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泪焦桐成雨

2014年04月08日 20:40作者:来源:大众网

近日我再一次观看了影片《焦裕禄》。泪眼婆娑间,不仅仅是为感动,更是为时时抱着一颗赤子之心、一腔为民热血的好领导、好书记遥寄了无限的哀思和无比的敬佩。“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 。习近平总书记一阙《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勾勒的是焦裕禄雪天送粮、雨夜抗洪的伟岸;饱含的是对焦裕禄“魂飞万里,父老生死系”的缅怀;传承和升华的是焦裕禄“肝胆如洗、两袖清风”,脚踏实地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的不朽精神。

  近日我再一次观看了影片《焦裕禄》。泪眼婆娑间,不仅仅是为感动,更是为时时抱着一颗赤子之心、一腔为民热血的好领导、好书记遥寄了无限的哀思和无比的敬佩。“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 。习近平总书记一阙《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勾勒的是焦裕禄雪天送粮、雨夜抗洪的伟岸;饱含的是对焦裕禄“魂飞万里,父老生死系”的缅怀;传承和升华的是焦裕禄“肝胆如洗、两袖清风”,脚踏实地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的不朽精神。

  1990年7月9日《人民日报》上一篇《人民呼唤焦裕禄》的长篇通讯读来让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我是你的儿子”,焦裕禄的这句话,是一个震撼历史的声音,他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全部忠诚;时隔二十四年,全国上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此时重温《焦裕禄》,再读“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 再学“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比榜样找差距,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坚定不移地依靠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服务群众,再铸为民丰碑!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好领导。他眼里没有形式主义,初到兰考上任的他,衣着简朴,无车无从;刚刚安家的他,一床一被一台灯;为治理风沙,他走在调研的最前线;为学习养殖经验,他与养牛老汉同吃同住;为抗洪保粮,他拖病体忍病痛挥锨抡镐。这里没有文山会海,第一次领导班子碰头会,他带领大家冒着大雪赶到火车站,指着因饥饿即将背井离乡的百姓说:“党是叫我们带领30万兰考人民战胜灾荒的,而不是来送人民群众逃难的…”1964年焦裕禄临终前曾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请党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时至2014年的今天,这些话是否在我们耳边萦回了半个世纪?时至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当我们面对群众诉求时,是否还记得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书记。他眼里没有官僚主义,既没有宽桌明几的办公室,也没有前呼后拥、迎来送往的形式排场。天蒙蒙亮,灰朴朴的大衣,灰朴朴的脸就能出现在百姓的视线里;大雨瓢泼,坚持冲锋在救灾第一线,不算魁梧一身湿透的他,在几近绝望的村干部眼里只显得格外高大;走遍每一个村体察民情,踏遍每一处风沙肆虐的地方,脚印印不在沙地里,却牢牢的印在每一个百姓的心尖上。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动情地说:“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 ,这是传唱在兰考的一首新民歌。半个世纪前的飞沙地、老洼窝、盐碱滩,早已经长成绿荫如盖纵横成网的泡桐林。1963年焦裕禄栽下的那棵麻秆粗的幼桐,已经长成双人合抱的大树,人们亲切地叫它“焦桐”。焦裕禄永远长眠在了沙丘上,我们是否能感受到“焦桐”二字蕴含的那种坚定的信赖、沉重的怀念和浓浓的血脉情?

  “肝胆如洗,两袖清风”的好干部。他眼里没有享乐主义,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治理风沙,拖病体殚精竭虑;车站送人,留人才情真意切;悲逝场长,目含泪心如刀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与病魔抗争,映入眼帘的是让人心酸的一只茶杯盖;生命将逝,心之所系是床头上那束是否饱满的麦穗。麦穗的翠绿让人看到生机和希望,而盖上脸庞的那条床单苍白凄凉得令让人心生敬仰。“干部不领,水牛掉井”, 语言朴素但闪光: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好。心系百姓,情系事业,功在千秋。焦裕禄逝世后,人们在他的日记本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想,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像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飘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还要像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茂盛。要像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力量。”

  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兰考人民在明末黄河故堤的一个沙丘上,修建了焦裕禄烈士陵园。陵园里,参天的泡桐绿荫蔽日,蓊郁的松柏密密环绕。白色大理石砌筑的墓地上竖立着一面屏壁,上面镌刻着毛泽东的题字:“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通讯员 狄崇伟)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魏鹏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