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三号:中国探月工程的“三级跳”

2013年11月30日 10:20作者:李宣良、王经国、余晓洁来源:新华网

即将实施的嫦娥三号任务,将实现中国探测器首次在地外天体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嫦娥一号任务的“完美”实施,标志着中国航天正式迈入深空探测新时代。

  新华网西昌11月29日电(记者李宣良、王经国、余晓洁)即将实施的嫦娥三号任务,将实现中国探测器首次在地外天体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从2007年到2013年,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三号,中国探月工程实现了“三级跳”。

  嫦娥一号:实现从无到有历史性突破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吸引着世界关注的目光——嫦娥一号卫星在这里由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经过18天时间飞行最终进入环月轨道。根据飞行计划,嫦娥一号在奔月途中,应该安排3次中途修正。然而,由于卫星轨道控制“非常精准”,嫦娥一号只实施了一次中途修正。

  进入环月轨道后,嫦娥一号拍摄的月球照片源源不断地传回地球。2008年11月12日15时05分,由嫦娥一号拍摄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公布。这是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在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一号准确落入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月表指定区域,成功完成硬着陆。撞月过程中,CCD相机实时传回了清晰的图像。

  嫦娥一号任务的“完美”实施,标志着中国航天正式迈入深空探测新时代。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王云峰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