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任务选择坚守

2019年10月09日 15:28作者:来源:大众网

工作近30年来,董行波非常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2016年顺利通过了滨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获得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他率领科室人员在全县率先开展了“胃肠疾病超声诊断”项目,利用超声诊断胃部疾病,与胃镜检查互补,提高了胃肠疾病的检出率,填补了高青县医疗领域的一项技术空白。2017年,董行波主动请缨,作为山东省第二批援藏超声医生远赴西藏,为藏区群众进行包虫病筛查工作。

  

  董行波,男,1972年出生,淄博市高青县妇幼保健院影像科主任,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现任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超声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超声分会委员、淄博市妇幼保健协会影像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工作30年来,董行波非常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2016年顺利通过了滨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获得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他率领科室人员在全县率先开展了“胃肠疾病超声诊断”项目,利用超声诊断胃部疾病,与胃镜检查互补,提高了胃肠疾病的检出率,填补了高青县医疗领域的一项技术空白。2017年,董行波主动请缨,作为山东省第二批援藏超声医生远赴西藏,为藏区群众进行包虫病筛查工作。

  驻藏期间,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克服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和饮食上的不适,身背医疗设备,和当地医生一起跋山涉水,下乡村、进牧区,从海拔4000米到5500米,辗转奔波于西藏自治区谢通门县的各个村镇,为广大藏族群众开展了包虫病的筛查。

  由于藏区乡村分散于大山深处,交通极其不便,为便于开展工作,他背起被褥和超声设备与当地医生一起居住乡下,每天早出晚归,为小到刚刚出生的婴儿,大到八九十岁的老人做细致的身体检查,“十一”“中秋”两节期间及每个周末都未曾中断。

  按照西藏自治区及当地卫生局的工作部署,超声检查的工作不仅仅是进行包虫病的筛查,还包含了藏族群众的全民健康查体的内容,两项工作同时进行,导致本次援藏任务陡然增加了不少。一天近400人的筛查数,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使他已经没有了时间的概念为了照顾远道而来的牧民,他和医疗队的同事下午四五点午饭是常事,午饭还只是白米饭加上一份小白菜而已!工作紧张的时候,甚至一碗米饭都成了奢望。就这样,医疗队一天辗转于相距百余公里的几个村落,崎岖的山路和突发的泥石流,都没有阻挡住医疗队的脚步,累了就在一旁的椅子上眯一会儿,饿了吃点饼干垫饥……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董行波还主动跟当地医生认真学起了藏语,“玛纽(躺下)、误工(鼓肚子)……”短短几天,他可以绕开翻译,与当地群众进行简单的交流并顺利完成检查。在海拔4800米的牧区,乡镇卫生院缺医少药,面对深夜突然前来求援的急性心肌梗塞发作的藏族群众,他在自己还患感冒输液的情况下,不顾自身安危,拿出自身携带的急救药品和氧气,全力参与抢救病人,最终使患病群众转危为安。

  时间过得很快,当同期派出的其他地市援藏人员开始陆续返回内地时,面对筛查任务仅仅完成了60%的受援县,面对当地政府的恳切挽留,董行波主动选择了坚守,继续完成余下的任务。待到完成筛查任务返回时,已是初冬了。据当地卫计局统计,在藏期间,其所在援藏小分队共检查藏族群众23000余人,筛查出包虫病病例208例,确诊149例,使患病群众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

  在藏工作期间,他主动与当地同行进行了深入交流。下乡之余,他和小分队成员来到谢通门县的卫生服务中心,手把手毫无保留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并多次参与疑难疾病的会诊,协助超声室制定完善了各项相关制度和就诊流程,规范了科室的质控措施,在当地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当地超声的诊断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尽管他已经返回内地的工作岗位,还时常收到藏区同行通过微信平台发来的疑难病例,利用手机帮他们进行远程会诊。

  艰苦的高原环境,高强的工作状态,董行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老援藏精神和扎实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当地政府及群众的尊重和高度赞扬。高原见证真情,奉献诠释大爱。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董行波在践行“白求恩精神”的路上,坚定前行。

  2018年,董行波入选“淄博好人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吴凡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