百姓也远没有以前中国奥运健儿夺金后抑制不住需要宣泄的激动……似乎一切尽在大家的意料中,早在几天前,中国奥运代表团夺得在伦敦奥运会上的第34金时,媒体就开始预测第200金可能出现在哪个项目中——不是女子拳击51公斤级的任灿灿(微博 简介),便是自由式摔跤女子72公斤级的王娇,最迟最迟也逃不过女子跳水十米台的陈若琳。何况,现在金牌已成了奥运会期间中国人生活的“必备物品”:每天看看比赛,看看新闻,看看健儿夺金,然后满足地淡然一笑。即便是那些奥运夺金的健儿也没有了以往惯有的激动、喜极而泣,很多人站在领奖台上没有满眼泪花,只是幸福地一笑,用牙齿和舌尖品尝一下金牌带来的幸福味道。

  28年时间,八届奥运会,从第1金到第100金,中国用了20年时间;而从第100金到第200金,只用了8年时间,不到三届奥运会。28年,一枚枚金牌、一枚枚奖牌见证了中国日渐兴盛和强大背景下的中国体育的日渐兴盛和强大。这种兴盛和强大早已让人有了对中国奥运健儿超乎寻常的信任感,慢慢地也就对中国体育健儿的摘金夺银拥有了一颗平常心。这颗平常心在中国军团此前领跑奥运金牌榜时没有改变,在金牌数和奖牌数被后劲十足的美国超过时也没有改变。

  当然,对金牌的淡然和淡定并不代表我们对奥运会失去了兴趣,对金牌失去了渴望。事实上,人们每天念念不忘的仍是“中国又拿了几枚金牌”,希望中国体育健儿能在奥运赛场上、在各类国际大型比赛中夺得更多金牌。金牌不仅能给我们以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强烈满足,更是中国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的一个标尺。只不过在这个标尺面前,人们已经不再那么急功近利,不再像以前那样情绪焦虑。如果日进斗金,我们可以享受胜利带来的幸福;如果某日无金,我们也可以心平气和。就像昨天中国代表团伦敦奥运会首次无金牌入账,大家也平静平淡地接受了。一位网友在网上甚至调侃说:“伦敦奥运会14天了,前13天我们天天摘金夺银,也该让别人表演一下了。”得之坦然,失之淡然,这正是28年奥运征程、200枚奥运金牌给我们带来的体育大国应有的风范!

高娜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