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平以“边角经济”破解空壳村增收难题

2013年06月26日 15:05作者:来源:大众网

针对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的实际,山东东平县重点探索无区位优势、无资源优势、无资金技术的“三无”村集体增收的破解办法,引导村“两委”从路坎壕边、闲置荒片、屋前屋后等闲散边角地入手,通过股份合作的办法,发展苗木花卉产业,走出一条“边角经济”股份合作的强村之路。到今年年底,全县417个集体经营性收入3万元以下的空壳村、薄弱村,能够全部实现正常运转。

  针对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的实际,山东东平县重点探索无区位优势、无资源优势、无资金技术的“三无”村集体增收的破解办法,引导村“两委”从路坎壕边、闲置荒片、屋前屋后等闲散边角地入手,通过股份合作的办法,发展苗木花卉产业,走出一条“边角经济”股份合作的强村之路。到今年年底,全县417个集体经营性收入3万元以下的空壳村、薄弱村,能够全部实现正常运转。

  实践中,东平县探索出三种基本形式。一是“集体+公司(大户)+群众”模式。即村集体清理闲散土地,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公司(大户)提供幼苗、技术并负责销售,以苗木入股;群众负责浇水、施肥、看护等日常管理,以劳务入股。待苗木出售后,按入股比例分红。州城街道武家漫村与经营大户、村内群众合作栽植垂柳、百日红等2800余珠,三方持股比例为3:6:1。3年后苗木销售,预计村集体可分红12万元,群众增收4万元。该模式最适合“三无”村。

  二是“集体+群众”模式。即集体土地资金入股、群众管理分成。沙河站镇前河涯村集体投资5.8万元购买樱花、紫叶李2500棵,在村内街道两侧栽植,由群众看护管理,苗木成材出售后,收益与群众四六分成,集体和群众分别年均增收4.8万元、7.2万元。该模式适合有一定集体积累的村,集体和群众都能获得较大收益。

  三是“集体+公司(大户)”模式。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盘活沟、渠、路等闲散资源,或者机动地共同入股,公司(大户)自行栽植苗木并管理维护,群众通过收取土地租金和务工增收。接山镇前寨子村引进苗木投资商在村内建设千亩海棠园,盘活沟边路坎集体土地75亩,每年可获得分红收益7.5万元。同时,村集体成立劳务合作社,为企业提供用工服务,每年可获得劳务中介服务费6万元。村民通过收取土租金和务工,年增收100万元以上。

  有专家认为,“边角经济”股份合作的办法,发展的过程不受区位好坏影响、不受村强村弱制约,对各类村居普遍适用。采用这种办法,村集体不用投入资金、不用流转土地、不用承担风险就能参与经营、实现增收。该办法盘活了集体闲散土地,间接地增加了集体土地数量。据了解,按照这个路子,该县716个村居相当于增加集体耕地3万亩,每年可实现集体增收3000多万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