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下乡“听”感受 阳光民生救助解民忧

2012年12月25日 09:51作者:来源:大众网

上学、就业、看病、养老、住房和应急救助等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与困难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济南市历城区推行了包含一系列制度的“阳光民生救助体系”,将过去分散在民政、慈善、残联等20个部门的救助服务统一归口管理。

  编者按
  为充分反映全省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生动反映广大干部职工群众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推动各项工作的巨大热情和积极行动,从即日起至2013年1月下旬,全省新闻战线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大众网开设“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专栏,大众网随团记者将深入一线、基层,为您带回生动的报道。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系列报道(1)

  进城、下乡“听”感受, 阳光民生救助解民忧

在济南市历城区阳光民生救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接听群众电话,登记群众反映的问题。记者 张帆 摄

周柏娥走出由政府支持建设的新房,送采访的记者离开。记者 张帆


  大众网济南12月24日讯记者 张帆)上学、就业、看病、养老、住房和应急救助等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与困难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济南市历城区推行了包含一系列制度的“阳光民生救助体系”,将过去分散在民政、慈善、残联等20个部门的救助服务统一归口管理,同时,在相关部门、各街镇设立阳光民生救助服务站,在各村居设立阳光民生救助点。今天,山东省“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采访团来到历城区,近距离感受“阳光民生救助体系”。
  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让更多的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是济南市历城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位于市区的东风街道到南部山区的柳埠镇龙门村,大众网记者采访了救助体系中的“六大工程”,在六名受益的居民家里倾听感受,看“阳光救助体系”如何解民忧、帮民困、助民乐。
  一访“助学工程”
  贫困学生实施全程救助,大一新生如愿入学
    东风街道世纪园社区居民金晓伟,今年42岁了。她的丈夫2002年发生车祸,导致残疾,无法外出工作,这让全家的生活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一家人只能靠她干家政维持生活。     今年8月,金晓伟的儿子于正鑫被江南大学录取,在全家本该高兴的时候,面对几千元的学费,全家开始犯愁,这时候,历城区送去了2500元入学救助金,这些钱就解决了于正鑫第一年的学费,帮助他顺利进入大学。
近年来,历城区以区财政投入为主,通过对上争取、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全程救助,小学、初中、高中困难学生每人每年给予救助,新考入大学的困难学生按学校类别不同分别给予2000元、2500元、3000元的入学救助,其中城乡低保家庭子女第一年大学费用全部由区财政承担。四年时间,全区共有1398名困难大学新生得到救助,发放救助金419.23万元。
  二访“就业援助工程”
  全面消除“双零”户,25岁无业大学生找到公益岗

  洪楼街道鑫达小区25岁的居民王磊,因为常年照顾生病的母亲,无法工作,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劳动部门及时在区劳动监察大队在了解到王磊她的情况后,为她安排了一个大学生公益性岗位,每月能享受到1800元的岗位补助。
  自从有了这份工作,王磊不但可以补贴家庭生活,还能拿出钱来给母亲支付医药费,同时自己心理上也得到很大安慰。王磊说,有了这份工作,心里就非常踏实了,自己也觉得有了自信。
  近年来,历城区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对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进行重点帮扶,实行“一户、一卡、一策”全程跟踪,分类优先给予免费职业推介、技能培训和信息、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采取“四个一批”的就业援助措施,即通过落实优惠政策扶持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强化就业培训推动一批,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一批,努力做到“双零”家庭“出现一户、救助一户、消除一户”的动态消零目标。
  全福街道通过设立就业指导站,开通1580就业服务热线,开发就业服务软件,成立就业促进委员会,搭建就业服务四大平台,全方位为困难家庭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洪家楼街道率先在全市成立“就业伙伴”服务中心,通过订单来样制作、来料加工等形式制作中国结、十字绣等手工艺品,使就业困难家庭人员全部实现就业。
  三访“医疗救助工程”
  “四位一体”有保障,身患肾癌的村民看得起病

  对于柳埠镇柳东村的苏纯强来说,三四年前的日子是幸福而美满的,两个孩子懂事,学习用功,他和妻子刘志萍两人利用农闲时间做点儿小生意,虽然不是很富裕,却是平安,祥和。然而,三年前苏纯强的腿意外摔伤,在家里的积蓄全部用来治疗腿伤后,刘志萍又检查出了肾癌。去年10月份,一家人借遍了亲戚朋友,凑出来的钱为刘志萍做了肾脏切除手术。
  今年,根据历城区阳光民生救助体系,苏纯强一家纳入了低保对象,除了享受新农合的医疗报销以外,还享受到了区财政补助的大病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和商业保险。
  苏纯强说,今年开始,刘志萍每隔一个月就要去医院进行一次化疗,到现在为止,今年支付出去的钱大概有7万多,其中新农合报销了两万多,区里给买的商业保险赔了两万多,后来政府又给了一万多的补助,这样自己拿的部分就是不大到两万元。
  “这些钱可都是我们家的救命钱,每次化疗结束后,就能报销出一些钱来,我才有钱拿着给她下次化疗。”苏纯强说。
  历城区围绕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对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等参加医疗保险,其个人缴纳部分,由区财政给予补助。设立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在新农合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基础上,对个人负担较重的困难群众大病患者,给予救助。建立农村儿童重大疾病救助制度,对0—14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急性白血病限额内诊疗费用由新农合报销70%,医疗救助20%。
  针对阳光民生热线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1年起又在全省率先开展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救助工作,由政府出资,按照每人120元标准,为城乡低保群众购买商业保险。区政府设立200万元周转金,对农村低保群众大病住院医疗费用实行先行垫付救助。
  通过以上措施,为困难群众构筑起以新农合和城镇医保为基础,大病周转金为应急,商业保险救助为补充、大病医疗救助为辅助的“四位一体”医疗保障体系。
  四访“养老服务工程”
  投资5500万改造12处敬老院,66岁的孤独老人安享晚年

  66岁的李协元是仲宫镇绣川办事处北崖村村民,孤身一人到了晚年难免有些凄凉。2011年4月,他住进了绣川敬老院。在敬老院里,李协元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都有专人照顾,现在老人逢人就说,敬老院照顾得好,生活舒心,比原来的生活好了很多倍。
  历城区投资了5500余万元,对全区12处农村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供养床位增至1600个,进一步提高五保对象财政供养水平,五保集中供养标准达到4200元,实行财政惠老补贴和居家养老补贴制度。
  在农村全面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每月发放基础养老金,为不足60周岁的农村参保居民每人每年给予缴费补贴,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给予全额缴费补贴,有效解决农村居民养老难的问题。
  五访“安居工程”
  两年修建1356户农村困难家庭房屋,残疾母子搬进新房

  12月24日,济南天寒地冻,记者在柳埠镇龙门村村头看见周柏娥的时候,她笑着把记者引进她家的新房。
  周柏娥今年五十多岁了,患有听力障碍,丈夫去世了很多年,与22岁智力有些障碍的儿子相依为命,全家靠打零工一个月能有大概1000元的收入。村支书刘延新对记者说:“周柏娥家里的房子太破了,已经变成了危房,一到下雨天,大家都跟着提心吊胆,生怕房子塌了出危险。”虽然母子俩的基本生活没啥问题,但是盖房子肯定没有能力,根据安居工程的政策,区政府拿出了16000元进行帮扶,加上亲戚朋友和村民的帮忙,2010年的时候,周柏娥七十多平方米的新房在老房子的基础上建成了,母子俩也从此住上了好房子。
  周柏娥不会说话,她拉着记者的手,带着记者参观她的房子,推开卧室的门,一个劲儿地竖起大拇指。
  从2009年开始,历城区利用两年时间,投资2180万元,全面完成了1356户农村住房困难家庭房屋修建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了阳光民生安居工程资助长效机制,对新形成的危房且自身无力修建房屋的困难群众进行调查摸底,及时给予救助。
  六访“应急救助工程”
  帮助群众也要救急,村民家中煤气爆炸政府送上救助金
    8月6日,柳埠镇青杨峪村村民王召新,因家中发生煤气爆炸,妻女二人造成重度烧伤,巨大的治疗费用使一家人倍感压力。得知这一消息后,救助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立即到医院为其送去5000元应急救助金。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奉献爱心,为其捐款。来自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使王召新一家恢复了信心,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目前,妻女二人均已出院,恢复良好。
    为应对群众因突发性事件造成的困难,历城区在常规救助的基础上,专门制定了《历城区阳光民生临时应急救助实施办法》,区、(街)镇两级按照万人万元标准分别设立临时应急救助基金,对因发生火灾、车祸等意外事件造成困难的群众,及时给予应急救助,让其渡过难关。

  【专题报道】

     学习十八大精神 加快经济强省建设

责任编辑:刘宝才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