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的一诺千金

2019年08月05日 14:23作者:来源:大众网

  他有一个蒸蒸日上的现代化水处理工程公司,人称“水龙王”,然而,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和党旗下那铮铮誓言,却让他毅然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选择了回村发展

  他的每一分钱都凝聚了辛勤的汗水,然而,共产党员的无私胸襟,却让他慷慨地投入到了村里的民生事业。4年来,他累计为村庄捐款300多万元。

  他,就是招远市夏甸镇泥湾子村党支部书记王学林。自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他便将全部的热情倾注到泥湾子村的整治、发展中,仅用四年多时间,便让一个“三乱村”变成了一个生态宜居、和谐文明、幸福快乐的“文明村”。他以实际行动向广大群众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应有的风范和亮节,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一诺千金。

   对症下药救班子

  招远市泥湾子村位于夏甸镇西南部,名不见经传。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仅有105户人家的偏僻小村,四年前却以上访闹事“名扬”招远。

  “村外山路弯弯、凹凸不平;村内街道狭窄、脏乱不堪”。提及往日的村容村貌,村里的每一个人都怨声载道。整个村子群众抱怨、党员不满;班子瘫痪,人心涣散;村集体经济归零,治安案件、上访案件屡见不鲜,整个村子“一盘散沙”。谈及村子,全体村民几乎一个声调:“泥湾子,泥丸子,完了”。

  王学林长年在外经商,可每每回到村里,看到村子破败凋敝的景象,心里总有说不出的难过。2014年8月,面对着组织和乡亲们的殷切期望,他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临危受命,毅然决定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选举大会上,王学林郑重承诺:一定把村子治理好,一定让邻里乡亲过上好日子!

  上任后,他挨家走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寻找制约泥湾子村发展的症结。随后,他利用3个月时间,重新组建了村两委班子,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把群众基础好、有能力、干实事的优秀人才选拔至班子中委以重任。

  一身正气治“三乱”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上任伊始,王学林断的第一桩“案”,是由乱堆乱圈乱占引发的纠纷。为优化村内环境,消除矛盾根源,王学林召开了村“两委”干部会议、全体党员会议和群众代表会议,针对村里发展稳定和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大家集思广益,研究推出了“以清理乱堆乱占乱圈为突破口,以硬化街道为切入点,逐步改变村容村貌”的工作思路,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为此,王学林与村干部进行了分工,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对于群众合理要求,坚持不让群众吃亏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满足,这让他很快赢得了多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然而,总有一些困难户,对于漫天要价补偿的难缠户,王学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于威胁、恫吓村干部的个别村民,王学林一身正气,大义凛然,视邪如芥。常言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治理“三乱”工作中,王学林与村班子成员以上率下,走在前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群众。要求村民做到的,村干部先做到,他刀刃向内,从家人入手,很快打消了一些村民等待观望的思想。村里一个“钉子户”,漫天要价不成便耍横撒泼,站在街上,夹着菜刀,并扬言:“谁敢拆除我家的草屋就和谁拼命。”王学林得知后,立即带领村委班子来到该村民家中,义正严辞:“治理三乱是村民大会通过的,任何人不能闹特殊,你这样干扰村务,乡亲们是不会答应的。”见王学林正气凛然,再看看王学林的家人和亲戚已经拆迁,这个“钉子户”自知理亏,只好做罢,“三乱”清理迅速推进。仅仅一个多月时间,便解决了往日人见人烦的“三乱”问题,打赢了村庄治理的第一仗。村庄治理开局得胜,其它乱象治理也势如破竹。

  慷慨为民“治水利”

  拥有多年水利经验的王学林深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解决村子的“三农”问题,就必须在此突破。而泥湾子村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建国初期兴修的农田水利设施完全瘫痪,根本不能蓄水,仅有的1座水库堤坝,也被村民建房拆掉了。每每春耕秋种,村民便只能求天保佑。而一至雨季,村内便污水横流,无法排泄。“夏季水道成灾、秋季粮食歉收”,俨然成为当时村子农业生产状况生动写照。

  为解决群众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问题,2016年,王学林捐资20万元,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当得知村子附近的莱州萤石矿水源充足,他便邀请水利专家现场论证,积极协调萤石矿予以支持,只半年时间,硬是将莱州萤石矿的水从3里地外引到了村里,从此泥湾子村民告别了“靠天吃水”的历史。2017年,他对上争取资金300万元,自己捐资100万元,清淤扩容4座水库,新建扬水站7座,铺设供水管路7000多米;投资126 万元新建“泥湾子村东风大桥”,桥长120米、宽10米,结束了村民趟水过河的历史。紧随其后,他又修建小桥3座,硬化上山路5公里,解决了村民农业生产不便问题。与此同时,全村低压线路改造工程也如期上马,村民忧患多年的农田灌溉从此掀开新篇章。良好的水利设施保障,有效奠定了泥湾子村农业增收的基础,据了解,2017年,该村人均生产粮食5000多斤,人均粮食收入6000多元。

    一心为民谋福祉

  “仅让村民吃饱不行,还得让村民过好”。这是王学林在村党员干部会议上经常讲的一句话,也是他对广大村民的承诺。为此,四年多时间,他启动了一系列民生工程。  

  村庄亮化工程。为解决村子晚上漆黑一片、群众夜间出行不便问题,2013年,王学林捐资50多万元,硬化村内主道路3.5公里,共计14000平方米,并在村内所有街道安装了路灯,实现了全村亮化。2015年,王学林捐资100多万元,一次性硬化村内所有路面,实现了村内道路硬化全覆盖。建设了文化大院,安装了监控设备,保障了全村的平安稳定,“夜不闭户”已经成为村民安居生活的真实写照。

  办公环境优化工程。2016年,王学林筹资10多万元,改造村委办公室,添置办公设施,新建红白喜事场所。从此,以往破旧不堪的村两委办公室焕然一新,村民有了宽畅的休闲娱乐场所,自然就告别了扑克麻将桌。

  自来水改造工程。为了让群众喝上纯净、甘甜的自来水,2016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捐资5万元,新上了纯净水设备,村民吃水只收取每立方1元的电费,从此,解决了该村群众饮用水不达标、旱季吃水难的难题。对此,村民们动情地说:“没有王书记自掏腰包,我们老少爷们哪辈子能吃上这样的好水啊!”

  绿色能源开发利用工程。2018年5月,他启动了总投资60多万元的沼气项目,以最大限度实现秸杆、粪便生态能源循环再利用,而考虑上级配套资金尚需时日,王学林便垫付了前期建设的全部资金,该项目计划2019年3月竣工,届时,泥湾子村民每户每年可节省燃料、有机肥开支600多元。而“生态家园”、“绿色家园”将成为泥湾子村又一张崭新的名片。

  在忙碌不停的村庄建设中,不知不觉已过了四年。王学林早已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昔日的穷山村巨变成了一个生态宜居、和谐文明、幸福快乐的文明村”。现在的泥湾子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但这位书记还有着新的规划、新的承诺,这些规划不是关于自己的荣誉、不是关于村庄的面子工程,而是关于村民们的幸福生活,关于家家户户的好日子。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吴凡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