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温暖每个孩子的心

2015-01-29 10:13:00来源:大众网 作者:刘奎林
分享到:

客观而言,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推进均衡的创新思路与方法不断涌现。由点及面、由面成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就在各地的积极探索中,日渐有了格局、形成气候。相信随着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这项目标任务的稳步推进,教育公平的阳光将普照每一个祖国的花朵,温暖每一个学子的心灵。

  刘奎林

    义务教育阶段就近上学,是由法律保障的每个适龄儿童的基本权利。然而,由于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城乡免费后的九年义务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群众关注度最高、期望值最大的民生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标志着义务教育又进入一个改革和发展的新起点――“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被郑重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国孩子有了更多“上好学”的希望。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正因如此,父母为孩子选择优质教育资源无可厚非。对政府层面而言,要针对教育公平问题,加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目前,各个城市普遍存在着的中小学布局不合理、学校规模偏小等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学校的规划建设滞后,没有与城区、小区同步规划。因此,要把规划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科学制定城乡中小学布局规划,特别是对新建居民小区,要把配套学校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保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把学校规划建设与片区、城中村改造、开发相结合,使城区的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趋于合理。

  教育要均衡,教师是关键。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笔者认为,一方面可以通过适当提高薄弱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待遇入手,让优秀的校长和教师能留得住,另一方面可以“对口帮扶”、“手拉手”的形式,从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输送优秀学校管理干部和教师,让这些干部和教师在带去优质办学经验的同时,也带去优质学校文化,从而为普通校、薄弱校的发展注入动力,促进其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只有这样“软硬兼施”,才能逐步弥合学校间的差别,改善薄弱学校条件,教育均衡发展的绚烂明天也才不会遥远。

  在我国城镇化加速过程中,要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必须很好地解决好特殊群体人员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如果他们没有足够的学上,不能享受公平的待遇,接受不到规范化的教育,实现均等化只能是奢谈。要进一步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对农村和城市生活困难家庭子女上学要切实予以保证;要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服务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办学体制,帮助残疾儿童少年更好地接受教育、融入社会;要认真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使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良好教育。

  客观而言,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推进均衡的创新思路与方法不断涌现。由点及面、由面成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就在各地的积极探索中,日渐有了格局、形成气候。相信随着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这项目标任务的稳步推进,教育公平的阳光将普照每一个祖国的花朵,温暖每一个学子的心灵。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