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儒学讲堂助推道德理念内化

2014-08-29 08:30:00来源:齐鲁网 作者:
分享到:

乡村儒学为什么会在山东泗水兴起?村民们为何愿意放弃看电视打扑克的娱乐项目而走进学堂?乡村儒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有多大裨益呢?“乡村儒学”既是山东浓厚儒学氛围及根基自下而上的体现,又是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山东乡村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有益尝试。当基层群众与传统国学结合后,产生的强大正能量将无可比拟。

  对于每个积极走进学堂的村民来说,更关注它对于自身的修养。笔者认为,这样一个国学普及行动,激发的可能是整个民族底层的求知、学习、发展的欲望与潮流。

  作者:崔默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近日,山东泗水县圣水峪镇的乡村儒学讲堂里响起的《弟子规》诵读声音感染了许多网友。泗水县尼山圣源书院学者走进山村开设儒学课,为村民讲授儒学经典的做法,被称为“山东儒学现象”,引来全国媒体前来采访体验。

  乡村儒学为什么会在山东泗水兴起?村民们为何愿意放弃看电视打扑克的娱乐项目而走进学堂?乡村儒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有多大裨益呢?笔者认为,“乡村儒学”既是山东浓厚儒学氛围及根基自下而上的体现,又是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山东乡村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有益尝试。当基层群众与传统国学结合后,产生的强大正能量将无可比拟。

  乡村儒学在山东泗水兴起,与孔孟故里天然的儒学学习氛围不无关系。当我们看到村民李心娥一大早就带着自己的小孙女过来“占座”观看话剧《借婆婆》时,我们足以相信,群众对这种寓教于乐式的国学讲堂是多么的期待,求知与修身的欲望是多么的强烈。

  然而,我们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村民的热情也不是一开始就如此高涨的。笔者注意到,在中国新闻网的报道中提到了一个采访细节,“教授们说咱们这个地方是孔老夫子的家乡,脚下的路孔老夫子小时候也踩过。咱们这里的人要懂礼貌要孝顺要和睦。”村支书圣水峪镇北东野村村支书庞德海告诉记者,起初为吸引村民听课,书院会给村民发小礼品,后来没有礼品每次也有近百人自觉来学习。学堂组织者们的心血与执着也让我们肃然起敬。

  当一个民族强大的学习欲望被激发起来后,他的发展势头是无可阻挡的。

  让传统文化扎根于乡村,在每个人身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一个大课题。在城市文化多元的现状下,中国的乡村正面临着文化缺失和文化失调。而在这个文化空窗期,乡村儒学课堂的进入无疑是一种既容易被接受,又能注入新活力的文化传播方式。正如中国社科院儒学中心副主任赵法生所说,用儒学复兴来解决乡村文化荒漠或许是一种出路。

  如果说,一棵小树的成活给了我们畅想绿树成荫的信心,那么如何细心的呵护它成长为参天大树,积累经验种植更多的树木,是我们更加关注的问题。我们欣喜的发现,参与讲课的学者们都在自觉的探索如何用农民听得懂的声音讲好传统文化。这种探索需要更多的国学研究者、学者们来践行、推广。

  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对于社会来说,传播者与推广者可能更关注传统儒学的知识传承与社会教育意义,以及它对于道德的内化作用。而对于每个积极走进学堂的村民来说,更关注它对于自身的修养。笔者认为,这样一个国学普及行动,激发的可能是整个民族底层的求知、学习、发展的欲望与潮流。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