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黄河滩区"转型记"(2):新观念拓宽致富路

2013年12月16日 07:54作者:晋伟雄来源:大众网菏泽频道

省公安厅派驻东明县菜园集镇杜桥村“第一书记”寇学江(中)与村民探讨布鞋标准化制作工艺 省公安厅派驻到菜园集镇杜桥村“第一书记”寇学江敏锐地发现这一“富裕”劳动力,琢磨着如何引导她们发展产业致富。

  东明县菜园集镇北王庄村农副产品合作社生成的农产品礼盒

  省公安厅派驻东明县菜园集镇杜桥村“第一书记”寇学江(中)与村民探讨布鞋标准化制作工艺

  林下养鸡创出菜园集镇郭庄村的“致富路”

  省公安厅派驻东明县菜园集镇郭庄村“第一书记”张雷(右一)与村支书郭俊学共同探讨林下养鸡

  大众网菏泽11月23日讯(记者 晋伟雄)“在省公安厅派驻‘第一书记’的帮扶下,我们村建起了首个林下养殖基地,并在今年中秋节成功以每市斤高于镇集市6元的价格售出500只柴鸡,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11月20日,东明县菜园集镇郭庄村的村民谈起“第一书记”如何帮他们致富时这样说。

  和郭庄村一样,得益于省公安厅派驻“第一书记”的帮扶,菜园集镇杜桥村、北王庄村为改善农民收入而发展的“布鞋产业”、“农副产品合作社”也在陆续上演,习惯了世代土里刨食的滩区居民,如今在黄土地上收获了“金疙瘩”。

  规模养殖:林下养殖闯出致富路

  因为养殖风险大、销路差等原因,多年来,菜园集镇郭庄村的禽畜养殖较为零散,各自为战,既形不成规模又卖不上价格。

  今年3月18日,省公安厅派驻“第一书记”张雷到来之后,通过走访发现郭庄村林地资源丰富,适宜规模化林下养殖。“林下养鸡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是生态循环、种养结合、林牧和谐的发展方式,值得大力推广。同时,原生态禽畜在省城很有市场,但是由于郭庄村地里位置偏远,缺少信息,才造成了‘好东西’没市场的困局。”张雷说。

  张雷首先找到了郭庄村党支部书记郭俊学,发动他带头“试水”林下规模化养殖,并承诺寻找销路。说做就做,今年3月底,张雷帮助郭俊学引进2千只柴鸡苗,在郭庄村建起了首个林下养殖基地。基地建成后,张雷迅速帮助郭俊学寻找销路。

  “张书记一方面在省公安厅系统内帮助我们推广介绍,另外一方面利用微博、微信等电子手段扩大宣传覆盖面。今年中秋节,我们成功以每斤高出镇集市价格6元售出500只柴鸡。”郭俊学说。

  看到郭俊学靠养殖获得可观的收入,村里的很多群众都自发前来向他询问发展林下养殖的事宜。“现在一条林下养殖的致富路,正在我们村快速延伸。”郭俊学充满希望地对大众网记者说。

  布鞋产业: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就业”难

  菜园集镇杜桥村党支部书记崔付祥告诉大众网记者,由于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在农村“驻扎”着一批被称为“三八、六一、九九”(妇女、儿童、老人)的“部队”。其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由于外出打工受限,农闲时大都三两成群,围坐在一起打麻将、拉闲呱,不能获得任何收入。

  省公安厅派驻到菜园集镇杜桥村“第一书记”寇学江敏锐地发现这一“富裕”劳动力,琢磨着如何引导她们发展产业致富。

  通过走访调研,寇学江发现,农户大都掌握做布鞋的手艺,而城里却很难买到正统的手工布鞋,发现这一供求矛盾之后,他打起了布鞋的主意。

  “刚开始,村民对我的这个设想都不认可,看不到布鞋产业的商机,也没少受到村民的冷嘲热讽。”寇学江说,想要发展布鞋产业首当其冲的就是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只有让她们看到真金白银,那么就会有说服力。

  在与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寇学江先找到几家农户试着做了一批布鞋,并顺利帮助她们找到了买家。“一双看似不起眼的布鞋,寇书记却卖出了上百元的价格,真是让我们意想不到。”崔付祥说。

  老百姓看到了布鞋产业的希望,纷纷加入进来。随着规模的不断壮大,建在菜园集镇杜桥村的东明步步高鞋业有限公司也应用而生,“公司找订单、农户加工、村集体参与”的生产加工模式为充足村民钱袋子打实了基础。

  “目前,村里的妇女们都在忙着省公安厅派驻“第一书记”联系的2000双布鞋订单,仅此一笔订单就能为村集体增收近4万元,结束了我们村多年来没有集体收入的历史。”崔付祥欣喜地告诉大众网记者。

  建立农副产品合作社:村集体收入每年增收3万元

  菜园集镇北王庄村地处黄河滩区,农作物多为小麦、玉米、大豆、棉花,仅少数农户种植水稻、谷子。“如今我们解决温饱已经很轻松,但却普遍存在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辛辛苦苦大半年,一亩地最多也就挣个四五百块钱,想致富发家可谓难上加难。”北王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志林说。

  王志林告诉大众网记者,关于发家致富的门道,他们做过很多探索,一个个美好的想法都未能落地。直到省公安厅派驻“第一书记”的到来,才让这一切发生了扭转。

  “从到村里任职的那一刻起,我就琢磨上了黄河滩的五谷杂粮。如果引导老百姓调整一下种植结构,多种些水稻、黄米、谷子、麦子、豆子,将粮食进行深加工、包装后销售,肯定要比现在散卖挣的钱多。”省公安厅派驻北王庄村“第一书记”董磊说。

  有了这个想法,董磊立刻请朋友帮忙买了一盒杂粮邮寄过来,在村两委会议上,他把杂粮礼盒连同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个致富的好项目。

  王志林说:“成立合作社后,我们将绿豆、大米和高粱等10种农作物包装成礼盒销售,这样每盒能卖到60多元左右,大大提高了单类农作物的销售价格,一年下来在农民增收的同时,也为我们村集体增收3万元左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