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在北大荒黑土地上的中国梦

2013年12月29日 16:00作者:来源:光明网

60多年的风雨,几代人的奋斗,曾经渺无人烟的北大荒如今不仅建起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有农场群,而且给我们留下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60多年的风雨,几代人的奋斗,曾经渺无人烟的北大荒如今不仅建起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有农场群,而且给我们留下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对于“北大荒”,我们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历史奇迹,我们耳熟能详。说它陌生,是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能完全了解在那里发生了什么,发生在什么人身上,他们又是如何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岁月……今天,光明网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原河南开封市教师进修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王霖,他在1958年从空军转业至黑龙江省856农场,经历了一段难忘的北大荒农垦生活。今天,王霖老师与大家一起分享“北大荒人”的青春历程和他们的中国梦,以下为专访实录。

  挺进北大荒 :午夜的跑步号子声响彻夜空

  1958年我从空军第四文化速成中学转业到黑龙江省856农场四队,直到1981年调离,我共在北大荒生活了23年。

  1958年4月10日,我们到达了密山。四月的密山,仍是冰封雪盖,哈气成霜,气温大约有零下十几摄氏度。走出密山县城,眼前顿时开阔,凯凯白雪覆盖着一望无垠的田野,雪原上露着枯黄的荒草。

  走出密山县城,我们到了856农场四队。只见在没膝深的荒草甸子中用拖拉机翻出的一片垡片地,上面有两栋南北向,两栋东西向趴在地上的草屋,后来才知道这叫“马架子”。每个马架子长约十五六米,两端及中间各有两颗碗口粗的小树,顶端交叉地绑在一起,中间架上碗口粗的横杆,腰部再绑上横杆,上面铺好树条子,再铺上厚厚的草帘子,这就成了一个帐篷式的马架子。

  来到我们的“新家”的第一个考验就是住马架子。四月中旬的北大荒,白天气温虽在零摄氏度左右,夜晚可还是零下二十度的严寒。马架子根本不能御寒,里外温度差不多,只是里面人多,靠着这些二十来岁的热血青年的体温使马架内减少一点寒意。对于北大荒的寒冷,我们是有思想准备的,在出发前,我就买好了用最厚的、十三斤重的新棉胎做成的一条特厚的被子,睡觉时脚底下用草绳把被子捆的紧紧的,整个人钻进被桐子,被子直盖到鼻子上面,被上再搭上棉衣棉裤,刚睡下时还挺暖和,渐渐就觉得寒气似乎透过厚厚的棉花侵袭进来,人越睡越缩成一团。好不容易挨到天亮,起床时发现被头上已冻得邦邦硬,似一层铁锅上面蒙着白霜,原来这是一晚上口鼻的哈气凝结而成。有几天晚上实在太冷,大家都睡不着,有人干脆爬起来,穿好衣服到外面围着马架跑起来。这个办法果然有效,跑得浑身热乎了,躺下去又可以睡几个小时。后来队里干脆由组长到半夜吹哨,在午夜起床集体跑步。于是,在北大荒亘古无人的冰天雪地上,在午夜清冷皎洁的月光下,出现了动人的一幕:几十名复原军人穿着部队的黄棉袄、棉裤、棉大衣,戴着狗皮帽子和棉手闷子,踏着凝重的、鼓点似脚步,围着马架子跑了起来,“一二一”、“一二三四”的喊号声响彻北大荒的夜空。

  我们到了北大荒的第一堂劳动课是割草和背草。北大荒农场的劳动时间完全是传统的农耕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什么上下班时间。地处伟大祖国东北端雄鸡头部的虎林,有着第一个迎接初升旭日的殊荣。四月天早上四点半,我们就起床下地了。从驻地到草场要经过大片大片的水草甸子—沼泽地。水草甸子里浸漫着约十厘米到二十厘米的地表水。早晨出工时还上着冻,走在冻透的水面上,脚下发出沙沙声,并不觉得难走,到中午时分开始化冻,脚下一踩就是一汪水,走路也艰难起来了。那时,我们大部分人穿的都是棉胶鞋。这种鞋子只有十五厘米高,在化冻的水草甸子里行走,只能踩着露出水面的一个个“塔头”,小心翼翼地前进。“塔头”是沼泽地中的草棵丛,由于满是积水的特殊地理环境,这些草棵不能遍地随意生长,只能聚成一小丛,以它们的根部吸附着泥土形成一个个小“岛”凸出在沼泽地上,之间则是横流的积水。我们的棉胶鞋只能踩在这一个个塔头上,而且必须看准了,踩在它的中央,稍一不慎踩偏了,塔头就像一个软胶囊一样往水里一歪,冰冷彻骨的雪水就灌进棉胶鞋来个“透心凉”。于是,在沼泽地里走梅花桩就成了我们练习的基本功。

  在北大荒的日子:生荒地上播下种子收获奇迹

  5月下旬,大田的春播开始了。按照农垦部和铁道兵农垦局提出的“五边”建场方针——边开荒、边生产、边建设、边积累、边扩大,我们要在这里播下种子,使得当年收获,见效益。如果成功了,这将是农垦史上的一个奇迹。

  从生荒地刚刚翻出来的垡片地,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夹杂着腐殖质的一股意味。垡片与垡片之间的缝隙里还露出长短不齐的枯萎的草梢。“这样的生荒地能长庄稼吗?”许多人的脑子里装有一个大大的问号。播种的方法更是闻所未闻:每人发一把镰刀,后部用布条厚厚地缠起来,以免抓上去割破手,左手握住镰刀,用刀尖在垡片上划开一条缝,往上一撬,垡片上便出现了一个三角形的小坑,右手从绑在腰间的袋子里抓三五粒豆种放进小坑,再用镰刀头把掀起的土盖往下一拍,这一大窝大豆就算种完了。划坑、放豆、拍土,三个动作一气呵成,一步一弯腰,一步一个坑,一步一窝豆。就这样,一人一天也能点播一亩半到二亩大豆,没想到,用这种原始耕作方法耕种的大豆,第一年就获得亩产二百多斤的好收成,北大荒真是一片“插根筷子也发芽”的宝地!真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北大荒人的心像北大荒的田野一样宽一样广。

  然而困难一个跟着一个接踵而来。那时,我们每顿饭吃的菜都是黄豆,黄豆煮烂了,放点盐,就是我们“美味”的菜肴。没有石磨,不能做豆腐,只能顿顿煮黄豆,一吃就是几个月,但是不管怎样,粮食是有的吃的。但是顿顿吃煮黄豆也不是个办法。煮黄豆的味道,开始觉得还不错,挺鲜美,可是有时盐供不上,不放盐煮,那一股甜味就难以下咽了。吃的时间长了,到后来鲜味甜味都感觉不到了,只闻到一股强烈的豆腥味,心里一阵阵的直恶心,硬着头皮往下吞。

  虽然,在北大荒的日子很艰苦,但是我们当时一心只想保持和发扬革命队伍的精神。虽然我们当时已经从部门转业到北大荒,不是部队编制,但是在我们开进北大荒的时候,王震司令员就动员大家,迈步走,走进北大荒。王震司令员给我们讲了开发北大荒的战略意义、农村建设的形势,号召官兵们发扬抗日战争中南泥湾大生产的艰苦奋斗精神。当时在北大荒是比较艰苦的,我想我们之所以能够坚持拓荒,部队的高度的纪律性,不怕艰苦的传统,是很重要的一点。

  现在我已经年逾8旬,回顾这段北大荒的经历,我感觉这是一笔人生财富,使我终身受用无穷。首先,北大荒的艰苦条件锻炼了人的意志,培育和造就了我坚韧不拔的性格。这使我认识到:只要下决心,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其次,北大荒的生活,使我收获了浓浓的战友情。在艰苦环境中结下的同志情、战友情,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冲淡。一起度过北大荒的知青战友无论在精神还是经济方面,都是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的,我们大家无话不谈……这种淳朴的感情终身都忘不了。

  艰苦奋斗精神永不退色

  建国前夕,毛主席就教导我们“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艰苦奋斗和奉献精神是我党的传家宝,对于激励人民积极投身革命和建设事业,克服困难、不懈奋斗,产生了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对“艰苦奋斗”应该深化认识和理解,坚持艰苦奋斗不能死板。艰苦奋斗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即艰苦是相对的,而奋斗是绝对的,是永恒的。“艰苦”的内涵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革命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时期都有所不同。 “奋斗”就是不怕困难、埋头苦干,不断实现新的目标、攀登新的高峰,就是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在全国物质条件普遍改善的条件下,再要求大家像过去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去奋斗,我认为也是不合理的。时代不一样,今天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一定要表现在克服物质条件上面,而应该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从全国来看,很多青年还是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不怕苦的精神,很多青年都刻苦的学习科学技术、努力奋斗,我认为这也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所在。

  当然,有些人会认为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过时,但我认为它是永不褪色的。在最近的报道中,也不乏一些最美村官、最美教师等等,这些“艰苦奋斗”精神还是很突出的。农村基层是党的执政基础,是党员干部砥砺意志、增长才干的“融炉”,但往往这里条件也最艰苦、形势最复杂、困难最突出,所以很多人特别是年轻的党员干部不愿意长期从事基层工作,多则三五年,少则一两年,就要考虑为自己谋“出路”了。但我们的一些青年却能沉下心、扎下根,默默为农村基层工作挥洒汗水、鞠躬尽瘁,无论是身患疾病还是困难重重,他们都信念坚定,心系群众,用实际行动表现出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

  我的中国梦:国家富强梦 祖国统一梦

  我的中国梦首先是建设好北大荒,为全国多打粮食。正是这一梦想、信念才支撑我和战友不怕艰苦努力奋斗,终于将北大荒建成了北大仓。

  50年后,我故地重游。曾经渺无人烟的北大荒如今不仅建起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有农场群,而且给我们留下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856农村现在是70万亩水稻的特大农村,它的居住地是有几个点,叫做社会主义新农村,虽然说叫农村,跟里面的配备设施跟城市无疑,还有别墅。真可谓是“耕种在广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城镇里”。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北大荒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这些人总是爱“忆苦思甜”。当你看到北大荒的土地上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到处都耸立起成片的楼群;当你看到一批批解甲归田白发苍苍的老军垦、一家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工,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过上幸福生活,你怎能不热泪盈眶!

  我的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梦。年青的时候,中国比较落后、贫穷,我们的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当时,只要国家有新的建设,心中就兴奋、激动。我画了一张中国地图,只要祖国有新发展新建设,我就会在上面作下标记,成渝铁路,安徽佛子林水库……后来越标约多,最后地图上满满的都是祖国建设的见证。

  我的中国梦也是国家统一梦。我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我相信这一定能实现。在此,以我作的一首诗来表达这个愿望:

  古稀谁谓老衰翁,健步犹能上九重。

  回首此生无大憾,放怀新纪有飞虹。

  延残只盼神州灿,伏枥唯期宝岛同。

  大暑深宵频反侧,凭窗远眺月明中。

  总之,实现中国梦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与艰苦奋斗精神背道而驰,与党的性质宗旨格格不入,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肃整治,把艰苦奋斗这个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凯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