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多项文化创新全国推广

2015-11-18 07:22:00来源:大众日报作者:卞文超 刘江波

  □ 本报记者 卞文超 刘江波
  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之际,纪录片《孔子》在英国伦敦全球上线。由大众报业集团联合中英两国传媒巨头摄制,《孔子》首次以中外合拍纪录片的形式,向世界讲述一位真实的圣哲。
  山东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发祥地。如何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如何增强人们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何实现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山东在文化创新的路上再出发,在全国创造了多个“山东经验”。从针对领导干部的政德教育,到面向城乡的尼山书院和乡村儒学讲堂,再到遍布齐鲁大地的“四德榜”,山东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系列创新实践,为一个经济文化大省向强省转变,提供凝心聚力的强大支撑。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在圣贤故里,正迎来一批又一批特殊的参观者——《孔子生平图片展》铺开孔子的成长之路,孔府“戒贪图”敲响反对贪腐之风的警钟,孟庙官箴碑“仁廉公勤”四字古训发人深省……来自各地的领导干部,在济宁悉心聆听政德教育。课程设计结合时代价值,紧密联系儒家思想“为政以德”内涵,从曲阜“三孔”到邹城“两孟”,十余处现场教学点讲解入脑入心。今年截至10月10日,济宁市共接待政德培训班57期、3504人次。
  政德是领导干部立身之本、从政之基。9月份至今,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广东、西藏、青海等地的领导干部来了,斐济19名部长级政要来了,非洲11国30余名官员也来了……中央党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等国家级培训机构,已确定选派中长期班次学员来济宁开展政德教育培训。
  红色革命文化,是山东构筑道德高地的基石之一。饮水思源,沂蒙革命纪念馆落成后,成了发扬老区光荣传统的重要载体。近两年来,“沂蒙新红嫂”于爱梅每年做200余场报告,以实际行动传承沂蒙精神和红嫂精神。
  孔子说,道不远人。“塑造良好人格、激发人心智的文化内涵就是‘道’,‘道’应该回到每个人心中。”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说。当前,随着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趋于多样,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就显得尤为紧迫。
  当“四德榜”去年10月26日登上泰山之巅,山东道德建设多了一道独特的“好人风景线”。以榜培根,以榜凝魂,以榜聚力,“四德榜”激发人们潜在的道德意愿,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目前,总数90455张“四德榜”遍布齐鲁城乡。让善行义举上榜,为凡人善举立传。2014年,山东以“四德榜”为抓手,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验向全国推广。
  文化传承与创新,效果在人心之变。如春雨润物无声,看不见,摸不着,却带来了人们行为的真实改变。
  在邹城,“孟母学堂”是传播乡村社区新风的驿站。北齐村50岁的村民刘传兰听了家风的讲座,学穿衣打扮,学厨房清洁。村民家里亮堂堂,村里随之干干净净。在威海,君子之风·美德威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举行,来自北京的专家学者高朋满座,探讨论证如何擦亮“君子之风”这张新的城市文化名片。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乡村,一座城。山东将优秀传统文化通俗化、大众化、时代化,以此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更有底气。当一个个创新的音符唱响,迅速汇成全省合唱的乐章。12位学者在泗水县北东野村等村庄,为山乡村民义务开办乡村儒学讲堂。这一自发的做法,触发全省上下共鸣的文化共振。
  省图书馆副馆长、尼山书院秘书长李西宁介绍,在省市县一级,以公共图书馆为主阵地,创新实施“图书馆+书院”模式,建设“尼山书院”;在城乡基层,以社区、乡镇、村居的文化站、文化中心、文化大院为主阵地,建设乡村(社区)儒学讲堂。这一模式将新型文化中心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目前全省公共图书馆尼山书院建成132个,乡村(社区)儒学讲堂8300余个,已成为教化人、培育人、引导人的精神殿堂。
  山东是全国最早提出文化强省建设目标的省份之一。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既是强省建设的硬指标,也是民生幸福的真需求。
  回眸五年来,山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升级。以筹办“十艺节”为重大机遇,2011年以来,全省各级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300多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最集中、投资量最大、水平提升最快的时期。把公共文化资源送到群众身边,全省乡镇(街道)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平均覆盖率达90.85%,其中11个市达100%,在全国率先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还起着拉动增长、助力“转调”的作用。淄博市临淄区2011年投资6.5亿元,启动建设齐都文化城,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其中民间资本出资建设10.5万平方米。围绕齐都文化城主建筑,一次性建设16家民间主题博物馆,齐国故都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民间博物馆群。2014年齐文化节期间,齐都文化城4天时间内,书画古玩交易额达1.7亿元。
  文化产业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十二五以来,山东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远高于全省GDP增速,实现了“增长幅度高于生产总值和服务业增长幅度、投资增幅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新兴文化产业增幅高于整个文化产业增幅”的目标。
  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文化产业发展何以逆势上扬?要寻找原因,可着眼于外部市场环境和市场主体本身两个层面。
  外部市场环境,政策实、环境优,拿出真金白银实打实扶持。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增加到每年2亿元,省、市两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达到每年8.25亿元。设立山东省文化发展投资基金和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总规模将达到30亿元。
  市场主体本身实力强、活力足,重点文化企业、文化项目和文化园区“三大载体”带动产业全局。全省文化企业龙头大众报业集团,主动参与改革,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今年7月,以山东大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为基础,以新设公司和收购股权方式,整合齐鲁晚报网、半岛网、鲁中网等新媒体业务,组建成立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并将全力推进上市,目前已进入上市辅导期。
  非新无以为进。创新,将为山东下一个五年打开新局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相关新闻