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半生积蓄扶贫济困

2019年09月05日 17:57作者:来源:大众网

  夏中,女,1925年12月生,祖籍北京通州,现为济宁市建委离休干部。

  94岁高龄的老人夏中,她淡泊名利,生活俭朴,安于清贫。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平凡岁月后,她在暮年,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倾其积蓄24万元,捐给济宁市慈善总会,用于资助孤残儿童和贫困学生。她出生在北京,却将一生奉献给济宁她生活简朴,却将24万积蓄捐给孤残儿童、贫困学生。她的故事感动无数济宁人

  20万元善款一次捐出    九旬老人有义举

  近日,济宁市慈善总会收到一笔4万元的善款,款项用于资助我市贫困大学生。该善款的捐赠者是现年94岁高龄的夏中老人。据了解,这是老人继去年向困难老人、孤残儿童捐赠20万元之后的又一次慈善捐款。在这一笔笔沉甸甸的爱心捐款背后,是老人简单朴素的生活。夏中老人总说:“钱够花了,还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学,能帮一点是一点。”

  94岁高龄的夏中老人出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祖籍北京通州,19岁那年,她告别家乡,跟着一个亲戚来到千里之外的济南,当了一名小学教师,自此开始了她漂泊人生。1948年秋天,夏中不顾济南城外炮声隆隆,坚持在中共地下党组织举办的学习班里接受党的思想熏陶。1954年,她被组织分配到济宁工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先后在机关幼儿园、市建委等单位工作。40年来,她早已把济宁视为第二故乡,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这里,为我市的建设和发展奉献了宝贵年华。离休后,她仍积极为社会奉献余热。

  夏中老人生活俭朴,为人谦和,离休后最大的爱好就是读报纸。2018年,她从报纸上得知我市孤残儿童和困境老人的情况后,第一时间打听到捐款方法,通过身边人联系到济宁市慈善总会,一次性将20万元汇入捐款账号。20197月份,夏中老人又从报纸上看到不少学生因家境贫困面临辍学,她立即联系到济宁市慈善总会商量捐资助学事宜。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济宁市慈善总会筹募部负责人来到老人家中,为老人办理捐赠手续,她拿出积攒的4万元,捐给了济宁市慈善总会,并希望能帮助到这些寒门学子。市慈善总会的负责人介绍,中老人这次捐助的4万元,将分别资助10名困难学生。老人觉得,只要有一个孩子最终成才,她的捐助就值得。当许多受助贫困生想当面表达感激之情时,老人从来都是婉言谢绝,并寄语他们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报效国家。

  夏中在机关幼儿园从教多年,虽然她自己没有孩子,但是她把这些孩子都当作了自己的孩子,把全部的身心都扑在她们身上。这也许就是她在晚年将庞大数目的离休金毫不犹豫地捐给那些孤儿和贫困学生的原因了。夏中觉得越是家境贫寒的孩子越知道勤奋刻苦,越知道求学上进,这些孩子们如果因为交不起学费不能上大学,那就太可惜了。孩子只有有知识、有文化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生活中做苦行僧 三餐虽简却香甜

  捐赠24万扶贫济困善款的夏中老人生活俭朴,对自己近乎苛刻。作为离休干部,夏中老人有着稳定的离休金,但是她从未想着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从未想着买几件像样的家具、添几件新衣,一个独居老人,每个月的花销微乎其微。“年纪大了,也没有其他的负担,离休金我存着也没啥用。我知道还有许多孩子得不到照顾、上不起学,把钱捐给他们,我觉得这个钱用得才有意义。

  夏中老人的家,是一套建于上世纪的老房子。走进老人居住的地方,客厅正对着门的墙上挂着用隶书书写的马寅初的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房间里放着一些书籍和报纸,简单却有种书卷气。

  虽年事已高,夏中老人仍然精神矍铄老人的床铺和饭桌,已经用了几十年。洗手间用的还是手冲马桶,家中除了一台吊扇,一部座机,无一件时兴电器。老人家中陈设简陋,却干净整洁,老人的卧室放着一张床、一张书桌,桌上摆满了报纸,一个放大镜压在上面。陈设简陋,却整理得整洁有序,满室温馨。

  她自己很多年没添置过新衣服,晚餐也只喝一杯羊奶粗茶淡饭、省吃俭用,一个月花销微不足道,在物质生活中坚持做“苦行僧”,在捐资助学方面却是“大手笔”,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平凡而伟大的人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吴凡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