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为乡亲照亮回家路

2019年01月03日 10:28作者:来源:大众网

朱连春,男,1917年出生,临沂市河东区凤凰岭办事处岭泉村人。原本姊妹众多,在家中排行老十,因旧社会医疗水平低下,只存活下来三个,一个是年长他15岁的姐姐和一个长他6岁的哥哥。

  朱连春,男,1917年出生,临沂市河东区凤凰岭办事处岭泉村人。原本姊妹众多,在家中排行老十,因旧社会医疗水平低下,只存活下来三个,一个是年长他15岁的姐姐和一个长他6岁的哥哥。年幼时的朱老,聪明好学。厨师,木工,瓦工,打墙盖屋,无所不能,村里的红白事,都由他主事。今天东家,明天西家,提着一把菜刀,义务为大家帮忙。由于物资匮乏,事主家往往缺这少那,只要他家里有的,都毫不犹豫的拿去。他常说:自己吃,什么多一口少一口的?救急要紧。每每给邻居们帮忙,都是能省则省,和邻里相处,宁愿自己吃亏,也不叫大伙抱怨。时间长了,很多乡邻遇到事情,都找他商议,成为了大家的主心骨。

  新中国成立后,他和中国众多的劳苦大众一样,辛苦劳作,夜以继日的参加农业劳动,为新中国的崛起献出自己的力量。一生务农的他,是种地的一把好手,无论耕、耪、种、收,编斗笠,织蓑衣,无所不能。乡亲们都说,他除了不识字,没有他不会的。就这样,直到80岁,他依然不愿停歇。

  朱老的老伴是2014年去世的,享年99岁,在老伴最后三年里,患了老年痴呆,都是朱老伺候着,每顿饭都是她一勺勺的喂,安顿好老伴后,才有空自己吃饭,考虑到儿女都忙,从不让儿女插手。两位老人一生也没少吵过架,但最后的几年时光,特别是老伴失能后,确实看出了他们不离不弃的真感情!每当乡亲们说起两位老人,都竖起大拇指,连口称赞。

  老人一生育有五子二女,膝下有118口人,儿孙满堂,他教育子女的观点就是,破帽子常戴,吃亏人常在,他的长玄孙今年升入小学一年级,五世同堂已近七年,第五代已有七人。近年来,生活越来越好,老人子女都很孝顺,老人虽然不识字,会做人,做好事,一直有一颗为乡亲做好事的心。老人头脑清晰,时常为村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前几年老人腿脚方便的时候,常常在清晨清扫村里的道路,晚辈们看着朱老的点点滴滴,也纷纷加入到了义务劳动中,村民们都说,朱老是我们全村的榜样,他让我们这些晚辈都有了学习的目标。

  从去年开始,河东区凤凰岭街道各村居为创建文明城市热火朝天的工作,朱老一直想为村里的创城工作帮点忙,但岁月不饶人,朱老没法参加义务劳动,老人特别着急。孙子朱孔岭建议:“爷爷,咱村里没有路灯,天一黑村民走路不方便,治安也容易出问题,要不您给村里安装几盏路灯吧。”。老人一听自己100多岁还能为村民做点好事,非常高兴。朱老就将政府发给他的百岁老人一年的百岁补贴攒起来,在全村忙活创建文明城市的时候,老人拿出7000元为全村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问起他怎么想的,他说:“我没想到能活一百多,也没想到现在能有这样的好日子,相比先走的那些人,这个便宜是占了,国家再额外的给我钱,我怪过意不去。最近全市都在创建文明城市,乡亲们忙得热火朝天,我也帮不上劳动,那我就想给村里安装个路灯,让早出晚归的年轻人有个亮光,好去奔生活!再说,儿孙对我照顾的很好,我也不用花钱了。”

  他和中国大多数老人一样,一辈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热爱奉献,并且默默无闻,就像那路边的小草,虽历经风雨,却依然挺拔;虽久经风霜,却也活的无比精彩。

  现在天一黑,几十盏路灯就亮起来,村民再也不用打着手电或者摸黑走路了。世纪轮回,岁月静好!他,就是这么一个愿意吃亏,不愿意占便宜的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