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来帮忙 一条水泥路盘活整个村

2013年12月16日 07:53作者:钟博陵来源:大众网菏泽频道

马庙村的“第一书记”刘进波经过调研后,也投资近120万元用于电网改造工程,现在正进行前期施工准备,春节前完成施工。随后,艾庄村、马庙村、步楼村共铺设了近2万米优质电缆,施工37口灌溉井,极大的解决了村民浇地拉线太远的问题以及村民灌溉抗旱难题。

  九女集镇艾庄村修路前后的街道对比

  刘中坤(中)来到养鸡场了解情况

  刘中坤(右)从济南带了一块祝寿牌匾送给85岁的村民姜喜山

  王海峰(中)在大棚里了解草莓生长情况

  王海峰(左二)向种植户了解170亩大棚建设情况

  大众网菏泽12月11日讯(记者 钟博陵)“想致富,先修路。”这句成武县九女集镇老百姓喊了几十年的口号,随着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派驻的三位“第一书记”刘中坤、王海峰、刘进波的到来,终于变成了脚下平坦的水泥路。随后,改造电网、开挖机井、安装路灯、筹建书屋、大棚种殖……各项目如火如荼的开展了起来,村民的笑容也多了,就这样一条水泥路盘活了整个村。

  下雨不再“瘫痪”,三位书记扑下身子兴基建

  九女集镇的艾庄村挨着351省道,但通向外界唯一的乡村道路却破烂不堪,只要一下雨,整个村便陷入了瘫痪状态,成了远近闻名的闭塞村。

  “刚来驻村那会,下了大雨,我骑着自行车准备进村,刚走几下,车轱辘沾满泥巴,根本骑不动,跌在水坑里,那心情没法形容啊。”直到现在,只要谈起村里的道路,驻艾庄村的“第一书记”王海峰便频频摇头,感触颇多。

  经过“实战”后,王海峰暗下决心,道路必须先通、快通,并列为了驻村首要任务。随后,王海峰通过各方面关系,积极筹措资金60万元,就这样,一条1.9公里长且宽阔平坦的水泥马路跃然村头。

  见记者在村里采访,村民艾秀梅主动聊起这条新路对他们的影响。艾秀梅告诉记者,修路之前,收购玉米小麦的商户都不愿意进村,每次卖粮食都是用三轮车拉到村外,每斤还要便宜1毛钱。甚至,村里青年说媳妇,对方一听是艾庄村,直接拒绝。长此以往,村里越来越贫穷。

  紧接着,省煤监局“第一书记”刘中坤所驻的步楼村也兴修了村中主要干道。刘中坤表示,当时村民一听说修路,全村老少都兴奋起来自觉出力干活,工期比原计划都提前了。现在许多小孩都穿着滑冰鞋在村里溜着,村民们也愿意出来唠嗑了。用80岁老村长姜喜山的一句话,这条新路让整个村庄都活起来了。

  春节不再停电,350万元让村庄电网大换血

  省煤监局帮扶的各个村庄道路都修葺一新,让“第一书记”们成了村里的小名人,他们也经常深入村民家中,详细了解情况。尤其是有着3800多位村民的步楼村,刘中坤经常一进村,就很难出来。

  在走访中,刘中坤发现,村里电网的变压器小,数量也少,经常会出现电压低而使得居民电器没法使用。甚至连续多年,一到春节,村里的用电剧增,变压器就会被烧坏,导致“无电春节”延续多年,村民对此苦不堪言。

  刘中坤了解此事后,迅速作出报告,呈报上级部门,并为步楼村争取了350万元资金用于改造农村电网,由过去一台变压器增加到现在的四台。如今,标准的电线杆和优化的电网线穿越在村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电网改造受益最明显的要数养鸡场的老板姜召林,他告诉记者,以前电压低,没法给鸡场降温,导致许多鸡被热死,只有干着急,如今可以放心了。顺着姜召林手指的方向,记者还看到一家正在生产面条的小厂。他说,以前小厂老板每天都念叨着别停电,经常为电压低带不起机器而发愁。看他现在“轰隆隆”的响,生意一定好得很。

  此外,马庙村的“第一书记”刘进波经过调研后,也投资近120万元用于电网改造工程,现在正进行前期施工准备,春节前完成施工。

  各村庄的电网设施完备后,刘中坤发现,水利设施没跟上,也成了阻碍村民发展农作物的因素。随后,便找到王海峰和刘进波进行商讨解决办法。最后,“第一书记”们一致认为,将电缆延伸到每一个机井旁边,并建立一个小站,村民直接拿水泵抽水即可,此外再增加一些机井。这样的设想得到村民的一致赞同,因为这样不仅减少因自拉电线而产生的事故,还可以防止村民因争灌溉水而引起矛盾。

  随后,艾庄村、马庙村、步楼村共铺设了近2万米优质电缆,施工37口灌溉井,极大的解决了村民浇地拉线太远的问题以及村民灌溉抗旱难题。

  就在记者采访时,路灯安装公司工作人员来到艾庄村正在测量相关数据。据王中坤介绍,他们将在三个帮扶村的主要干道安装节能路灯,让村民不在夜间摸黑了。

  赚钱不再外出,合作社模式让村民返乡创业

  随着“第一书记”工作的全面开展,道路、电网、水利、文化广场等村里的基础设施一一竣工。与此同时,刘中坤、王海峰、刘进波三人也根据自己帮扶村庄的特点开始引进致富项目。

  5月份,王海峰带领着村民到青岛、泰安、亳州等地进行考察,并顺利在艾庄村实施了大棚蔬菜、药材种植等项目。艾庄村村主任朱庆军就是大棚种植带头人,种植了2个大棚的草莓,一季就把成本全部收回,下一季直接实现赢收。

  随着“第一书记”带来的各种政策和好思路,许多在外打零工的村民开始返乡搞种植。由村民张继存担任社长的艾庄谷物种植合作社也顺利成立,并号召了90%的村户加入了合作社。

  4月初,“第一书记”组织艾庄村、马庙村等十多户村民,与成武鸿方缘酱菜厂签订了140亩的芥菜种植合同,此法提高了种植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村民的种植的积极性。王海峰介绍,现在一年中,土地种植依次为芥菜、小麦、玉米、白芷四种经济作物,极大地实现了土地的使用价值,每亩土地可增收6000元。此外,在种植相关经济作物时,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在外工作的艾庄村青年朱保国也回到村庄,按照扶植办法办起了养鸽场,现在有了400对鸽子的规模,不久将把规模扩大1000对,届时收入一个月达万元。

  在艾庄村,170亩规模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正紧锣密鼓的建设中,预计春节前完成。这里将解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将带领着村民一步步走在致富的道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