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炼成金的新时代工匠

2019年06月03日 16:25作者:来源:大众网

徐玉金坚守岗位30载,他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又有任劳任怨、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他修旧利废、技术创新,先后参与日照港自主中修内燃机车21台次,启机成功率100%。

初心如玉 百炼成金的新时代工匠

  徐玉金,男,53岁,中共党员,日照港集团铁路运输公司机务段质检组组长,高级技师。

  徐玉金坚守岗位30载,他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又有任劳任怨、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他修旧利废、技术创新,先后参与日照港自主中修内燃机车21台次,启机成功率100%。他1人获得国家级成果3项、省部级成果奖3项,发表国家级论文2篇。12项成果先后获得国家专利,为公司降本增效700多万元。他创建了日照市首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推出了129个优秀创新项目和先进操作法,2018年被授予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他先后带徒培养出高级技师1名、技师5名。他组织编写的《内燃机车典型故障案例汇编》一书成为机车管理的教科书。

  黄海滩头千年睡,日照东岸巨港出。

  在日照港逐梦强港的征程上,锤炼出这样一位设备维修领军人物——徐玉金。

  在日照港,“徐玉金”这三个字代表了一个品牌、一种精神、一面旗帜。

  “实”干树品牌

  徐玉金1989年从部队复员后,被分配到石臼港务局,成为了一名机车维修工人。一转眼三十年过去了,老徐从一个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名首席技师、机车维修的行家里手,工作也得到了组织和同事的认可,获得了很多荣誉。当别人问起老徐何以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时,老徐是这样回答的:回顾这三十年,我没干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踏踏实实地干活,把工作当作自己家的事儿来干,几十年如一日,尽一个工人的本分。

  回想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只有初中文凭的徐玉金面对全新的岗位,陌生的专业术语,他踏踏实实地跟在师傅后面从零学起,把每次故障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都详细记录下来。每次遇到各种机车疑难杂症,就反复查找资料,请教道师傅怎么修,直到弄明白为止。蒸汽机车检修是集技术和体力于一身的工作,经常需要钻到车底下,伸不开手、直不起腰,非常别劲儿,一般人都不愿意去干。可是老徐总是抢着去干,每次往里钻都很费劲,修完后身上蹭的到处是油污,脸上沾满了灰尘汗水,整个人都成了大花脸。虽然脏一些、累一些,但一点也没觉着苦,上一天班,鼻孔眼儿、头发里全是煤灰,可就是这一身灰,让老徐感到光荣和自豪!光荣的是把今天的活干完了,自豪的是这些煤灰是港口的颜色,是港口的标志。

  “年轻人有的是力气,单位给咱的待遇不差,我必须把单位交给咱的活儿干好。”就是凭着这股实在劲儿,老徐比别人提前一年出了徒,并在出徒后的第二年就被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这是他在港口的第一个荣誉。这三十年来,老徐在岗位上一直是踏踏实实的干,也正是因为这种实劲儿,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认可。

  有人问,像老徐这么憨厚老实的人,甚至有点木讷,能当上劳模,凭的是什么?老徐总是说:我没什么大本事,只是凡事比别人多“一点儿”。

  每天上班“早一点儿”。他一辆自行车骑了十几年,每天早晨骑车七点稍多点就到了单位,收拾一下卫生,早打谱今天干哪些活,应该怎么干。

  比别人干的“多一点儿”。别人不愿干的,他主动要求去干。工作之余默默无闻地打扫好卫士,搞好定置管理。一开始同事们不理解,干完活还得收拾卫生,后来形成习惯了,工具摆放整齐,找起来更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候工场所干干净净的,工作起来心情也好。

  比别人“多想一点儿”。创新就来自于反复的想、反复的试,多想一步,多试几次。

  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儿”。别人不会的,他要会;别人会的,他要精。哪怕是擦玻璃,他也要擦的比别人亮。

  坚持的“久一点儿”。三十年来,曾经一起工作的同事,有的提拔到中层,有的想方设法调到了舒服清闲的岗位,老徐没有羡慕,也没有动心,还是一如既往地干他的班组长,即使成了劳模、工匠,还是踏踏实实干活,几十年守着这些机车,这些设备,就像家人一样,陪伴着他们,呵护着他们。老徐懂这些设备,他们“病了累了”,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故障出在什么地方,这是他的本职工作,是他吃饭的本事。

  “在我心里,当工人就要学好技术、干好工作,因为它承载着当代产业工人的光荣与梦想。”老徐这种坚守本职心无旁骛的实诚劲儿,成了日照港的一个品牌。

  “钻”出来的专利

  日照铁运公司主要负责港口铁路进出港货物的拖运任务,公司现有内燃机车16台(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火车头),老徐和他的维修团队,就负责这16台机车的日常保养、维修和质量监督工作。

  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机车这种好几百万的设备,在设计和制造上,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缺陷,比如有的零件容易坏,有的工具用起来不称手,物料不齐,总有一些问题要处理。作为机车维修工人光有把子力气、只知道往车底下钻不行,不能按图索骥一成不变,修了坏,坏了再闷头修,费钱费力。要善于动脑,解决问题,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这就是徐玉金搞技术改革发明创造的初心。

  2000年5月6日,日照港最后一台蒸汽机车停车落火,老徐被推选为首任内燃机车班班长。燃机车比蒸汽机车构造更复杂、技术含量更高、维修难度更大,那个时候一套好地段的房子才几万块钱,可是这新设备却价值好几百万!工友们谁也不敢上前摆弄,老徐笑称自己是“硬着头皮当这个班长”。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徐身上那股不认怂不服输的劲儿激励着他开启了疯狂学习钻研的模式。一有时间老徐就抱着书学习,一有机会就跟厂家技术人员请教,“拼劲头儿”,“拼时间”,就这样,老徐把内燃机车原理与构造一点点吃透,攒下来的学习笔记,摞起来有半米多厚。2002年,他带领维修团队自主中修内燃机车, 2003年,第一台内燃机车自主中修成功,日照港因此成为全国沿海港口铁路公司第一家具备自主中修能力的企业,直到目前为止,仅有两家实现了自主中修。徐玉金带领的班组被命名为徐玉金班,是日照港第一个以员工名字命名的班组。

  机车上有24组弹簧,一组弹簧八十斤,每次维修的时候需要人工抱到吊钩上,需要抱20多次,既费力气,又不安全。老徐经过观察、反复试验,制作了一个弹簧挂耳,就是个四十五度的挂钩,长七八公分,这样吊装的时候就不用人工抱了,也更安全了。“轴箱弹簧挂耳”这项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以徐玉金的名字命名的“燃油泵密封圈”,解决了燃油泵主轴端盖频繁漏油的现象,荣获山东省总工会职工科技成果二等奖。

  迄今为止,徐玉金个人获得国家级成果3项、省部级成果奖3项,发表国家级论文2篇,12项成果先后获得国家专利,他组织编写的《内燃机车典型故障案例汇编》一书,收集典型故障案例76例,成为机车管理的教科书。

  “带”出一个绝活班

  这些年来,老徐一共有12项专利发明,90多项成果,满载荣誉的老徐并不满足于个人的“功成名就”,他更想带着大家一起动脑筋,让大家都有一身过硬本领,他提出“不让一名员工掉队”,要打造“轮对式学习团队”,把班组员工比作机车上的一组组“火车轮子”,任何一组轮子发生故障,都会影响机车的前进动力,只有全班成员齐心协力、共同进步,才能发挥出最大能量。徐玉金说,“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不仅要有力量、有志气,更要有智慧!咱当不了科学家,可以当一名能工巧匠。我的梦想就是打造一个‘技师班’。”

  故事还要从当初老徐决心带队尝试自主中修内燃机车开始讲起。厂家为了让老徐放弃自主中修的想法,完全切断了对日照港的技术指导,老徐只能带着大家自己琢磨。内燃机车传动、走行部分的维修是中修的关键环节之一,柴油机和电机的同心度调整,精度都在0.08毫米,在维修操作中稍有不慎可以说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老徐带着大伙儿一边干一边研究、一边研究一边干,记不清反复调整多少遍,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左右,经过57天的奋战,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干完之后已经是腊月二十八了,全班组的人没有一个顾得上帮家里置办置办年货。当领导问他们要什么奖励时,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啥也不要,就想放两天假,睡上两天囫囵觉。” 从那以后,“带着整个团队飞”的梦想也越来越接近现实。现如今,铁运公司有了4个型号、16台内燃机车,这些100多吨的“大家伙”,大卸八块之后,几万个零部件经过老徐他们逐一检查、维修、组装、实验……直到重返生产一线,仅需60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截止目前,徐玉金的团队自主中修内燃机车已达21台次,节约委外维修费600余万元。

  多年来,老徐先后带领工作室成员推出了129个优秀创新项目和先进操作法,他开展“三三制”培训,实施一专多能人才计划,先后带徒培养出高级技师1名、技师5名。在老徐的帮助和带动下,班组每个成员都有用自己名字命名的技改成果:比如“魏国检查孔盖”,“王纪梓座椅调整器”,“张波齿轮箱模具”等,先后有19项用员工名字命名的创新成果诞生,还有21项特色成果先后获得国家专利。浓厚的学习氛围、特色的学习模式,徐玉金带领班组成员,打造出“全国沿海港口维修第一班”的品牌,赢得了“全国学习型班组”、“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至高荣誉。2013年创立了日照市第一家“徐玉金劳模创新工作室”,2018年被评为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老徐让更多的工友走在了科技强港、科技兴市的路上……

  2018年,徐玉金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并获得“齐鲁大工匠”荣誉称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