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发展的征程中镌刻民生印记

2012年05月17日 15:44作者:陈德溪来源:大众网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社会和谐之本,民生的洼地就是民意的高地。对一个区域而言,经济发展是基础,最大的和谐是民生和谐,最重要的人文关怀是民生关怀。只有把民生放在首位,才会有一个强大而厚实的根基。

 作者:陈德溪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社会和谐之本,民生的洼地就是民意的高地。对一个区域而言,经济发展是基础,最大的和谐是民生和谐,最重要的人文关怀是民生关怀。只有把民生放在首位,才会有一个强大而厚实的根基。

科学发展是保障民生的本质要求,民生改善则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和落脚点。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山东省始终坚持富民利民优先,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让九千多万齐鲁儿女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新成果,感受到了幸福生活的新气息。

保障民生,理念先行。审视山东发展,就会清晰地看到,当前对“富民”的突出强调,是山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归宿。早在2007年的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有针对性地将群众的个体需求和整个省份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并将“富民”置于“强省”之前,在我省还是第一次。显然,这意味着我省发展理念的一个重大调整。2011年,山东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姜大明省长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只要我们把富民和强省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就一定能够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从理念升华到行动“深耕”,山东的“民生”蛋糕越多越大,越来越香甜。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舍得“真金白银”的投入。从2009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5件民生实事,到2010年的10余件,到2011年的26件,到2012年明确提出的35件民生实事,山东省的“民生菜单”涵盖面越来越广,厚度越来越重,民生政策出台越来越多,民生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可以说,“十一五”是山东省民生政策出台最多、民生投入力度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十一五”期间,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幸福山东建设,省财政对民生投入累计达7004.5亿元。2011年,全省新增财力七成以上用于民生事业,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4.8%,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扩大就业、稳定物价、安居工程、“先诊疗、后付费”、义务教育全免费、社保“拖地机制”等等,一系列的民生举措,让更多百姓分享到“蛋糕”。山东的民生实践,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大于天”的为民情怀。

民生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姜大明省长又明确提出了“惠民生重在办好实事。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切实加大民生投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集中力量解决紧迫性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和为民办 35件民生实事。件件实事为群众解危难,桩桩善举为百姓谋福祉。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教育优先发展、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房地产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一个个都进入了决策的范畴,一个个民生难题的破解生动诠释着执政为民理念必将在齐鲁大地城乡产生的深刻影响。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力成就事业。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9000万齐鲁儿女将生活得更加富裕、更为舒心、更有尊严。山东省在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中必将将会把“人”字越写越大!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厉麦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