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你想成为一个大画家

2014-09-25 11:04:00来源:大众网 作者:
分享到:

画之为艺,历来好之者众,成之者寡。要真正做一个大画家,绝非易事,必须要有专一恒久的苦行精神,还要有甘受世间冷落寂寞而恬然自足的生趣,如此才能于画艺上有所创发。

画之为艺,历来好之者众,成之者寡。要真正做一个大画家,绝非易事,必须要有专一恒久的苦行精神,还要有甘受世间冷落寂寞而恬然自足的生趣,如此才能于画艺上有所创发。

画家必须做到专、寂、淡、恒。不专一,精神不得沉潜笃定;不寂寞,神智不得虚静入悟;不恬淡,胸怀不得冲旷高远;不恒久,思虑不得孤往深入。希望吾徒能不苟图媚世,不随众流转,不侥幸时名,笃勤不怠,以期大成!

熊十力曾向弟子辈如此阐发为学的“苦”与“乐”:“为学,苦事也,亦乐事也。唯真志于学者,乃能忘其苦而知其乐。盖欲有造于学也,则凡世间一切之富贵荣誉皆不能顾。甘贫贱,忍淡泊,是非至苦之事欤。虽然,所谓功名富贵者,世人以之为乐。……且世人之所谓乐,则心有所追逐而生者也。既有所逐,则苦必随之。乐利者逐于利,则疲精敝神于营谋之中,而患得患失之心生。虽得利,而无片刻之安矣。乐名者逐于名,则徘徊周旋于人心风会迎合之中,而毁誉之情俱。虽得名,亦无自得之意矣。又且所逐之物,必不能久。不能久,则失之而苦益甚。故世人所谓乐,恒与苦对。斯岂有志者愿图之乎?唯夫有志者则不贪世人之乐,故亦不有世人之苦。孜孜于所学,而不顾其他。”


唯有艺术是最不负心的女神。你花费多少精力,投献多少热忱,就得到多少收获与进步。

凡是有大成功的人,都是绝顶聪明而肯作笨功夫的人。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就是孔子做学问的态度。

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浑然天成,这就更加要求画家或者是收藏家要以中国文化作为底蕴,使艺术和文化、哲学、文学紧密相连。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个性,有个性的才能称之为艺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才能称之为“大家”。“四僧”就是这种画家,他们在书法、绘画、诗词以及画论上都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最高境界。所以,“四僧”影响了今后几百年艺术发展的过程,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史上把中国绘画推向极致的四个代表人物。因此,我一再强调,一个优秀的画家,最好诗、文、书、画、印都能精通,方能万取一收。

一个画家要想真正有所建树,必须不断地从其他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即以明清家具为例,最近我看了不少,每看一次,总会对古代工匠心生敬意。不论是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乃至一个条几,他们总要从里面雕出名堂,玩出道理,弄出境界。刀落之处,不束缚,不凝滞,


不轻飘,不佻巧,不浅露。可以想见,在下刀前,工匠们对于点的排列、线的运动、面的照应,对于轮廓曲线平衡,对于质表肌理内蕴的理解,对于形、神、气的把握,都有成竹在胸。而这些都无巧可取,全凭悟性,真正的高手所雕刻的东西,往往气势贯畅一气呵成,不拘成法而法度自具,不求神韵而神韵自生。观后不得不令人心生敬佩。
篆刻名家陈鸿寿尝谓:“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真趣。”此论颇有意味。依我之见,大凡死用功者,人巧斫其天机;而心浮气躁、不肯用功者,其能耐又不足以畅其性灵。——两者皆不足取也。
为艺最忌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气轻则难成。
宁以一理不明为己病,不以一时之利为己功。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