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军强:妙笔生情 聋人记者自强不息

2018-06-29 09:13:00来源:大众网作者:127

  

  2016年11月26日孔军强(右一)应邀赴天津参加第十届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

  孔军强,男,1969年9月出生,文登区新闻中心主任记者、威海市残联副主席、山东省聋协副主席。尽管年幼失聪,但他自强不息,从事新闻工作18年来,坚持一线采访,推动攻克鲈鱼人工育苗,使山村增收百万,救助十多名失学孩子,帮助残疾人猪场从濒临倒闭发展成龙头企业,获新闻奖40多件。同时作为一名聋人记者,他救助孤残、失学儿童,热心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事业四处奔走调研、呼吁呐喊,先后被推选为中国残联第五次残疾人代表大会代表、威海市残联副主席等职务。

  孔军强6岁时,右手食指被机器挤伤,医生给孔军强注射了庆大霉素。没想到,手指好了,他的听力却受到了损害。听不清别人的话,孔军强经常被小伙伴们嘲弄。正在这时,张海迪的事迹感染了孔军强,他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2000年,孔军强报名参加威海日报社招聘,最终从全国200多名报考者中胜出,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从那时起至今的18年来,孔军强获各种新闻奖共达40多件,其中中国晚报热点新闻大赛一等奖2件、二等奖2件,中国地市报新闻奖6件。

  

  2011年2月25日孔军强(中)在米山水库西干渠清理整修现场采访

  接地气,18年坚守一线抓“活鱼”

  6月27日,孔军强正在采访指导苹果生产的原永兵教授,采访本上记录着他的足迹:上泽村、林村、南山社区、梧桐庵村……

  只有鞋底沾满泥土,笔下才有温度。弥补听力不足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到基层,多到群众中去。孔军强说,群众是新闻源头,不到群众中去,是写不出好的新闻作品来的,真正有价值的新闻都是记者用脚走出来的。为此,多年来,他坚持深入一线,走进田间地头、车间码头,坚持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采访写作;听力不好,他就录下采访对象的语音资料,回来后再一遍遍地扒录音做笔记、写稿件。18年中,他的稿件没有出现一处重大差错。

  在18年记者生涯中,孔军强都始终把双脚踩在大地上,做一个接地气的人,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写出一篇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稿件,达到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效果。

  2011年秋,他到偏僻山村于家口村采访。当年村里葡萄由往年的35万公斤猛增产到75万公斤,果农忧心忡忡葡萄卖不出去。他写了《丰收之后盼望更多订单》的报道,又筹划了“送订单到地头·农超对接”活动,全村葡萄收入比前一年增加100多万元。《订单送到地头,果农乐心头》被省委宣传部评为“走、转、改”优秀作品。

  2012年秋天,他下乡调查发现苹果价格将暴跌,而果农却观望惜售。为了警示果农,他写了深度观察《果商连赔两年 今年不再抢苹果》。降雪之后,针对苹果滞销堆在果园的情况,他发起了“合力破解卖果难”行动,帮助销售苹果10多万公斤。并与市贸易办公室、市农业局沟通,促成举办威海市首届农产品产销对接会,解决果农卖果难问题。

  2014年7月,他下乡采访抗旱,没想到途中突然下起了小雨。当时一起下乡的水利局工作人员建议回去,不写抗旱稿子了。但他发现农民冒雨浇地说明干旱很严重,于是冒雨站在田里拍农民浇地的照片,皮鞋泡在水里也在所不惜。

  补短板,学而时习增才智

  俗话说,当记者的,就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为了弥补听力不好的短板,孔军强一方面努力学习新技术,利用短信、QQ、微信等手段进行联络采访,同时掌握移动办公系统,即便下班回家,也能随时登陆报社采编系统,对有疑问的地方,及时与采访对象沟通并更正。另一方面,他充分发挥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势,摸索出了一套采访写作的“独门暗器”。

  2000年的夏天,他发现海边许多人在捞鱼苗,调查后发现是花鲈鱼苗,贩卖给日本、韩国渔民养殖用。由于过去无法人工繁育,滥捕鱼苗致野生资源日渐减少。为了保护野生资源,他同鱼苗贩子打交道,向专家教授请教,深入企业调查,成了“鲈鱼迷”。采写的《花鲈鱼苗岌岌可危》引起了强烈反响,滥捕滥捞得到了迅速制止。《花鲈鱼苗岌岌可危》获得2001年全国晚报“创尔特杯”新闻大赛一等奖。一家企业与大学合作攻克了花鲈人工育苗技术,并创建了首家国家级花鲈原种场。

  作为“弯下腰”的记者,他在田野里收获了很多一手资料,写出了一篇篇饱含真情来自“三农”的深度报道。这些作品不仅有事实、有分析、有对策,还成为有关部门科学决策的依据。2014年,他经过几个月的走访,完成了一篇西洋参产业内参,提出举办西洋参节等思路,用文化来影响和推动西洋参产业的发展。当地领导批示后,文登区建起了西洋参文化馆,举办了文登西洋参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迅速地提升了文登西洋参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在2015年中国品牌价值榜上,文登西洋参以40.64亿元的区域品牌价值排在第三位。

  奋自强,爱岗敬业出佳绩

  过去孔军强不坐班,但也没有下班的概念,随时保持能够出现在新闻现场。在文登工作后,他几乎是办公室最后离开的人。

  2007年3月4日下午,气象台发布了风暴潮预警信号。晚上,天文大潮与海上风暴交加在一起,瞬间风力达13级。采访时,孔军强发现海水已浸到海边的小区,涉水到达金海滩附近,巨浪扑面而来,海水打湿了裤子。孔军强一边拍照片,一边将现场情况记清楚。等将任务完成,稿子发回报社,已经是晚上11点半多了。回到家里困得要命但不敢睡,担心有突发事件,于是将手机用胶带捆在手臂上,万一领导通知半夜采访,来电震动就能感觉到。

  之后的工作中,这种办法被孔军强经常用到。2007年10月30日晚上孔军强值夜班。晚上9时许下夜班开车回家,发现风特别大,连广告牌上的广告布都撕碎了,新闻敏感让孔军强睡觉时将手机绑在胳膊上。不一会迷糊中振动来电,对方告知一艘货船遇险沉没。孔军强马上开车第一个赶到现场。在现场,一条朝鲜籍"JUNGSAN"货船倾翻到海里。这时孔军强浑身冻得簌簌发抖,救援部队赶来后,孔军强借了军大衣披上,等采访完回到报社发稿,已经是半夜时分了。

  爱无声,履行社会责任助人为乐

  大爱无声,作为爱心记者,孔军强一直关注弱势群体,热心公益,担负起宣传残疾人事业的责任。他的《花开的声音》等多篇稿件被评为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一等奖。

  2008年,孔军强在下乡采访时认识了残疾猪倌曲宏宇。当时曲宏宇的猪场因资金短缺难以为继,孔军强找到威海的一家企业,帮他买到了廉价的猪饲料,然后又领着曲宏宇到青岛农业大学找到养猪专家单虎博士,在专家教授的实地指导下,曲宏宇对猪场进行了种质提纯和品系理顺。随着相关报道见报后,到曲宏宇猪场来求购种猪的人络绎不绝。2011年3月,曲宏宇成立了威海市烟台黑猪保种场,成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场里的烟台黑猪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品种审定,正式列入国家地方猪品种,曲宏宇还因此被评为全省十大自强模范。

  2000年至今,他积极联系社会爱心力量,先后为十余名家庭困难、濒临失学的学生捐助学费,完成学业,有的已经拥有稳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2012年年底,在孔军强的积极联系下,市口腔医院免费为威海市社会儿童福利院5名患唇腭裂的孩子实施矫治手术。

  以笔为媒,以心做墨。多年来,孔军强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在做好新闻工作之余,积极为残疾人事业搞好调查研究,十多篇论文被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收录,多次获全省残疾人事业论文评比一、二等奖。他牵头撰写的调研报告,对省里的文件提出了修改意见,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为全省20多万重度听力、言语残疾人争取到了护理补贴。

  自强不息,大爱无声。新华社以《有幸生在中国》、新华网以《聋人记者自强不息》、《中国记者》杂志以《聋人记者:从果农到记者,命运在自己手中》、《中国残疾人》杂志以《聋人记者二三事》,先后报道了他的事迹。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