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农桑文化的带头人

2018年12月03日 11:11作者:来源:大众网

谢春香,女,43岁,淄博锦绣丝业有限公司、淄博锦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五阳湖农桑文化博物馆负责人,博山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博山区工商联委员。她致力农桑文化16年,心怀感恩,诚信经营,在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回报社会,对弱势群体给予帮扶与关怀,在五阳湖畔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弘扬农桑文化,终究“破茧成蝶”。

  

  2017年8月谢春香与奖励的清华大学学生家长合影留念

  谢春香,女,43岁,淄博锦绣丝业有限公司、淄博锦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五阳湖农桑文化博物馆负责人,博山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博山区工商联委员。她致力农桑文化16年,心怀感恩,诚信经营,在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回报社会,对弱势群体给予帮扶与关怀,在五阳湖畔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弘扬农桑文化,终究“破茧成蝶”。

  5000元资金起步,诚信让企业发展壮大 1998年,茧丝行业遭遇了一次著名的蚕茧大战。蚕茧、白厂丝的高位运作,吸引了众多淘金者涌入,因市场剧变,谢春香所在的缫丝厂濒临倒闭,她鼓起勇气,决定赊机器,回老家办厂。她用手头仅有的5000元做本金,边学边干,很快就出了产品。但是,接踵而来的是如何为工人支付工资,产品如何打开销路等一道道“坎儿”。没有盈利、资金短缺,她就四处借钱给员工发工资,从未拖欠员工一分钱;不论多难,她都坚持诚信为本,不惜成本也要保证最上乘的产品质量,凭着这份诚信与执着,一家大型纺织公司与她签约。慢慢地,企业慢慢发展壮大。历经2003年非典、2006年晚秋茧、2008年金融危机、2011年白厂丝震荡,一路走来,她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以至于在任何市场波动中都能渡过难关,企业不断壮大。

  扶贫济困,带动就业 有人说,幸福是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人说,幸福是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还有人说,幸福是拥有很多的金钱。而对于谢春香来说,最大的幸福就是力所能及地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用创业带动就业,增加贫困村民收入。谢春香自小生长在农村,对家乡的父老乡亲有着深厚的情谊。即使在艰难的创业途中,她也始终不忘帮扶贫困村民,她放弃百亩桑园的机械化收割,承包给村里的贫困户,变着法儿地让他们多点收入,无疑这样大大增加了企业人工成本、降低了经营利润。谢春香按照每天一亩地的桑叶采摘量计算日工资,一天能挣50元,只需要5个小时就可以完成,顾及一些高龄老人的身体状况,她限定每人每天只能采摘一亩地桑叶。谢春香招募的工人除了必不可少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余全部是村内贫困人口,多达47人。除按时发放工资外,只要哪家需要用钱随时可以从厂内预支,帮助许多员工渡过难关。

  2015年春,谢春香在中石村流转耕地200亩,成立淄博锦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50万元,种植果桑树3万株、农桑树10万株,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办法,走出了一条公司种桑、村民养蚕的共赢新路子。公司无偿给村民提供养蚕用具、三龄大蚕和技术支持,农户通过养蚕,每年增收4500元。为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区文化旅游、田园采摘、生态休闲的总体发展目标,谢春香投资建设农桑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探索出一条种植、采摘、养殖、生产、加工、销售、观光发展致富的创新之路。几个新项目实施后,综合经营收入达2000多万元,带动农户脱贫160余人。

  助力青年成长,弘扬桑蚕文化。自2017年以来,谢春香对博山区大学贫困新生每人提供1000元助学金,对考取清华北大的新生奖励价值2000元的蚕丝被一套,并将这项工作成为公司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长期坚持,让青年学子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希望他们能够学有所成,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回报社会。

  为弘扬桑蚕文化,谢春香以淄博锦绣丝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以淄博锦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基地,以五阳湖农桑文化博物馆为文化宣传平台,打造出一处集种桑养蚕、缫丝、蚕丝被制作,采摘、餐饮、观光、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农、工、商、贸、游综合发展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农桑文化产业园,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