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为"星星"点亮阳光

2018年10月08日 09:18作者:来源:大众网

刘妮妮,女,群众,1986年1月生,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圣之爱康复中心自闭症儿童康复教师。

  人物简介:

  刘妮妮,女,群众,1986年1月生,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圣之爱康复中心自闭症儿童康复教师。

  事迹概述:

  她是人们眼中的优秀教师,却自嘲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她的儿子说“你不是我的妈妈,你是学生们的妈妈”;她在自己的孩子摔伤后仅匆匆看过一眼,就返回学校,只因心里放不下那些残障和自闭症的孩子们。2008年大学毕业后,刘妮妮成了城阳区圣之爱康复中心的一名特教老师,从最初的好奇,到后来的坚持,再到现在的热爱,9年的特教生涯,让她体味着生活百味。刘妮妮说,对孩子们来讲,爱是世间最美的语言,自己要尽其所能,为这群迟开的花朵们撑起一片属于他们的天地。

  事迹正文:

  一次志愿活动,成就一生“志愿”

  “2006年我还在读大学,偶然一次机会和同学参加了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志愿者活动,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自闭症儿童,打那以后,我的生命就和这些孩子分不开了,孩子们需要我,我也需要他们。”刘妮妮说。

  在那次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志愿者活动上,有一对格外“特殊”的母子引起了刘妮妮的注意,甚至有些震惊。“有个小男孩突然在人群里发了疯一般地扇起了他妈妈的脸,像拨浪鼓一样,而他妈妈却丝毫不反抗、不苛责,我当时除了震惊,心里还隐隐作痛,难道这就是自闭症孩子吗,这就是自闭症孩子的家庭吗,活动临近结束时,我悄悄问了一下那位母亲,大姐,您怎么不阻止他呢,哪有儿子打妈妈的,而那位母亲只无奈的说了一句,除了让他打,我又能怎么办呢?”刘妮妮回忆到。

  志愿者活动结束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刘妮妮脑海里都会不断浮现出活动上见到的那对母子,小男孩发了疯一样的暴躁以及母亲如枯木一样的绝望,这两种神情就像一根刺,一点点扎进刘妮妮的心里。带着这份对自闭症儿童的好奇以及心头的那根刺,刘妮妮又和同学一起参加了第二次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志愿者活动。有了第二次就有了后面的第三次,第四次、第四十次、第100次,截止大学毕业刘妮妮一共参加了近三年的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志愿者活动,甚至于在2009年大学毕业一年后,辞去了稳定体面的“铁饭碗”,干起了不被人理解的特教老师。因为刘妮妮心里知道,和这群既特殊又可爱的孩子在一起,已经成为她一生的“志愿”,别无所求。

  虽非亲骨肉,仍付父母心

  “不了解或者没真正接触过自闭症孩子的人,都觉得自闭症孩子嘛不就是自己待在那里不说话,不与人交谈。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当这些孩子真正犯病,是会发疯的,会把教室里所有的桌子、椅子凡是能碰及的东西都乱扔乱踹,甚至很多时候会咬我们老师,有时候回家洗澡看见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对于我们特教老师来说再正常不过了,但是我们也只能挨着,因为这些孩子心里是没这种意识的,打不得、骂不得,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地安抚他们。”刘妮妮说。

  刘妮妮现在所带的自闭症孩子年龄在3到17岁不等,年龄跨度非常大,每天还要教4到5节一对一的特训课程。桃李芬芳满天下,是每一位为师者的最大心愿。然而,对刘妮妮来说,这个愿望似乎难以实现。除少数孩子,大多残障和自闭症孩子往往就像被困在某一个章节里裹足不前,她只能反复教,好不容易教会了,下个月可能又忘了。

  “和普通学校不同,在特殊教育领域,有时候确实很难在学识上见到教育成果。”刘妮妮坦言,自己偶尔也会感觉心累。“一个课本教几年,难免有些厌倦。”“孩子们虽然学识上进步缓慢,但他们和刚开始接触时相比,明显更加开朗、活泼。通过陪伴让他们童年多一丝乐趣,也算教有所得。如果他们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那就更好,今年我们康复中心已经有15个孩子毕业了,他们在9月份即将和正常孩子一样,踏入普幼和普小的校园接受跟同龄孩子一样的教育,我们和家长都挺欣慰的。”

  前段时间刘妮妮接到一个来自广州的电话,这是刘妮妮曾经教过的一个9岁小男孩小星(化名)的妈妈打来的,妈妈在电话里跟刘妮妮聊了下小星的近况,一年前孩子的爸爸因病去世,而不久妈妈也查出了癌症,家里唯一的支柱也倒下了,现在竟是小星带着妈妈每周去化疗,给妈妈去医院拿药照顾着妈妈,扛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既为这个家庭的不幸遭遇感到同情,心里更多的却是欣慰和感动,要知道,小星被查出患有自闭症的时候已经9岁了,这个年龄对于治疗自闭症和康复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在众多自闭症患者里甚至可以说是判了‘死刑’,但是我没有放弃他,将心比心,看见小星的妈妈带着孩子千里迢迢来到我们学校把孩子托付给我,那就是信任我,我不能让孩子和家长失望,在以后的几年里,我格外关注小星的身体及心理状况,用更加细腻更加耐心的方式去引导他,到如今,这孩子竟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这是我和他妈妈万万没有想到的。”

  “妈妈,你不是我的妈妈”

  在刘妮妮的办公桌上有一张和儿子的合照,提及自己的小儿子,刘妮妮满心欢喜却又万分愧疚。“我儿子现在对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妈妈你不管我了,你不是我妈妈。”虽然这是儿子撒娇说的话,但是刘妮妮听着心里犹如针扎,很不是滋味儿。刘妮妮说:“都说童言无忌,但是小孩心里什么都明白,自己的确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

  “前些日子,儿子从旋转木马上摔了下来,老师给我打电话让我过去,听到自己孩子摔下来,作为母亲,我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孩子身边,看看伤到哪了,但我还是没能过去,只好让孩子姥姥过去一趟。孩子背部摔伤晚上只能趴着睡觉,眼泪汪汪的对我说妈妈我后背疼,明天可不可以不去幼儿园,你留在家里陪我一天可以吗?看着孩子这样,我心都碎了,我也想请假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可是我不能,因为我知道在学校还有几十个更需要我的孩子在等着我。到了第二天一大早,我还是一狠心把儿子送去了幼儿园,然后回到学校上课。”

  选择了特殊教育就选择了艰辛;选择了自闭症孩子就选择了付出。多年来的特殊教育教学生涯,刘妮妮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虽艰难但却充实而无悔。她把爱播撒给了最需要关怀的自闭症儿童,也把最浪漫的青春年华,无私的献给了特教事业,却从不曾为自己的选择后悔。“为了家长们沉甸甸的信任和嘱托,我也要竭尽所能给予学生最真实的爱与呵护,让爱成为他们隐形的翅膀,和他们一起飞翔!”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